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贵州民族大学传媒学院广播电视理论与实务(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突发新闻

:突发新闻,是指新闻在发生之前无预示迹象,临时突然发生,时间极为紧迫或稍纵即逝的新闻,诸如各种天灾人祸都属此列。有的文论将突发新闻称为动态新闻。国外的电视新闻界对于动态新闻最为不遗余力地进行报道,认为这类新闻是最能发挥记者智慧、展示电视传播实力、扩大影响的新闻。

【答案】

2. 空白

【答案】空白,是一切平面造型作品中的特殊因素,‘自是指画面中处于背景位置、实体对象之间的单一色调的空隙。在电视新闻画面中,落在清晰范围之外,失去了原有实体形态的天空、大地、水面及一切景物,由于其色调的单一,都可视之为“空白”。空白是一条无形的纽带,使画面内各个实体因素之间沟通联系,成为一个有意义的整体。空白在画面中的运用,可以突出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有助于人物思想动态和意境的描绘,给物体带来动向、动势,使画面充满可感的情绪。

3. 声画对位

【答案】声画对位是指声音和画面围绕着同一个新闻内容中心,在各自独立表现的基础上,又有机地结合起来的表现形式。声画对位,指声音与画面不同步显现,不是给人以“看图识字,,的简单感知。“声画对位,,传播,是利用声音和画面不同步产生的信息差距,充分调动人们视听两个感知通道的“注意力”,引起声画信息叠加联想,加大感知深度,产生一加一(声加画)大于二(声画)的传播效果。这恰如两张颜色相同的玻璃纸,当它们叠加时,得到的是更深的颜色。

4. 白平衡

【答案】白平衡是描述显示器中红、绿、蓝三基色棍合生成后白色精确度的一项指标,即不管在任何光源下,都能将白色物体还原为白色。白平衡是随着电子影像再现色彩真实而产生的,在专业摄像领域白平衡应用的较早,现在家用电子产品中也广泛地使用,白平衡是电视摄像领域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通过它可以解决色彩还原和色调处理的一系列问题。

5.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为报道新闻而进行的各种采集和分析新闻事实的活动的总称。它是全部新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每个新闻工作者必须掌握的基本功。新闻采访的采访对

象是新闻事实,探访、采集新闻事实素材构成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以调查研究为其基本工作手段。

二、简答题

6. 记者应当怎样努力学习和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从而搞好新闻采访工作?

【答案】学习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是我国新闻报道者做好新闻采访工作的基本条件之

一。新闻报道者学习把握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要从理论和实践等多方面着手,培养自己,锻炼自己,不断提高认识和理论水半,才能深刻领会党和国家法规政策的精髓,指导自己做好新闻采访的工作。

(1)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是我们党制定理论、纲领、方针、政策的基础。新闻报道者学好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懂得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能够更深刻的领会党的各项理论、纲领、路线、力一针、政策的精神实质,把握准国家法规政策的尺度,掌握住大方向。

新闻报道者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可培养正确的思想方法。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看问题,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分析的观点看问题。同时,新闻报道者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新闻采访,就能够按照事物本来的面貌实事求是地认识和反映客观实际,不会偏离新闻采访的准则和要求。

(2)认真学习研究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把握全局。

学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了解时事政治,把握全局,有利于新闻报道者在新闻采访中区别主要新闻线索和次要新闻线索,区别某条新闻在全局意义与局部意义之间的地位,甄选出新闻价值大的新闻题材。

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有具体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重点,新闻报道者要不断地学习、了解,注意研究政策变化给全局带来的变化,在不断变化的全局中,采访到与之相符的新闻事实,使新闻具有一定的时代特点。

(3)深入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在实践中提高采访水平。

新闻报道者要解决好新闻采访与法规政策的关系,把握好政策方向,必须深入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开展深入地调查研究,了解各阶层群众关心于}一么,需要子}一么,希望于}一么,喜爱子}一么,憎恨子}一么。只有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熟悉人民群众的生活,才能摸准人民群众的需求,找到党和国家的政策与人民群众需求之间的最佳结合点,在平凡中发现闪光,平淡中看到神奇,一般中找到特殊,以小见大,发现新闻线索,采访到具有最高新闻价值的新闻事实,报道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共同关心的“热点’夕、“焦点’夕、“难点”、好新闻。

党和国家的新闻法规政策,为新闻报道者提供了广阔的采访天地和施展才华的天地,同时又要求报道者在新闻采访中注意用新闻法规政策约束自己,指导自己。新闻采访与新闻法规政策有张有弛的关系,使二者能够有机地结合,新闻报道者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服务。

7. 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有哪些要求?

【答案】电视新闻画面的编辑的具体要求包括:

(1)镜头的选择要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电视画面编辑可以理解成一个镜头的选择与排列(组接)的过程,也就是选择最好的镜头的最好部分,按照最有利于叙事、表达思想的顺序组接成一个完整的电视节目。

①应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电视镜头就是观众的眼睛,要想让观众看清楚、看明白镜头展示的内容,就不能不考虑人们的视觉习惯和思维规律因素。

②应有利于完整、准确地交代节目内容和表现新闻的主题。

(2)镜头的组接要符合观众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对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镜头组接的操作本身并不困难,只需将选择好的镜头用“快切”方式连接起来就行了。稍长的新闻专题则要考虑连贯流畅、条理清晰,让观众看得清楚明白,这就必须遵循下述规律、原则:

①人类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

镜头组接首先应该遵循人的思维逻辑和视觉原理。具体包括:

a. 人们具有将两相邻事物联系起来考虑的倾向。客观事物之间本来就存在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既包括了外部特征上的明显相关,也包括了内部逻辑上的相互贯通。这些逻辑关系是:因果关系、并列关系、对应关系。

b. 人们在观察客观事物时具有忽略次要情节的倾向。电视画面编辑所做的正是选取那些最能引起观众注意的,对叙事表意最具重要作用的镜头,将它们组接在一起; 舍弃那些次要的,包括观众不看就能知道的、带有必然性的情节,不影响叙事表意的无关紧要的情节,以免造成观众注意力分散,或引发厌烦情绪。

c. 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观察是渐进式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观察是连贯的,或由粗到细、由远及近,或由近推及整体形象。这种视觉规律和思维方式体现为镜头组接的前进式、后退式、循环式句子。这三种句子对观众所造成的影响既有视觉上的,也有心理上的,它们的一个共同要求是,景别的变化要循序渐进。电视新闻由于时间有限,常采用景别相差较大的镜头组接,借助文字稿播音,这种组接一般并不影响观众对新闻的理解。

d. 在一定的时间内,人们对事物的观察具有一致性。由于电视通常是分镜头拍摄的,不同的镜头在拍摄时间、地点上往往也会有所不同,这就更要求我们在组接镜头时要合乎逻辑,合乎情理,保持前后镜头的连贯、一致。

②人们对电视节目的审美需求

对电视新闻而言,画面主要起一个证实作用。因此在编辑时,应采用较平稳的镜头组接方式,即应以清晰展示画面内容,确保画面内容的真实、客观感为目的,而避免过多的人为效果,如特技切换、刻意制造紧张情绪等。

8. 简要分析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以下方面:

(1)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许多会议,对于普通观众来说,都是不感兴趣的,因为会议内容往往是和观众没有直接的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