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体育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教育

【答案】体育教育即狭义的体育,俗称“小体育”。它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通过身体活动和其他一些辅助性手段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过程。体育教育本身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分为普通体育教育和专门体育教育两大类。其基本特征是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

2. 摄氧量

【答案】吸氧量又称摄氧量或耗氧量,是指单位时间内,机体摄取并被实际消耗或利用的氧量。通常以每分钟为单位计量摄氧量。安静时,机体代谢水平低,能量消耗少,每分摄氧量与每分需氧量是平衡的。

二、简答题

3. 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1)渐进放松法的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任何放松训练的最终目标都在于使练习者在遭遇压力情境时,能够以渐进放松方法应对,并产生良好的效果。

②任何练习者都希望通过渐进放松调整自己的唤醒水平。

(2)基本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①在基本渐进放松训练的开始阶段,一般要持续5—8秒,但不要因为过多地注意计时而分散自己的意念。

②练习过程中要保持心情平静,动作缓慢,不可急躁。

③练习要选择一个安静而不受干扰的地方。

④练习的时间可以选择晚上睡觉前。

(3)在不同场合的渐进放松训练的注意事项

经过3〜4次加上暗示语的渐进放松训练,受训者已经能够将注意力集中于呼吸的技术而逐渐缩短达到放松的时间,就可以选择一个能给放松训练带来益处的场合,如在去体育馆的汽车上或需要等待的运动场地中,取坐姿或立姿均可。最初几次可以闭上双眼,有助于注意力集中。逐渐地,应当训练自己睁开眼睛也可以完成练习,但精神不能分散到别的事情上。

4. 什么是特质性攻击?什么是状态性攻击?通过什么方法能测定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

【答案】根据个体人格(个性)特点的不同,可以将攻击性行为分为特质性攻击和状态性攻击两种。

(1)特质性攻击是指个体具有攻击性的性格特征,并经常发生攻击行为。具有特质性攻击的人,更容易产生状态性攻击行为。

(2)状态性攻击是指一种暂时的攻击行为状态。

(3)借助于人格问卷和有关攻击性问卷能测出这两种攻击性倾向。

5. 简述运动技能操作的测量指标与评价方法。

【答案】运动技能操作根据测量实施的时机可分为操作结果测量和操作过程测量两类。

(1)运动技能操作的测量指标

①反应时

反应时指从信号(刺激)发出到反应产生之间的时间间隔。

②误差值

误差值指个体在技能操作中出现的失误水平。

③运动学指标

运动学指标是从运动学特征方面对动作技能操作进行描述,最常用的指标是物体的位移、速度和加速度。

④动力学指标

动力学指标是从力的角度对运动操作进行评价,并认为力是运动产生的原因,而运动学则是在不考虑运动产生原因的条件下对运动的描述。

⑤肌电图

肌电图(EMG )是通过记录肌肉或肌群的电活动,来了解肌肉活动状态的一种测量技术。 ⑥协调性

协调性是动作技能评价的重要参数,尤其对复杂性技能学习的测量与评价,已经成为该领域现阶段的研究热点问题。

(3)动作技能学习的评价方法

①练习曲线

了解了评价指标后,我们就可以设法对动作技能学习的绩效进行评价。

②保持测验与迁移测验

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与练习时相同的内容,称为保持测验。练习后休息一段时间,再测验与练习时相似(但不同)的内容,则称为迀移测验。

③前测与后测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研究是要观察一个人经过练习后运动行为的改变情况。

④次任务测验

当技能练习到一定水平时,往往会因为所学技能的动作形式较简单或技能操作日趋完备,其表现的结果已经到达巅峰状态,无法再提高或増加对动作的限制以观察其进步的情形。

6. 简述

【答案】的成败归因理论。 的归因理论是当前归因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提出,可以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分类。

(1)内外源维度

据此可把导致成败的原因分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即个人的原因,如个人的能力、努力等;外部原因即个人之外的原因,如任务难度、运气等。

(2)稳定性维度

据此可以把内部和外部原因再分为稳定的原因和不稳定的原因。

(3)可控制维度

根据稳定和不稳定的原因还可再细分为个人能控制的原因和个人不能控制的原因。

7. 什么是心境状态?

【答案】(1)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2)心境状态有积极和消极之分。积极的心境主要体现在精力感和幸福感两个方面。

消极的心境包括抑郁、疲劳、惊慌、愤怒和紧张等情绪。

(3)某种心境一旦被唤起,它能持续较长时间,如持续几小时、几天甚至几周,而且具有稳定而弥散的特征,会使人在心理上形成一种淡薄的背景,在一段时间里影响主体对事物的态度和主体的行为表现以及身心健康。

8. 简述运动损伤康复中的积极思维方法。

【答案】⑴概述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通过过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2)实践操作

教会运动员用自我肯定的思维,如“我在一天天好起来”、“运动就有损伤,损伤不可怕,我能战胜它”等。当出现如“我不会很快康复的,我回不到以前那种竞技水平了”、“这样的康复方式是无用的,我再也受不了”等消极思维时,运动损伤者应采用“思维中止”等策略紧急叫停。

三、论述题

9. 适宜负荷原则的训练学要点

【答案】适宜负荷是指根据运动员的现实可能和人体机能的训练适应规律,以及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的需要,在训练中给予相应量度的负荷,以取得理想训练效果的训练原则。

(1)正确理解负荷的构成

负荷包括运动量和运动强度两方面的内容。运动量反映着负荷对机体刺激的量的大小,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