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811音乐学基础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格林卡
,俄罗斯作曲家,是俄罗斯音乐的奠基人,被称为【答案】格林卡(M.Glinka ,1804~1857)
“俄罗斯音乐之父”。格林卡有句名言:“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只不过是把它编一下而己。”这代表了格林卡的创作思想,他的创作植根于俄罗斯民间音乐,旨在表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对俄罗斯后来的很多著名作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代表作品有歌剧《伊凡. 苏萨宁》、管弦乐《卡玛琳斯卡亚幻想曲》等。
2. 伪音
【答案】早期格里高利圣咏的八种调式在实际运用中是不能作转调和半音变化的,但是遇到f —b 这个增四度音程时,演唱者常常感到不舒服,而会把b 唱成,把f 唱成,这种在演唱中自然降低半音和升高半音的处理,在谱面上并不显示出来,具有一种隐蔽伪装的成分,所以称为“伪音”(musica ficta)。“伪音”的运用为以后的转调创造了条件。
3. 弥撒曲
【答案】天主教感恩祭仪式过程中演唱的歌曲,有形式完备的“大弥撒”、规模较小的“小弥撒”和哀悼死者的“安魂弥撒”等类型。4世纪时己运用于早期基督教的宗教仪式,用拉丁文演唱单声部的素歌。8世纪时弥撒音乐开始有“常规”和“专用”之分,11~13世纪的教会音乐家以
13世纪以后则转向,“专用弥撒”旋律为基础谱写复调弥撒曲,“常规弥撒”自1364年马肖的《圣
母弥撒曲》开始,弥撒曲的形式固定为由五项常规弥撒构成的套曲。
15~18世纪是复调常规弥撒曲发展的高峰时期,囊括了最前沿的作曲技法,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模拟弥撒”等类型,每一位教会音乐家都以此为核心体裁进行创作,涌现大量弥撒曲作品,拥有104部弥撒曲的帕莱斯特里纳是文艺复兴时期最多产的弥撒曲作曲家,巴赫的《b 小调弥撒》则是典型的18世纪“清唱剧弥撒”的巨作。19~20世纪创作弥撒曲的代表作曲家有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李斯特、布鲁克纳、斯特拉文斯基和布里顿等。
4. 卡农曲
【答案】卡农(canon )是一种复调音乐形式,以连续模仿为基础,当一个声部还未结束时,
,模仿的声另一个声部就以模仿的形式开始。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声部称为“主句”(propoata )
部称作“答句”(risposta )。卡农通常由二至四个声部组成,模仿的声部以各种音程或各种顺序进
14~17世纪赋格, 狩猎曲,入。早期的卡农体裁有罗塔舞曲(rota )(caccia )和追赶曲(catch )(fuge )
成为卡农的称谓。
5. 《哥德堡变奏曲》
【答案】巴赫1742年出版的《键盘练习曲》的第四部分,应学生和钢琴家哥德堡之请,为患失眠症的俄国驻萨克森大使凯泽林伯爵而写。包括主题与30个变奏,标志着巴洛克变奏曲难以逾越的高峰,30个变奏分为10组,每组都由2个技术性变奏和1个卡农变奏构成,各首卡农依次采用从同度到九度的音程写作,最后一个变奏是一首集腋曲,把两个流行歌曲“我离开你已很长
,以对位手法巧妙地结合起来。 久”和“青菜萝卜”
6. 康索尔特
【答案】康索尔特(eonsort )开始是英国本土的一种室内乐形式的小型器乐合奏曲体裁,16世纪时人们以这种器乐形式为伴奏,加上了人声的独唱或重唱,采用格律诗歌作歌词,从而产生了世俗歌曲形式的康索尔特。代表人物是威廉. 伯德。
7. 利德
