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黑龙江大学广播电视艺术学(同等学力加试)@适用院系@新闻传播学院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影调

【答案】影调,是不同亮度的景物所形成的有明暗差别的影像,这些明暗差异所产生的黑白灰级差,谓之影调。影调是保证电视画面影像质量的关键因素。影调在电视画面构成中的作用主要有五个方面:①影调是构成电视画面形象的基础; ②影调可以突出重点; ③影调可以增强u 面的透视感; ④影调可以突出物体的质感; ⑤影调可以加强画面的气氛。

2. 预知新闻

【答案】预知新闻是指媒体事先知晓而去采集的新闻,如各种记者招待会、剪彩揭幕、各种会议等。这类新闻可以是沟通受众与政府(或新闻事发单位)的“桥梁”,也可以是某些机构对新闻媒介的利用。处理不慎,这类新闻往往变为人情新闻,表现出浓重的公共关系的影子和明显的灌输目的,这都是最易引起受众反感,影响传播效益的因素。

3. 特写

【答案】特写是指拍摄距离变化会形成各类“景别”的具体内容,即: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特写是表现成年人肩部以上的头像或某些被摄对象细部的画面,也包括一部分近景。特写的功能是选择与放大。特写有多种,其作用都是通过细节去揭示事物的面貌,去发掘事物的本质。特写还可以弥补新闻消息一般不太涉及的“心理情绪”这一内容的传播,使人们在接受基本信息的同时,感受特写细节所传递的无言的感情信息。特写画面内容单一、易懂,画面的时间长度有2秒钟即可。

4. 电视新闻系列报道

【答案】电视新闻的系列报道,是指对某一新闻主题,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所进行的多次性报道。系列报道由多个独立的报道单元组成,单元之间没有内在的必然联系,它们各自是一条完整、独立的新闻(单一的或综合的),集合在一个大主题下,使观众通过多个独立报道的内容,对一个时期的某一问题有一个比较系统、全面、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5. 电视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动态和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于它报道的范畴。电视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广,在诸多的领域里都有它报道的范围。其目的是会议者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劝服观众认识、接纳和赞成会议中发布的信息,

同意发布人宣布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引导和影响观众。

二、简答题

6. 新闻写作怎样作用于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写作可以推动、改进、提高新闻采访。

(1)新闻写作有经验,采访可以少走弯路。

新闻写作常常反作用于新闻采访。记者从事新闻工作的时间长,经验教训多,在采访之前,就能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经验,清晰地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如何才能有效地把握访问的深浅,避免失误和少走弯路。

(2)新闻写作中发现问题,可以促使记者去补充采访; 写作中发现矛盾,可以促使记者去调查核实,确保新闻作品的真实性。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面对采访得来的一大堆零散的、无系统的、无序的事实材料、数据、人物资料等,记者要进行整理、加工,然后成文。在整理、加工的过程中,常常可以发现很多在采访时没有注意到或没有进行深入思考的问题。这样的情况大致有三类:一是发现新的新闻线索,这就促使记者对新的线索进行采访; 二是发现采访时考虑的主题不够深刻或材料不够丰富,这能促使记者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进行补充采访; 三是发现采访得来的材料有矛盾的地方,究竟事实真相如何,这就迫使记者进行调查核实,以避免新闻失实。

(3)新闻写作体裁不同,采访的方法也不同。熟悉各种写作体裁,采访能更加得心应手。 新闻体裁多种多样,不同的体裁其写作要求不同,所需材料的详略程度、侧重点也各不相同。因此,记者熟悉写作体裁,可以在采访前或采访中根据事实本身的特点与性质以及报道计划、版面的需要确定报道这一新闻事件或人物的体裁,并根据该体裁对所用材料的要求有目的地进行采访,使采访更为得心应手。

7. 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传播中具有哪些重要职责与作用?

