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大学0205国民经济学综合之货币银行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看涨期权与看跌期权

【答案】根据买卖行为的不同,期权可分为看涨期权和看跌期权。看涨期权,又称“买方期权”、“买权”、“敲进”,它赋予买方一种权利,在期权合约到期日或有效期间内可以按照执行价格买进一定数量标的物。当人们预测市场价格有上涨趋势时,购买这种期权,若该金融资产或商品市场价格超过协定价格,买方会行使期权,以协定价格买入合约标的,再以市场价格卖出,当差价超过期权费,买方获利。看跌期权,又称“卖方期权”、“卖权”、“敲出”,它赋予买方一种权利,在期权合约到期日或有效期间内可以按照执行价格卖出一定数量标的物。当人们预测市场价格有下降趋势时,购买这种期权,若该金融资产或商品市场价格低于协定价格,买方会行使期权,以市场价格买入合约标的,再以协定价格卖出,当差价超过期权费,买方获利。

2. 欧洲美元和亚洲美元

【答案】欧洲美元泛指所有流通并存放在美国以外的美元,是人们为规避美国严格的金融管制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之所以称这些美元为欧洲美元是因为将美元存放在外国银行的做法始于欧洲。目前,这些美元可能存放于任何外国银行或外国银行在美国的分支机构,也可能存放于美国银行在国外的分支机构。也就是说,只要美元存放在美国以外,不管在世界上哪个地方,人们都将其称为欧洲美元。

亚洲美元是指存放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一些银行中的境外美元和其他可兑换货币的总称。其存放中心为新加坡,包括美元、德国马克、瑞士法郎、比利时法郎、日元、荷兰盾、意大利里拉、奥地利里拉、奥地利先令、瑞典克朗、挪威克朗、丹麦克朗、葡萄牙埃斯库多等十三种货币,其中美元的交易额占90%以上,故一般通称为“亚洲美元”。它是广义的欧洲美元的组成部分,也是人们为规避严格的金融管制而产生的一种金融创新工具。

二、简答题

3.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有哪些主要内容?它们是如何影响货币流通的?

【答案】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反映了其基本业务活动,是央行发挥职能的基本体现。资产方主要包括再贴现与再贷款,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外汇与黄金储备,其他资产。负债方主要包括流通中的通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其他负债。其中流通中的通货与商业银行存款之和等于基础货币,因此基础货币=资产-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其他负债-资本金。资产负债各项目是通过影响基础货币来影响货币流通的。也就是说当其他项目不变资产增加时,基础货币增加;其他项目不变,其他负债和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增加时,基础货币减少。

(1)再贴现与再贷款。前者是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商业票据向中央银

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其结果是商业银行所持有的中央银行负债及存款准备金增加。后者是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之间在协商好贷款的数额、期限和利率等条件后,直接在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账户上贷记相应的货币金额。这种方式因为有“倒逼机制”等不良效果的副作用,在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中有逐渐淡出的趋势。因此,中央银行对商业