【答案】德语世俗声乐体裁利德始见于13世纪的恋诗歌手时代,15世纪后半叶,复调利德兴起,为三声部歌曲,旋律位于中声部或最低声部,15世纪复调利德的创作大师有伊萨克、芬克和森夫尔。16世纪中叶以后,德语利德受到意大利牧歌的影响,拉索和哈斯勒成功地将佛兰德音乐技法和意大利风格融合。
8. 真实主义歌剧
【答案】真实主义歌剧是在真实主义文学(verismo )的影响下,于19世纪晚期在意大利产生的一种歌剧体裁。真实主义歌剧描写的是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贫苦生活,力求真实地再现社会生活的现实状况,揭露社会的阴暗面。真实主义歌剧中往往会出现在原始情感冲动下做出的暴力、凶杀等行为,戏剧发展紧迫迅速,舞台人物性格突出,生活环境描写富有色彩,音乐与民间歌舞密切关联,且旋律易记动听。
马斯卡尼的独幕歌剧《乡村骑士》与列昂卡瓦洛的两幕歌剧《丑角》是意大利真实主义歌剧的典型代表,这两部作品经常同场演出,故有“骑士”与“丑角”之称。普契尼的《绣花女》《托斯卡》《蝴蝶夫人》也是真实主义歌剧的代表作品。
二、简答题
9. 简述亚纳切克及其艺术成就。
【答案】(1)人物简介:
亚纳切克(Leos Janacek , 1854~1928),捷克作曲家、音乐理论家、音乐教育家。他最重要的创作集中在歌剧与合唱方面,音乐生涯的前半部分主要从事音乐教育,五十岁以后才开始专注于创作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代表作品:
①歌剧:《叶努法》《沙尔卡》《卡佳·卡巴诺娃》《死屋》等9部。
②声乐套曲:《一个失踪者的日记》。
③管弦乐:《塔拉斯·布尔巴》《小交响曲》。
④室内乐:《第一弦乐四重奏》等。
(3)艺术成就:
①他是20世纪捷克民族主义音乐的代表作曲家之一。他的音乐具有鲜明的捷克莫拉维亚民间特色,从捷克的语言音调中发现它的“旋律曲线”,并运用到创作中。他继承了斯美塔那等捷克民族主义音乐作曲家的传统,并在和声、节奏、旋律写作等方面不断探索和创新。
②他是20世纪初重要的歌剧作曲家。摈弃了歌剧中传统分曲的形式,旋律、节奏接近自然说话的状态,音乐发展无明显终止感。
③他的音乐一般不采用西方传统曲式,常以动机的反复构成音乐的整体; 乐谱上的调号有时与实际调性不一致,晚期作品则不写调号,采用临时调号标记调性:在配器上选用敲击铁锤、铁镣和皮鞭等发出的自然音响,这些新颖的手法对现代音乐的发展具有探索价值。
10.简述D. 斯卡拉蒂与他的奏鸣曲。
【答案】(1)人物简介:
D. 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是意大利作曲家、演奏家,A. 斯卡拉蒂的儿子,共作有555首奏鸣曲以及歌剧、清唱剧和其他圣乐,在古钢琴音乐领域有较大贡献。
(2)艺术成就:
,每首主要体现在他的555首奏鸣曲上,这些作品实际上是为钢琴而作的练习曲(Esercizi )
都是两段体的单乐章作品,分别解决一个技巧问题或发明一种音响效果,如快速双音经过句、双手交叉演奏、短倚音(acciaccatura )或“挤人的音符”等。
11.简述古典主义时期音乐的整体风格特征。
【答案】(1)音乐从教堂步入宫廷,并逐步走向社会,走向民众。
(2)音乐创作不再以巴罗克时期的复调手法为主,采用的是主调音乐形式。加强了旋律与和声的对应,建立起“主—下属—属—主”的功能和声进行。
(3)确立曲式分段式结构原则,旋律不再采用巴罗克时期延绵不断、扩充的音型,而是以短小对称的2, 4小节(也有3, 5, 6小节)为基本单位形成方整型乐句结构。音乐呈现出优美、简单、均衡的特征。
(4)主题动机式发展,以主题间的对比取代巴罗克时期单一主题的模进发展。
(5)“通奏低音”被明确的乐器记谱取代,使作曲家对乐器音色的体验更明晰。
(6)追求客观的美,描绘自然界中的人挣脱对教堂中的神、宫廷中的君主的依恋,拓宽了音乐的表现范围和表现力。
(7)音乐的重心移到新型的器乐体裁——交响曲、协奏曲、奏鸣曲、四重奏上。
这些变化对欧洲音乐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