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环境与规划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答案】(l )经济基础是指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井与它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的基础,一定的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有什么样性质的经济基础,就有什么样的与其相适应的上层建筑。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上层建筑会或迟或早地相应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适应新的经济基础而建立起来的上层建筑,能够保护和促进新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发展。旧的上层建筑,则维护旧的经济基础,或延缓旧的经济基础的瓦解,阻碍新的经济基础的形成和发展。

2.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答案】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指以追求剩余价值为目的的商品生产过程,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具有两重性,一方面是具体劳动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过程,另一方面则是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和价值增殖的过程。在劳动过程中,工人为资本家生产某种使用价值,但使用价值本身并不是资本家追求的目的。资本家所关心的是,要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生产能够出卖的商品; 不仅要创造价值,而且还要带来剩余价值。把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商品的生产过程; 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3. 剩余价值

【答案】剩余价值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当资本家把劳动日延长到超过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时间以上时,就产生了剩余价值。它体现了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剩余价值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剩余价值被资本家无偿占有,体现了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按照剩余价值的生产方法,可分为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绝对剩余价值是指通过延长工作时间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相对剩余价值是指压缩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生产的乘」余价值。在早期资本主义社会,资本家以获取绝对剩余价值为主。后来变为以获取相对剩余价值为主。剩余价值率是剩余价值与购买劳动力的可变资本的比率,它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二、简答题

4. 为什么对国际货币制度要进行改革?

【答案】国际货币制度是指为了适应国际贸易和国际支付的需要,世界各国共同或有组织地对国际收支及其调节、汇率决定及其变动、汇率制度及其选择、国际储备及其构成等方面所做出的安排或决定。现行的国际货币制度是牙买加体制。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被称为“无体制”的牙买加体制的弊端日益明显地暴露出来。

(1)汇率体系极不稳定

在牙买加体制中,全球1/3的国家实行独立浮动或管理浮动的汇率制度,其余2/3的国家实行钉住汇率制。作为储备货币的主要是美元,美元仍然占主导地位,美国的国际收支及经济发展状况,仍然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汇率的稳定。由于汇率波动频繁,汇率风险增大,这不利于国际贸易的发展。汇率可以自由浮动,也助长了外汇投机活动,加剧了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和混乱,尤其是使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增强,一国比较容易受别国经济的牵制与影响。

(2)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收支调节机制

牙买加体制对国际收支的调节功能并不完善。由于汇率机制运转失灵,利率机制有副作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又无力指导和监督顺差国与逆差国双方对称地调节国际收支等,导致逆差国储备锐减、债台高筑,顺差国则储备猛增,有的成为重要资本输出国,全球性国际收支失衡现象日趋严重。

(3)监督和预警机制严重滞后于市场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金融自由化浪潮、近年来世界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增加,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新兴市场的迅速崛起,这一切使得资本跨国流动达到空前的规模和速度。建立一个严密的、一体化的、行之有效的国际监管机制显得尤为必要和迫切。但是,目前的监管机制较为松散,对国际金融市场的监管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战的割据状态,缺乏行之有效的协调和合作。风险管理方法和金融危机预警防范机制很小健全。

5. 怎样加速产业资本周转?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何影响? 对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有何借鉴作用?

【答案】(1)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主要包括产业资本构成和生产时间及流通时间长短两个因素。因此,要加速产业资本周转,必须做到以下两个方面:

①加快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周转速度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比例不变时,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加快,则预付总资本周转也加快。当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各自的周转速度不变时,由于流动资本周转速度大大快于固定资本,所以固定资本比重越大,总资本周转越慢; 流动资本比重越大,总周转越快。

②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

a. 缩短生产时间

生产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生产领域内的时间。它分为四部分:劳动时间、停工时间、自然力作

用时间和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为了加快资本周转,必须尽量缩短生产时间。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劳动生产率,缩短劳动时间:另一方面,也要尽量缩短非劳动时间,如减少储备时间、自然力作用时间和停下时间。

b. 缩短流通时间

流通时间是指资本停留在流通领域的时间。影响流通时间长短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场供求状况、生产企业与市场距离的远近以及交通运输和信息条件等。为了缩短流通时间,就要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改进运输工具。在资本主义条件下,产品的销售时间一般是影响流通时间的最重要部分。

(2)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对提高剩余价值的生产的主要表现有:

①资本的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具有重要影响

一方面,加速流通资本的周转,可以减少货币资本和商品资本的占用量,从而相应增加生产资本的占用量以扩大再生产,增加剩余价值量。另一方面,加速生产资本的周转,可以节省生产资本的预付量,用较少的生产资本得到同较多生产资本同量的剩余价值量,或者用同量的生产资本获得较多的剩余价值量。

②加速可变资本的周转,可以增加年剩余价值量,从而提高年剩余价值率

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加速可变资本的周转,就会使资本家预付的可变资本减少,而使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增加。剩余价值实际上是由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带来的,从而使得剥削的劳动量增多。

③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的流通也有影响

剩余价值的流通,首先是剩余价值的实现问题。资本周转速度快,意味着剩余价值的实现也快,另一方面,加快资本的周转速度也有利于实现剩余价值(即它的货币形式)向生产资本和资本家个人消费资料的转化,从而有利于积累和扩大再生产。

(3)资本周转对社会主义企业管理的借鉴作用

①资本周转的原理,反映的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化大生产的一般规律性,因而对社会主义企业的资金运动来说,是完全适用的。资金周转速度,是影响社会主义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加快社会主义企业资金的周转速度,可以节省资金,提高资金利用率,增强企业的经济效益。

②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缩短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其主要途径是:改进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适时储备,减少盲目生产,搞好产销平衡,发展交通运输、通讯事业和信用制度,提高固定资金利用率等。

③要加速资金周转,必须加快社会主义企业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的周转速度,或者缩小固定资金占总资金的比例。

6. 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你觉得有没有说服力?

【答案】马克思揭示的剩余价值产生的秘密是指:剩余价值就是指雇佣工人剩余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新价值。或者说,剩余价值是雇佣工人剩余劳动时间的凝结,是物化的剩余劳动。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种说法是非常有说服力的。说明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