【答案】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传播中具有的职责与作用体现在:

(1)现代科技要成为社会发展的决定性要素,要迅速转化为“第一生产力”,就必须要与生活在社会中的人相结合。现代科技必须成为“大众化”的现代科技,才有它的生存价值。没有“人文精神”与“人文特性”的现代科技只能是科学实验室中的摆设,或其发明者的“孤赏之物”。大众传媒的使命与任务就是要在传播活动中创造出现代科技的良好生存土壤与环境。

(2)现代科技对生存环境的需求是全方位的,既包括对技术创造者的要求,当然更包括对技术的应用者与受益者的要求。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的人文生存环境的培育上,所要承担的首项任务就是要为科技工作者创造出良好的信息发布与信息交流的环境。

(3)现代科技发展的复杂性与整体联系性,使得研发者不得不比以往的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其他相关领域,甚至可能是并无最直接联系的科学领域。因为现代科技的内容,在当今的内涵表现上都比以往要更为复杂化,更为专业化。依靠科技研发者自身或较小群体的内部力量均无法很好解决由这样的特性所带来的相关问题,而大众传媒活动的规律化、扩散性特点,恰恰可以在这

方面发挥出很好的作用,弥补其他交流形式的相应缺陷。

(4)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传播中更为重要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现代科技内容的传播,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认知水平与科技应用能力。正如现代科技的发明创造需要一个良好的土壤一样,现代科技的有益利用,更需要拥有一个适宜的环境。而社会大众或是社会众多劳动者,对现代科技的认同、认知程度,有效运用能力,则是构成这一环境的决定性要素。现代科技的发明与应用,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社会生产效率,增加社会的财富总量。效率的实现、财富的积累,均离不开劳动者的参与。而在现代科技条件下的社会化大生产中,劳动中智力支出的比例越来越高。

(5)大众传媒,尤其是新闻采访者在传播活动中应自觉确立自身在现代科技传播方面的责任与义务。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将最新的科技发明、科技成就、科技知识迅速传递给社会大众,以期在最短的周期内,使相应的科技传播内容产生最为广泛的社会影响与社会效应。在科技认知及应用水平与发达国家均有一定差距的中国,坚持大众传媒在现代科技传播中的责任与义务这一基本点,具有更为紧迫的现实性以及更为深远的历史性意义。

8. 电视新闻言论有哪几种常见形态?

【答案】电视新闻言论的常见形态包括:

(1)评论员评论

评论员评论是电视评论员或特约评论员,就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或重大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直接面向观众表示的意见、看法、立场和态度。电视评论员是电视台的专职评论人员,是代表电视台表示态度的,所以,评论员评论在电视新闻评论诸形式中是最重要和最具权威性的。

(2)谈话型言论

这类言论主要形态是新闻谈话节目,分为论坛型和座谈型两种。

①论坛型言论是权威人士在座谈中发表的意见、看法、认识或态度。

②座谈型言论是由电视评论员或主播就当前社会所关注的问题召开座谈会,邀请社会上有代表性的人士在座谈会上发表的言论。

(3)述评型言论

述评型言论是一种包括“述”与“评”两部分的言论形式。它既报道事实的具体情况,又对事实进行分析评价,既可夹叙夹议,也可集中表明观点与态度。

(4)点评型言论

这种方式的新闻评论与新闻报道结合紧密,短小精练,有时甚至只是一句话,主要通过主播对新闻的点评表达媒体的观点。这种形式的言论萌芽于20世纪90年代末的“说”新闻栏目,而在“民生新闻”栏目中成为常规化的言论方式。其特点是夹叙夹议、语言生动、切中时弊、一事一议。

(5)集纳型言论

这种形式的言论是通过采访、热线电话、读报、短信互动、网络调查等方式收集的有代表性的言论,在电视新闻节目中播出。这种方式的言论具有广泛参与性、视角多元化、观点自由开放的特点,是电视媒体适应数字时代传媒话语“渠道霸权”终结的产物,体现了电视媒体作为公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