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体育心理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体育运动技术

【答案】体育运动技术简称为运动技术,是指为了达到某种具体的体育目的而完成身体运动的合理有效的方法。体育运动技术的基本结构包括技术基础、技术环节和技术细节。

2. 肌电图

【答案】肌电图是指通过肌肉电图仪的引导和放大,把肌肉兴奋时产生的动作电位描记下来所得到的图形。肌电图的检测主要利用肌电图仪,它一般由放大器、显示和记录装置、记录电极等组成。

二、简答题

3. 体育社会心理学主要研究哪些问题?

【答案】在体育心理学中受到研究的社会心理问题主要包括:

(1)领导理论和风格。

(2)心理学对教练有效工作的影响。

(3)影响团体凝聚力(团体共同的感觉)和团体动力学(团体成员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因素。

(4)观众特性(如规模、评价的角色、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关系等)对运动表现的影响。

(5)攻击性。

(6)影响解释心理特征和行为的文化因素。

(7)性别对影响运动表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因素的作用。

4. 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原因有哪些?

【答案】影响运动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主要包括经验与成熟度、智力、个性、运动能力。

(1)经验与成熟度

经验与成熟度直接影响到动作技能学习的绩效,个体的学习能力随着年龄和经验的不断増加而提高。

(2)智力

单纯讨论智力与动作技能学习间的关系可能是毫无意义的,需要根据不同的技能类型而定,不同类型的动作技能对智力的要求程度可能是不同的。

①对于复杂的、高策略性动作技能,这些多为小肌肉群动作技能的学习绩效与智力之间的相关程度较高,即智力水平越高,学习成绩越好。

②对于复杂程度和策略性较低的大肌肉群动作技能的学习,练习绩效与智力之间的相关性则较低。

(3)个性

①外向性人的动机水平较高,易形成社会动机,在运动场上更容易和迅速地掌握动作技能,在众人面前做动作的心理压力小,但较难形成条件反射,适于进行力量大的活动

②内向性格的人,其兴奋与抑制过程消退慢且持续时间长,内部变动小,更能承受困难的任务,强调准确性,适于进行单调、精细准确的练习活动,动作技能形成速度可能不如外向性格,但成绩可能比外向性格的要稳定。

(4)运动能力

个体间的运动能力水平是各不相同的,因而进行技能学习的绩效也存在差异。运动能力的个体差异。

①首先体现在身体发育上的差异,突出表现在年龄与性别间的差异。

②其次是相同年龄与性别个体间的运动能力差异。

5. 体育在经济发展方面的功效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体育的经济功能是体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有利的作用和效能。体育的经济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

(1)体育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①体育是一种消费活动,与生产与服务密切相关,体育可以推动场地设施建设、运动器材、服装、饮料、药物等行业的发展。

②在新的社会发展阶段,体育作为增进健康最有效的手段而成为一种服务进入市场。

(2)体育产业发展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

体育产业属于第三产业范畴,体育产业的发展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带动旅游业、商业等行业的发展,并调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

(3)体育产业的发展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将为我国劳动力就业市场开辟一个新的广阔空间,有利于提高社会的就业率和就业水平,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

6. 生物反馈训练的注意事项有哪些?

【答案】生物反馈训练(简称BFT ):又称“内脏学习”或“自主神经学习”,是通过生物反馈达到控制生理指标的变化或维持这种变化的过程。生物反馈训练的注意事项如下:

(1)在实施生物反馈训练前,必须向练习者解释清楚训练的目的和方法,让其处于躯体肌肉放松及精神放松的状态。

(2)心理上,要求既不对过去念念不忘,也不对将来忧心忡忡,不要把思维集中在解决任何现实性问题上,而应任其无意志地自由漂浮。

(3)松弛状态下可能出现一些暂时性的躯体感觉,应事先告知练习者,以免引起练习者不必要的恐慌和焦虑。

(4)说明训练主要依靠自我训练来控制体内机能,且主要靠按时练习,仪器监测与反馈只是

初步帮助自我训练的手段,而不是训练的全过程。

(5)生物反馈训练可能具有特异性。

7. 什么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何区别?

【答案】(1)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①主要目标或任务不同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完成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合区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于复习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②要求不同

体育课中的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不具有强制性。

③内容不同

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④组织形式不同

体育课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

⑤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体育课中承受的负荷较为适中,课外体育锻炼负荷适中,具有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 ⑥效果评价不同

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异,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

8. 简述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

【答案】影响运动损伤康复的心理变量有调整认知、目标设置、积极性思维、社会支持、表象训练以及相信康复方法的效果等。

(1)调整认知

通过调整运动员的认知,可以改变运动员的不合理信念,解决影响运动员损伤康复的深层心理问题。包括认识理解运动损伤;正确归因;客观坦诚。

(2)设置目标

设置目标有助于运动员将注意指向当前的活动任务,增强自信心水平,降低认知焦虑,形成现实的期望和最佳的心理状态。

(3)积极思维

思维可对人的行为直接产生影响。受伤运动员的思维内容直接影响其在康复期的感知和行为方式。通过积极的思维,有助于运动员战胜运动损伤带来的身心痛苦,并可能缩短康复练习所需时间。

(4)社会支持

其实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自发地建立我们个人的社会关系和社会交往,不知不觉中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