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土地资源管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土地评价

【答案】土地评价是指以数量形式对土地的构成因子(土壤、气候、植被、地形、水文等)的状况和土地投资效益进行综合评定。土地评价是合理利用土地和调整土地收益分配的重要手段。土地评价按用地类型和评价对象,可分为耕地评价、林地评价、牧地评价和水面评价以及非农业用地评价; 按评价方法和手段,可分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 按评价因素分为土地自然评价和土地经济评价。

2. 全球定位系统

【答案】全球定位系统又称GPS ,是英文GlobalPositioningSystem 的缩写,它是一种定时和测距的空间交会定点的导航系统,各项全球用户提供连续、实时、高精度的三维位置,三维速度和时间信息。GPS 系统包括空间部分(GPS 卫星星座)、地面控制部分(地面监控系统)和用户设备部分(GPS 信号接收机)。

二、简述题

3. 简述土地统计分析方法和作用。

【答案】常用土地统计分析方法有以下五种:

(1)平均分析法

平均分析就是在同质总体内,通过计算平均指标的办法,将各个个体的数量差异抽象化,用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平均指标是平均分析的一个重要手段。平均指标并不代表某一用地单位的具体水平,而是用来反映总体在具体条件下的一般水平。

进行平均分析的前提是被研究对象必须是同质的,即总体所包括的各单位在性质上必须是同类的。总体单位平均数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

计算平均指标的方法有算术平均数和调和平均数。算术平均数又分为简单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两种。调和平均数是标志值倒数的算术平均数的倒数,又称为倒数平均数。调和平均数有简单调和平均数和加权调和平均数两平中。

几何平均数是总体单位标志值的采积,以总体单位的个数为次数,开方求得,也有加权与不加权之分。

(2)对比分析法

要分析土地利用状况之间的消长比例关系,必须应用对比分析法。在对比分析中,一般要先

计算各种相对指标,后进行对比分析。

所谓相对指标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两两相互联系的指标的比率,用来表明其中固有的数量对比关系,如相对水平、普遍程度、比例关系、发展速度等。相对数的表现形式可分别采用倍数、百分数、千分数等来表示。相对数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对比分析中应当注意两个对比指标的可比性,如内容、范围、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等是否可比。

(3)动态分析法

对土地利用的数量关系,可从它的历史方面研究其发展变化过程,揭示其固有的规律并预见其发展变化的趋势就是动态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包括以下三项内容:动态数列的编制、对动态数列的分析和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内在规律性。

动态数列可以用绝对数、相对数和平均数来编制,相应地产生绝对数动态数列、相对数动态数列和平均数动态数列。

应用动态分析法可以分析土地利用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变动趋势等。常用动态分析指标有:发展水平和平均发展水平; 增长量和平均增长量; 发展速度和平均发展速度; 增长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前两种用于发展水平的分析,后几种用于发展速度的分析。

①发展水平分析

发展水平又称发展量,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的指标数值,用以反映某一现象在不同时期的规模水平。平均发展水平是对不同时期(时点)的发展水平加以平均所得到的平均数。它又称作序时平均数或动态平均数。

②发展速度分析

发展速度。动态数列中两个时期发展水平的数值之比,用以说明报告期水平己发展到基期水平的若干倍(以基期水平为l )或百分之几(以基期水平为100)。

平均发展速度。各个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用以说明某一个现象在一个较长时间内的平均发展程度。

增长量。用以说明两个时期发展水平增减差额的指标,常用绝对数表示。

平均增长量。用以说明一定时期内平均每期增长量的指标。

增长速度。用以反映增长程度的相对指标。

平均增长速度。用以说明某种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平均每期的增长程度的指标。

③变动趋势分析

为了研究某个现象的发展变化的总趋势和规律性,必须进行变动趋势分析。测定长期趋势的常用方法有移动平均法和趋势线配合法。移动平均法是一种扩大时距以计算序时平均数的方法。趋势线配合法是应用数学模型对原来动态数列配合适当的趋势线进行修匀,从而显示数列基本趋势的一种方法。

(4)因素分析法

土地利用是山许多因子构成的。反映现象总体的总体指标,可以分解为绝对数指标和平均数指标两个因子,即总体指标=绝对数指标×平均数指标。对于土地而言,耕地面积、播种面积等指标属绝对数指标,而人均耕地、人均播种面积等指标属平均数指标。总体指标的增减变化主要受单纯的绝对数指标变化,单纯的平均数指标变化和两者同时变化三个因素的影响。因素分析法就是用以研究各个因素的变动对总体影响的方向和程度的一种方法。

将总量指标分解为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依次固定其中一个因素,以测定另一个因素的变动方向和程度,分别从相对数和绝对数两个方面测量多个因素在动态中的变动数量,称总量指标的双因素分析法。

(5)平衡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是研究某一现象发展变化过程中收支两方面平衡关系的方法。根据研究的平衡项目多寡,它又分为单项平衡分析和综合平衡分析两种。单项平衡分析是就单一现象的平衡关系进行专题分析,如土地的平衡分析就是对土地资源的收支平衡状况进行专题分析等。在平衡分析时,首先应当编制反映平衡关系的指标体系的平衡表。在表内反映收支关系可以将收支项目左右排列:左方列收入项目,右方列支出项目。期初结存、本期各项收入列在左方; 本期各项支出和期末结存列在右方。两方的合计数是相等的。还可以收支项目分上下排列,即在表的同一纵栏内,上方列收入项目,下方列支出项目。后种形式便于进行不同时期的对比,也便于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单项平衡分析中,土地资源的需要与可能之间的基本平衡关系是:

期初储存+本期增加及其他来源=本期需要及其他支出+期末储存

综合平衡分析是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研究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问在土地利用巨的平衡关系。综合平衡分析中关键在十编制联系平衡表,以反映许多不同单位相互之间的联系。

4. 简述土地利用调查和分析系统。

【答案】(1)土地利用调查亦称土地资源数量调查。即通过勘测调查手段,查清一个国家、地区各种土地利用分类面积、土地利用状况及其空间分布特点,编制土地利用现状图,了解土地利用存在问题,总结开发利用经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意见,为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和研究,制订国民经济计划和土地政策,开展国土整治、土地规划、科学管理土地等工作服务。

(2)土地利用调查分析系统

土地资源调查数据处理系统是在微机上建立的土地详查数据处理系统,是以地图数据库为中心的数据采集、存储、更新、分析处理和成果输出的空间型处理和管理的系统,既能处理土地详查数据,完成内业工作; 又可建立土地利用资源数据库,为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和土地合理利用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