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山东师范大学运动生理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抗原
【答案】抗原是指能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并能与免疫应答产物抗体和致敏淋巴细胞在体内外结合,发生免疫效应(特异性反应)的物质。抗原有两种基本特性,一是诱导免疫应答的能力,也就是免疫原性,二是与免疫应答的产物发生反应,也就是抗原性。
2. 代谢当量
【答案】代谢当量是指运动时耗氧量与安静时耗氧量的比值。以安静且坐位时的能量消耗为基础,表达各种活动时相对能量代谢水平的常用指标。可以用来评估心肺功能
,
3. 肾血流量
【答案】肾血流量是指每分钟流经肾脏的血浆流量。肾血流量在不同状态下有很大变化,安静时可保持相对稳定,紧急状态时则急剧减少。
4. 大气环境
【答案】大气环境是大气中占空气重量左右的地面上的对流层。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空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特性。主要包括空气的温度、湿度、风速、气压和降水。
5. 柔韧
【答案】柔韧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完成大幅度运动技能的能力。柔初性不足可直接影响动作的学习和高难运动技能掌握,还会有碍于力量、速度、协调、平衡能力的发展,并易造成运动损伤。
6. 位移速度
【答案】位移速度是指周期性运动中人体通过一定距离的时间。单位时间内人体快速位移的能力与肢体运动的速度、频率及其协调性有关。肢体运动幅度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肌肉力量和肢体长度等,而运动频率主要取决于神经过程的灵活性及神经肌肉间的协调性等因素。
7. 正反馈
【答案】正反馈是指在人体生理功能调节的自动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的反馈信息能促进或加强控制部分活动的反馈。正反馈使输出起到与输入相似的作用,使系统偏差不断增大,使系统振荡,可以放大控制作用。
8. 脂肪动员
【答案】脂肪动员是指当血液FFA 水平下降时,储存在脂肪细胞内的脂肪在激素敏感脂肪酶的作用下,逐步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释放入血,以供给其他组织氧化利用的过程。在禁食、饥饿、或交感神经兴奋时,肾上腺素、
去甲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増加,激活脂肪酶,促进脂肪动员。
二、简答题
9. 简述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
【答案】肥胖是脂肪在体内积累过量的表现,在肥胖诊断实践中,肥胖度(%)、体质指数和腰臀围比值都是最常用的检测指标。
肥胖的诊断指标及其标准为:
(1)肥胖度
肥胖度
标准体重
肥胖度的诊断标准如下:
(2)体质指数
世
定为 可用来判断肥胖程度,一般认为, 体质指数(BMI )是体重(kg )与身高(m )平方的比值,即界卫生组织(WHO )2002年制定了亚太地区肥胖的诊断的推荐标准,将BMI 大于
超重,大于定为肥胖。
(3)腰臀围比值(腰围/臀围,WHR )
腰臀围比值(WHR )是以脂肪分布来评价患病危险几率的一种简便方法,研究提示,若男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95, 女性的腰臀围比值超过0.80, 患病率就会大幅度增加,专家建议,男性腰臀围比值大于或等于1.0,女性大于或等于0.85, 就必须实施减肥。
10.简述三大物质代谢的关系。
【答案】三大物质是指糖类、蛋白质和脂类。
三大物质代谢的相同点:
(1)来源相同
三大营养物质的来源都有三条途径:食物中消化吸收、其他物质转化、自身物质的分解。
(2)都可以作为能源物质
三大营养物质在体内都可以进行氧化分解,作为能源物质使用。但它们供能有着先后顺序,它们按照糖类、脂质、蛋白质的顺序供能。
(3)在动物体内可以转化
糖类可以直接转化成蛋白质和脂肪,蛋白质也可以直接转化成糖类和脂肪,但脂肪不能直接转化成蛋白质。
(4)代谢终产物
二氧化碳和水是三大营养物质相同的代谢终产物。
三大物质代谢的不同点:
(1)能否在体内储
糖类和脂肪都可以在体内储存,但蛋白质不能在体内储存。
(2)代谢终产物不完全相同
糖类和脂肪的代谢终产物都是二氧化碳和水,但是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除了它们外还有尿素。
(3)在体内的主要用途不同
糖类主要是氧化分解提供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脂肪主要是在体内再次合成为脂肪储存起来,蛋白质被消化分解成氨基酸之后,主要用来合成生物体内各种组织蛋白以及酶和某些激素等。
糖类、蛋白质和脂类的代谢之间互相制约:
糖类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以大量转化成糖类。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来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量都不足时,蛋白质的分解才会増加。例如糖尿病患者糖代谢发生障碍时,就由脂肪和蛋白质来分解供能,因此患者表现出消瘦。
11.胸内负压的成因及其生理意义。
【答案】(1)胸内负压的成因
肺是具有弹性的组织,人出生后,肺就被其中的气体撑开(吸气和呼气时都是如此),而肺的弹性回缩力具有将胸膜腔脏层和壁层分开的趋势,而胸膜腔又是密闭的,所以肺的回缩力造成了胸内负压。
(2)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
①胸内负压是维持正常呼吸的必要条件。运动时呼吸深度加大,胸内压韶伏的幅度随之加大。这对促进静脉血回流起到了极好的辅助泵作用。
②胸内负压还可使胸腔内壁薄且扩张性大的静脉和胸导管扩张,从而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 ③避免自身过多的憋气而对身体造成影响。
12.为什么在一定范围内深慢的呼吸(尤其注重深呼气)比浅快的呼吸效果要好?
【答案】(1)呼吸的目的是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不断地从外界获取O 2, 供体内的营养物质氧化,从而提供体内的新陈代谢所需要的能量,并把体内氧化产生的CO 2排出体外。为了更有效地获取O 2, 提高肺泡通气效率比提高肺通气量更有意义。
(2)因为在运动时期望在吸气时肺泡腔中有更多的含O 2新鲜空气,呼气时能呼出更多的含CO 2的代谢气体。浅而快的呼吸和深而慢的呼吸,肺通气量可能是一致的,但肺泡通气量由于解剖无效腔的存在,结果是不一样的。
(3)浅而快的呼吸肺泡通气量小于深而慢的呼吸肺泡通气量。浅的呼吸只能使肺泡通气量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