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河南大学经济学院805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微观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资)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

【答案】(1)劳动熟练程度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具备的经验和技术的多少。经验不多、技术生疏的劳动,是非熟练劳动; 经验较多、技术纯熟的劳动,是熟练劳动。

(2)劳动强度是指单位时间内的劳动消耗。劳动强度大,意味着操作紧张,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多; 劳动强度小,意味着操作松弛,单位时间内体力和脑力消耗少。

(3)在社会正常的生产条件下,生产同一种商品,由于劳动者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劳动强度不同,所耗费的劳动时间也是不同的。在同样的时间内,熟练劳动和强度大的劳动,可以比非熟练劳动和强度小的劳动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按平均的劳动熟练程度和平均的劳动强度计算的。

2. 成本价格

【答案】成本价格是指生产商品所耗费掉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总和。成本价格的范畴抹杀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掩盖了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不同作用。因为当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归为成本价格这一范畴时,剩余价值就被看作是商品价值在成本以上的增加额,即资本家所费资本的产物。不仅如此,对资本家来说,剩余价值还是资本家全部预付资本的增加额。因为预付资本虽然只有一部分加入成本价格,但在物质形态上却全部参与商品的生产过程。因此,剩余价值表现为全部预付资本的产物。成本价格不仅是资本家账簿卜的项目,它对现实的商品生产也会产生实际的影响:(1)成本价格的补偿是资本家实现再生产的必要条件; (2)成本价格的高低是决定资本家在市场竞争中胜败的关键; (3)成本价格决定着资本家的盈亏。

3. 金融自由化

【答案】金融自由化是指货币金融管理当局通过金融改革,放松或解除金融市场的各种行政管制措施,从而为金融市场交易提供一个更为宽松自由的管理环境。从国内来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以解除金融管制为特征的制度性创新和发展中国家的以消除金融抑制为特征的金融改革; 从内容上看,金融自由化可划分为对内金融自由化与对外金融自由化,前者包括废除对利率、汇率及信贷资源配置的管制和对金融机构业务经营范围的限制,后者包括消除对国际间资本自由流动和外汇自由兑换的限制。金融自由化的核心思想是尽量发挥市场在配置金融资源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政府干预,提高金融效率。金融自由化的内容包括:利率自由化; 业务经营自由化; 市场准入自由化; 资本流动自由化。

二、简答题

4. 有观点认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可以在资本主义社会内部产生。对这一观点你是否同意? 并说明理由。

【答案】这种观点是正确的。这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意义在于它为更高级的生产方式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这些条件包括:

(1)社会化的生产力

在资本主义的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的提高是这一生产方式历史进步性的最重要的内容。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阶段,更是使生产走向了全面社会化。社会再生产的各个方面,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所有环节的社会化程度都空前提高。特别是国家作为经济实体直接介入社会再生产和经济活动,并通过政府对经济的调节和干预来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使整个经济发展真正成为社会的行为。真正高度社会化的生产力为过渡到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关系准备了最重要的物质条件。

(2)社会化的经济关系

生产力的社会化使经济关系也走向全面的社会化。这主要表现为资本的社会化、经济活动的社会化。资本在其发展过程中,从资本的个人占有制到股份资本,并进一步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这是资本社会化的最直接的标志。与此同时,经济活动也已经完全超越了个人的界限,表现为整个社会的相互关系。这说明,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部,已经包含了对资本的个人占有性质的扬弃,以及要求社会化占有的因素。这些因素的不断发展和扩大,也在客观上为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3)社会化的管理机构

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社会化,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化管理和社会化的管理机构。管理和管理机构的社会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基础上,信息、通讯、银行、交通、运输、邮政等高度社会化的管理机构进一步得到发展和完善。在工业、农业、商业、服务业等部门,全国性的管理机构和组织形式也充分发展起来。这使得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成为一个整体,能够由国家根据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来管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而为生产力和经济关系的社会化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毫无疑问,管理和管理机构的社会化发展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又一重要条件。

总之,社会化的生产力、社会化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化的管理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使这三方面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

5. 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是什么,它是怎样掩盖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的?

【答案】(1)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与本质

①资本主义工资的现象是: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在资本主义企业里,资本家支付给工人的工资,是按工人劳动时间或产品数量来衡量的,工人劳动一天,资本家给一天的工资,工人生产一件产品,资本家给一件产品的工资。这就给人们

造成一种假象,好像工人所得的工资不是出卖劳动力的报酬,而是工人劳动的报酬。工资似乎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②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实际上,工人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劳动与劳动力是不同的,劳动不是商品,既无价值,也无价格,根本不能出卖。从本质上看,工资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

(2)资本主义工资掩盖了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

①在现实生活中,工人在市场上出卖的不是劳动而是劳动力

劳动力是潜藏在人身体内的劳动能力。劳动是劳动力的使用,劳动力在生产中发挥作用时才是劳动。劳动力的存在以健康人的生存为条件,而劳动的实现则必须以生产资料与劳动力相结合为条件。劳动不是商品,但劳动力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工资本质上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而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尽管它在现象上表现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资本主义工资是劳动力价值或价格的转化形式。工资这一形态,把有酬的必要劳动与无酬的剩余劳动的区别抹杀了,把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关系掩盖了。

②劳动不可能成为商品

a. 劳动要当作商品出卖,在出卖之前必须己独立存在。但工人在劳动力市场上和资本家发生买卖关系时,他的劳动不存在,劳动是在买卖结束之后才发生的。而这时,工人的劳动是在资本家的监督支配下进行的,不属于工人自己,工人无权把劳动当作商品出卖。

b. 商品的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物化,价值量的大小由劳动时间的多少来决定。如果劳动是商品,劳动的价值就由劳动来决定,那是一种毫无意义的同义反复。

c. 如果劳动是商品,按等价原则进行交换,资本家支付的工资,就等于劳动者全部劳动创造的价值。这样,资本家不能得到剩余价值,资本主义生产也就不能存在。可见,资本主义工资不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6. 你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是如何认识的? 跨国公司在这一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请你根据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举例说明跨国公司的这种作用。

【答案】(1)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认识

①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趋势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活动的急剧扩大和跨国公司的大大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大大加强,形成了全球经济的整体。全球化进程加快所带来的问题,对各个主权国家和世界经济关系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②经济全球化的实质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不论是什么社会制度的国家,也不论是发展水平如何不同的国家,都无一例外地被包括在内。但是,作为社会生产力和社会分工高度发展基础上出现的这种全球化现象,其主要推动力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今天的经济全球化,是资本主义主导的经济全球化。因此,就其实质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跨国公司为主要推动力的世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