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大学文物考古常识之文物学概论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开元通宝
【答案】开元通宝是唐代为整治混乱的币制,废隋钱,于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仿效西汉五诛的严格规范而开铸的,以取代社会上遗存的五铢。其直径2.4厘米,形制仍沿用秦方孔圆钱。中国的币制自此正式脱离以重量为名的铢两体系,而发展为通宝币制,成为唐代以后历朝的铸币标准,沿袭近1300年。开元通宝铜质优良,铸工精细,流传下来的实物数量很多,表明唐代货币经济较为发达。
2. 简帛文字
【答案】简帛文字是指秦至汉初保留着篆隶写法的、刻在竹简或写在布帛的文字。简指竹简,帛指帛书。它主要流行于东周到魏晋时期,但自从纸张普遍使用以后,便逐渐被废除。自19世纪末以来,人们发现了大量的简帛文字资料,如居延汉简、马王堆帛书等,这其中记载了关于古代法律、史事、礼书、医学、兵法、经济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弥补了传世文献的不足,对于古代社会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3. 司母戊鼎
【答案】司母戊鼎是商代晚期铜器,1939年于河南安阳殷墟商代晚期墓出土。因腹内壁铸“司母戊”而得名。该鼎造型庄严雄伟、长方形腹,每周四边及足上部饰有兽面纹。双耳、外侧则饰双虎噬人首纹。四足中空,用陶范铸做,鼎体混铸。司母戊鼎是目前己发现的中国古代形体钵最大和最重的青铜器,也是世界迄今出土最大最重的青铜器,享有“镇国之宝”
4. 湾漳墓
【答案】湾漳墓是北齐皇室大墓,位于河北磁县湾漳村。墓葬由墓道、雨道、墓室三部分组成。雨道和墓室为砖结构。墓室为单室,平面呈方形,四壁作弧状外凸,棺床设在一侧,有的顶呈四角攒尖式。墓道、雨道、墓室壁画均用白灰涂抹,上绘彩色壁画。其中墓道壁U 保存较好。随葬品多样,有陶俑、陶制禽畜、陶制模型、镇墓兽、陶瓷器、墓志等。
5. 吉州窑
【答案】吉州窑是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也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吉州窑创烧于唐代晚期,经五代、北宋,鼎盛于南宋,至元末终烧,有1200多年的烧造历史。吉州窑瓷器种类繁多,纹样装饰丰富多彩,按胎釉可分为青釉、黑釉、乳白釉、白釉彩绘和绿釉等类,在装饰技法上采用洒釉、剪纸、贴花、剔花、印花、彩绘、划花和堆塑等,尤以黑釉瓷产品著称。
6. 广州汉墓
【答案】广州汉墓是西汉中期的诸侯王墓,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象岗山,1983年发掘。南越王墓为一座“凿山为藏”的石室墓,采用竖八凿洞的方法构筑而成。平面呈“士”字形,墓室按照“前朝后寝”规格布局,共分7间。墓内随葬品丰富,品类繁多,出土金银、铜、铁、陶、玉、琉璃、漆木、竹等遗物1000余件,其中以“文帝行玺”金印和“丝缕玉衣”最具价值。“文帝行玺”金印以及“赵眜”玉印,证明了陵墓主人的身份。南越王墓的形制结构和葬俗在西汉石室墓中最为突出和独特,被誉为近代中国五大考古新发现之一。
7. 琉璃河遗址
【答案】琉璃河遗址是西周时期的重要遗址,位于北京市房山县琉璃河镇北1.5公里的台地上。该遗址面积约500余万平方米,于1940年被发现。1970年人们对其进行了发掘,发现建有城墙,城外有壕,城内有房基,又在城附近发掘了200多座墓葬。其中大型的墓葬设有墓道和陪葬的车马坑,出土的青铜器上铸有“匽侯”(可能是周公的堂弟,也就是召公太保爽或其长子)铭文,这对推断“封召公奭于燕”始封地的地望具有重要意义。
8. 简牍
【答案】简牍是战国至魏晋时代的主要书写材料,后被纸代替。以竹、木制成,竹制者称“简”,木制者称“牍”或“札”,习惯统称“简”,数片编在一起称“策”或“册”。其上文字皆毛笔墨书,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简是战国初期的曾侯乙墓竹简。根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可知,简牍文献流行于先秦,两汉时期最盛,直到东晋末年才被己发明四五百年的纸质文献所取代,简牍作为主要的文献形式在中国使用时间长达千余年。
二、简答题
9. 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有哪些?
【答案】水对石质文物的作用最为突出。
(1)水是其他物质破坏石质文物的媒介,是造成岩石雕刻等石质文物风化的根本原因。
(2)水结的冰一融化对石质文物的破坏,水结冰时体积增大,其膨胀压力会对孔隙率较大的石质文物造成破坏。
(3)水对泥质胶结物的水化作用,水使石质内部泥质胶结物发生水化作用,造成石质体积膨胀。
(4)水对文物表层的侵入,侵入石质表面的水对石质形成外多内少的渗透分布,能引起石质体积膨胀而导致力学强度从内到外明显的下降,使得文物价值最高的表层,受水的侵入而成为影响最人、最严重的部位。
(5)水的机械流动,水的流动在石质文物表面形成反复冲刷的机械作用,导致滴水穿石的后果。
10.采取白色石膏修补陶瓷文物的优缺点。
【答案】(1)白色石膏修补剂的原理
石膏矿是硫酸钙最主要、最典型的来源,当石膏矿加热到120~130℃时,则部分失水生成含水较少的烧石膏,烧石膏与水结合生成含水较多的熟石膏同时整个物块硬化。
(2)采取白色石膏修补陶瓷文物的优点
①操作简便;
②取材容易、来源丰富;
③价格便宜。
(3)采取白色石膏修补陶瓷文物的缺点
①强度不够;
②怕水浸;
③怕重压。
11.碳酸环已胺本身呈酸性,为什么还用它来对纸质文物进行气相脱酸?
【答案】(1)气相脱酸法是利用气化或挥发成的碱性气体处理纸质文物,达到去酸的目的的方法。此法在真空配合下可使气体充分渗入纸张纤维中,反应完全。
(2碳酸环己胺虽本身呈酸性,但气化过程中能分解成碱性化合物环己胺,从而具有脱酸作用。
(3)操作方法:将用碳酸己胺饱和溶液浸泡的滤纸夹在要脱酸的纸质文物的纸张中间,一般每隔25页夹一张,如纸张较薄或多孔,则可间隔更多页数。利用碱性环己胺的渗透性,可达到脱酸的目的。
12.列举青铜器文物的保护方法。
【答案】(1)去离子水法
用40~60℃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反复多次漂洗腐蚀青铜器。
(2)倍半碳酸钠法
将锈蚀青铜器放入1%或5%的倍半碳酸40℃的热溶液中浸泡,晚上自行冷却。开始每周换一次溶液,几周后可半个月或更长一点时间换一次,浸泡至少三个月。浸泡时加用超声波,效果会更好。
(3)乙腈法
用50%乙腈水溶液除青铜锈蚀产物中的氯化亚铜。
(4)柠檬酸和硫脉混合溶液法
用5%硫脉和5%的柠檬酸混合溶液涂刷一价铜和二价铜伴生的锈蚀处。
(5)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
碱性连二亚硫酸钠法除表面锈蚀产物效果好,除氯离子的速度快,可在几分钟内使蓝绿色的碱式氯化铜经过氢氧化铜,而分解成棕褐色的细粉状金属铜。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