银行扩展上述两种业务,就是基础货币的等量增加;反之,也会产生等量缩小的效应,从而进一步引起货币供给量倍数地缩小。

(2)政府债券与政府借款。这实际上是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当一国的财政发生困难时,弥补财政赤字主要靠发行政府公债和向中央银行借款两种方法。当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时,基础货币等量扩张,结果货币供给量按货币乘数倍增。财政部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则依公债购买主体不同而异。当政府公债由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时,中央银行持有的政府债券增加,财政存款增加,居民和工商企业手持现金及在商业银行的存款都没有变化,所以公债向中央银行直接发行时,货币供给量不受影响。在财政部把对中央银行发行公债筹得的款项用于支出时,居民和工商企业在商业银行存款增加,经过商业银行体系的货币创造,货币供给量的増加是财政支出额的若干倍。由于没有筹资过程的货币收缩与之对冲,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发行公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与财政部向中央银行借款的影响是同样的。虽然财政部为财政赤字向中央银行融资采用借款形式或债券形式对货币供给量的影响是一样的,但是从中央银行独立的货币政策来说,借款形式的干扰要大一些。政府以借款形式向中央银行融资,在长期赤字条件下通常是只借不还,货币供给一旦增加,就很难反向变动。如果政府以公债形式从中央银行融资,中央银行除了可以到期还款外,还可以在公开市场上把政府公债再出售给居民、工商企业和商业银行,把政府支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对冲掉,以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为了避免货币过度增长引发通货膨胀,许多国家立法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贷款给财政部,或者禁止中央银行直接购买国债。我国亦于1995年正式颁布《中国人民银行法》,明确规定我国中央银行不得对政府透支,不得直接认购、包销国债和其他政府债券。此后,我国的国债发行多采用专业银行承购包销形式,以避免中央银行直接认购造成的货币供给增加。但是,如果中央银行再从专业银行手中购回国债,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将和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效果相同。西方国家的经济实践中,就出现了这种“政府债券货币化”现象。在财政部大量发行公债时,国内金融市场上债券价格会下降引起利息率水平上升。当中央银行把利息率作为一个调控指标时,中央银行会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公债,使货币供给增加,利率下降,这就造成“政府债券货币化”。总之,中央银行扩展对政府的债权规模,就引起基础货币量增加,从而引起货币供给增加。

(3)外汇与黄金储备。中央银行本身小' 参与盈利性的活动,因为中央银行所持有的外汇、黄金资产,都是中央银行通过注入基础货币来收购的,即是中央银行通过手中持有的基础货币向外汇、黄金持有者购买的。其中外汇占款随着我国国际收支的连年顺差,在基础货币投放的结构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影响货币供给量的机制如下:1994年新的外汇体制改革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实行银行结售汇制。新制度规定除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和几项特殊允许的外汇收入外,企业外汇收入均要求向外汇指定银行结汇,同时对外汇指定银行实行外汇结算周转余额比例

管理。1996年7月又将外商投资企业纳入了结售汇体系,外商投资企业经常项目下的外汇可在外汇管理部门核定的最高限额内保留现汇,超出的部分应卖给外汇指定银行,或者通过外汇调剂中心卖出。新汇制下,我国的外汇资产(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差额B )形成三个流向:a. 按意愿结售汇制规定予以保留的个人外汇收入,外商投资企业外汇收入及少部分国内企业外汇收入;b. 大多数国内外汇收入按强制结售汇制规定及时结售给外汇指定银行,形成外汇指定银行的外汇余额;c. 外汇指定银行按结售汇周转余额比例管理规定,持有额度内外汇,超额度部分卖给中央银行,形成中央银行外汇储备。国际收支的三个流向对货币供给的影响很不相同。总之,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收购外汇黄金,则会引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增加,从而影响基础货币的增加,进而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增加。

(4)其他资产。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增加,也会使货币供给增加。例如,中央银行购买设备或向他国央行购买通货,由央行开出支票结算,也增加了基础货币投放。

(5)国库与公共机构存款。财政部在央行存款增加,则银行存款或流通中通货会减少。当企业和个人向银行缴纳税款时,支付现金或签发支票给财政部门。支付现金减少了流通中的通货;

而支票经过银行结算,同时减少了企业个人存款和开户行在央行的准备金账户。这样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就减少了。

(6)其他负债。其他负债增加,也会减少基础货币。例如,外国央行在本国央行的存款增加,表明本国企业个人向外国签发支票金额增加,减少了现金或商行准备金。

综上所述,央行通过其资产负债业务的开展,影响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给,以实现其货币政策。

4. 什么是微观货币需求和宏观货币需求?两者的差异性如何?

【答案】(1)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就是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货币需求方程和货币需求函数中,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者P 是从微观角度分析货币需求的典型。

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并分辨清楚各因素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对于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类:一类为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一类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余下的则称为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

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其目的在于说明利率和价格变动这类因素对货币持有主体可能造成的潜在收益或损失,以及这种潜在收益或损失对微观主体货币需求行为的影响。

(2)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货币当局决策者为实现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目标,确定合理的货币供给增长率,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变动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

从宏观角度估算货币需求,需要利用货币需求的宏观模型。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都直接是宏观模型。这些模型的共同特点是都没有反映微观主体的心理、预期等因

素,不考察各种机会成本变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而主要是关心市场供给、收入这类指标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