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952新闻传播学理论与应用之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同期声
【答案】同期声是指记者随同画面一起在现场摄录下的声音,它包括现场的采访声和背景环境里的各种声音。运用同期声,已经是电视新闻界一个不可缺少的共用操作手段。特别是在“纪实性手法”流行之后,大量地运用现场纪实的手法,获得现场真实的、未经剪辑的画面和未经处理的同期声已经成为一种时尚。
2. 电视时政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时政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会见)动态及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它的报道范围。电视时政会议新闻作为党、政府和人民的喉舌的电视,在其新闻节目里进行会议报道,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的重要渠道,是造成舆论、指导下作的必要手段。它是我国各级电视台新闻节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功的会议报道的实践表明,它是“选择并突出报道某些问题,从而使这些问题引起公众重视”的最直接的传播形式。电视时政会议新闻的传播技巧包括:①立足新闻、寻找角度,发掘观众需要的信息; ②协调关系、沟通认识,创造良好的摄制前提; 积累素材,精心编辑,创造个性。
3. 交叉采访
【答案】交叉采访是指在同一时间采访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新闻。要求记者要善于合理安排时间,最有效地利用交通、通讯和资料等各种采访条件,抓住机会,有条不紊地完成采访任务。这种采访可以防止漏发或迟发重大新闻,并可节省重复找人的时间。
4. 新闻事业
【答案】新闻事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事业是指一种以新闻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社会文化活动,包括新闻业务、新闻经营管理和新闻教育、研究事业。狭义的新闻事业是指各种新闻媒介的总称,包括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通讯社、杂志社、新闻纪录电影厂、新闻图片社及其出版物。
5. 电视会议新闻
【答案】电视会议新闻是指电视媒体对各种会议动态和相关内容所进行的反映报道。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宽,从党政部门的政治性会议,到各社会团体、学科门类的专业会议,以及庆祝会、追悼会等都属于它报道的范畴。电视会议新闻涉及的报道面很广,在诸多的领域里都有它
报道的范围。其目的是会议者希望通过电视媒体劝服观众认识、接纳和赞成会议中发布的信息,同意发布人宣布的观点和主张,从而引导和影响观众。
二、简答题
6. 为什么说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记者必须拥有科学的头脑和方法?
【答案】在大众传播活动中,传播内容的科学性与真实性,是影响传播效果与质量的决定性要素。而传播内容的科学与真实与否,则又是由传播者所决定的。
(1)科学的素养与态度,首先要求新闻记者具有进行采访与报道活动所要求的科学的思维及认识能力。面对在不断解决疑问也在不断制造疑问的现代科技的发展状况,记者要保持科学而清醒的头脑。
(2)合格的记者,应该在繁杂的科技信息世界中,用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的精神作为采访活动的行动指南。用丰富的科学知识作为采访活动的行动武器,并通过“指南”与“武器”的有机结合,在浩瀚的科技海洋中捕捉到最具传播价值的信息,然后赋予其“人文主义”的精神特性,再通过有效的大众传播渠道将其内容迅速传递到广大受众之中。最终达到传播科技、利用科技,让现代科技更多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目的。
(3)除了科学的素养与态度外,新闻记者在科技信息传播尤其是在面向大众进行的科技信息的传播中,更应该注意传播内容采集与编成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正如前文所述,记者所面对的科技信息的传播受众主要为科技工作者与社会大众两个群落。
(4)采访与报道的切入点,是新闻记者在科技信息传播时必须注意的首要问题。就是说,在科技信息的采访与报道中必须要先有个受众定位的观念在里面,即先要确定哪些人来关注你所传播的内容。面对不同的受众群,要采用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表现形式。
(5)面向科技工作者所进行的科技信息采访与传播的内容方面要讲究科学性、全面性、细致性,要对采访报道的内容讲清、讲全、讲透。让受众在传受过程中能“触类旁通”,有所借鉴,有较多的直接收益。而在采访报道的形式与方法上,则要讲究严密性与关键性,要让己具有相应专业知识的受众首先从形式上融入到报道内容之中。
C6)山于我们对社会大众进行科技信息传播的口的,在于提高整个社会的科学精神和科技运用能力。这就要求记者必须拥有相应的知识理解能力,以及文字处理与语言表达能力,在不改变科技与传播内容中科学理论原理的基础上,使科技信息传播内容通俗化、大众化,真正搭建起科技知识及信息与大众通俗化理解性之间的桥梁。
所以,现代科技的发展,要求记者必须拥有科学的头脑和方法。
7. 试从社会习俗的角度,分析新闻采访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
【答案】新闻采访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体现在:(1)记者要善于学习,积累知识,尽可能多地了解和掌握一些各地的习俗状况.
记者是社会活动家,他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要接触各种不同的领域,如果需要,他还要跑遍全国乃至世界的许多角落。所以,一个优秀的记者,必须具备良好的素质和广博的知识,
这不仅仅局限于新闻理论方面的知识,还包括各行业的专业知识、生活常识、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以及各地的习俗知识。有经验的记者都善于在平时从各种途径了解和学习这些知识,并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厚积而薄发,采访时一就能得心应手。
(2)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分析和正确对待不同的社会风俗.
一方面,我们提倡入乡随俗,所谓“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要尊重对方的风俗习惯。俗话说:“身在罗马,则为罗马人所为’夕,这也是与采访对象亲密起来的力一法。入乡随俗,是进门交朋友,打开采访局面的钥匙。
但是,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看到,由于我国经历了几千年漫长的封建统治,在民间也仍然存在着一些不好的陋习旧俗,如封建迷信在有的地方沉渣泛起,危害百姓。这样的习俗,不仅不能随,而且要坚决加以抵制、反对和教育。新闻工作者肩负着破旧俗、树新风的重任,千万不可被陋习旧俗所迷惑。
所以,记者到一处地方采访时,不能无原则地入乡随俗,而应注意持冷静分析的态度。一方面要“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另一方面要抵制不好的习俗,破除陈规陋习,树精神文明新风。
(3)记者要做移风易俗、两个文明的建设者和宣传者.
我国的新闻事业,是党领导下的为人民服务的新闻事业,担负着正确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路线的任务,是舆论监督的工具。所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闻媒体,具有权威性和引导性的特点。报纸、广播、电视新闻宣传,要对民众进行正面教育,对不好的社会习俗和社会现象进行正确引导。但也有少数记者不注意分析和深入思考,以致在报导社会习俗方面产生负面效果甚至误导群众。
新闻媒体的传播是广泛的,它对人们心理和行为的影响是深远的,作为新闻记者,应时刻记住自己肩上的职责,一定要加强思想修养和理论水平,提高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以正确的舆沦引导人,移风易俗,做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者和宣传者。
8. 电视新闻文字稿主体的写作有哪些要求和形式?
【答案】(1)主体写作的总体要求
主体因注释、补充导语而存在,写作中须围绕着“注释、补充”四个字来做文章。主体伸展所涉及的内容,是导语内容的深化、补充,而不是乏味的重复; 其补充说明必须充实,切不可夹杂进半句空话。凡画面能够在有限时间内表现的内容,应尽量让位于画面。
(2)主体结构的五种形式特点
①“倒金字塔”式结构
这一结构形式的特点是,按照各个新闻事实的重要程度,依次进行结构安排,最重要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的各要素又可按先后主次原则排列),次要的事实放在导语以后的段落里,再接着是更次要的事实。
②“金字塔”式结构
这一结构形式的文字稿完全自然地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来写,事件的开头就是消息的开头,事件的结束就是消息的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