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黑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705政治学原理(含30%国际政治学)之国际政治学概论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概念题
1. 历史社会学
【答案】历史社会学兴起于18世纪中叶,第一次浪潮大约持续到20世纪20年代。同批判理论一样,历史社会学也反对把国家视为世界政治中的某种既定的东西。该学派的主要论题是穿越历史的社会的发展。在这个意义上,它关注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制度与组织的基础结构。该理论实际上是人们对美国和法国大革命、工业化进程以及民族建设做出的反应。以后,人们对这个理论的兴趣就下降了。第二次浪潮的主要作家,如迈克尔·曼等,其兴趣在于解释基于国内与国际关系的社会的发展。对于历史社会学家来说,人们以为理所当然的结构,实际上是一组复杂的社会过程的产物。从这个基本点出发,历史社会学家也对新现实主义进行了批判。
2. 现实主义
【答案】现实主义是指国际关系学科中影响最大的一个“范式”。现实主义谋求阐释的是世界的现实情况,而不是世界的理想情况。它所要回答的问题是“这个世界是怎样的”,而不是“这个世界应该是怎样的”。对现实主义者来说,政治就是在一个缺少资源的世界上,群体间为了权力、声望、影响和安全而不间断地进行的斗争。这一解释,恰恰说出了国际政治的一个最显著的现实。正是由于现实主义与国际关系的“现实”有最直接的联系,因此它受到了众多政治家和外交决策者的青睐。在现实主义的旗号下,先后出现过古典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新古典现实主义、进攻现实主义以及防御现实主义等。
3. 民主和平论
【答案】民主和平是指民主国家间无战争,有两个主要论点:①一个民主国家决不会(或者说极少)同其他民主国家打仗; ②当民主国家间发生冲突的时候,它们极少威胁要使用暴力,因为这样做是非法的。有关这个理论的讨论,大致涉及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纯学术的,即在理论上这个命题是否能成立,是否能得到检验; 另一个方面是现实性的,即西方国家的安全是否与民主的传播息息相关,是否如某些持“民主和平论”观点的决策者所认为的那样,实现普遍的民主是阻比战争发生的根本途径。这后一个方面,实际上关系到了冷战结束后一些大国所推行的国际安全战略。
4. 非战公约
【答案】非战公约是指《关于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具的一般条约》,又称《自里安一凯洛格公约》或《巴黎非战公约》。公约包括序言和3条正文。主要内容是: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 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 任何签字国如用战争手段谋求利益,即小得
享受公约给予的益处。
5. 讨价还价
【答案】“讨价还价”是指谈判者依优先顺序通过交换相互可以接受的解决办法而求得分歧解决的一种手段。以外交活动为体现的国际互动,无论是双边的还是多边的,是由外交官进行的还是由国家首脑进行的,是秘密的还是公开的,其实质都是进行讨价还价的谈判。
6. 环境外交
【答案】环境外交是指美国前国务卿克里斯托弗提出的外交政策,是生态政治在国家对外行为的体现。内容包括国务院的所有机构和使馆都要制订计划,将环境问题纳入它们的日程,并改变出访计一划,以便将一些与环境有关的活动包括在内。按照克里斯托弗的设想,美国的一些主要使馆都将有外交官被指派负责处理涉及自然资源和环境的问题。而且,美国国务院将每年发表一份报告,仿照通常会引起争议的国务院人权报告,列出美国在国际环境方面优先考虑的问题,突出有问题的地区。显然,克里斯托弗把保护环境与维护和平、促进繁荣等传统目标并列为需要优先考虑的问题。美国的这种政策变化体现了它的外交战略的一种新动向。
7. 解决问题理论
【答案】解决问题理论,其要点在于:世界连同组织在其中的社会和权力关系以及制度,都是被该理论所发现的东西,这种客观的东西就是人们在其中进行活动的既定框架。解决问题理论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地处理麻烦根源而使这些权力关系和制度顺利地运作。对这些东西进行反思,正是批判理论的一个出发点。
8. 全球主义
【答案】基欧汉和约瑟夫·奈认为,全球主义是通过资本与货物、信息与思想、民众与军事力量以及与环境和生物相关的物质的流动而实现的一种涉及洲际相互依存网络的世界现状。这种现状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所涉及的是联系的网络,而不是单一的联系。②在全球主义的相互依存网络中可能包括各种各样的联系,但其中必须包括跨洲的联系。只有地区的或国家间的联系不是全球主义。③与相互依存一样,全球主义是多维现象,既有经济全球主义、军事全球主义、环境全球主义,也有社会与文化全球主义。
9. 外交政策
【答案】外交政策是指一国处理国际、对外关系问题,进行外交活动所遵循的基本原则和行动方针。作为对外政策的一个重要方面,主要关注的是国际和平与稳定,即如何通过谈判在国际互动中为国家谋取最大利益,最大限度地实现与世界各国的合作与交流,从而为自身造就一个最适宜的国际环境。
10.双边外交
【答案】双边外交是指主权国家两个为了最大限度保护或争取实现本国国家利益而采取的一对一的谈判,磋商,对话等一系列官方行为。具有这些特点:①国家利益至上性; ②具有一定的排他性; ③具有脆弱性。
二、简答题
11.怎样认识国际关系研究中的事实与理论?
【答案】(1)事实
事实是国际关系研究的基点。“科学是建立在事实上面的建筑物。”对国际关系学者来说,要进行成功的研究,就必须选择适宜的方法,而要选择适宜的方法,就必须对事实有基本的了解和恰当的认识。
①“事实”包括四层含义:真实存在的事情; 反映真实情况的信息; 通过相关信息被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事情; 被证实的观察、观念,即经过科学研究被证实的事情。在这四层意思中,“真实存在”是最根本的一条,有了事情的存在,才可能有对事情的认识和反映事情的真实信息。
②把有关事实的概念应用到国际关系研究中,就有了“国际关系事实”这一概念。这种事实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真实存在的事情,包括行为体本身,也包括行为体的言论、行动和意图。另一类是有关事实的文本,即观察者和研究者对于事实的描述和解释。这两类事实,后者是以前者为根本。
a. 国际关系事实既具有主观性,又具有客观性。从事实的存在来说是客观的,但从人的主观意识的作用来说则又是主观的。国际关系事实的这种双重属性,决定它既具有可以观察的一面,又具有不可以观察的一面。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外在现象,不可以观察的一面是指其内在意义。与这两种属性相对应,对事实的外在现象与内在意义都需要进行研究,只做一个方面的研究,不可能得出适宜的结论。
b. 对于事实的外在现象进行观察,研究者需要遵循的就是实证原则。在这个过程中,国际关系研究与自然科学研究需要遵循的原则是一致的,即要避免主观因素的影响,尽可能实事求是。作为真实的事实是否存在,有怎样的形式、过程与影响,作为文本的事实是台与真实相符,研究者都需要观察与证实,而不能依靠主观想像。
c. 对于事实的内在意义,由于不能进行客观观察,不能通过感官来感知,因此原则上需要进行诊释。这种诊释的主要途径是对文本进行解释。尽管这种文本在某种程度上反映着行为体的内在意图,但这种东西并不能与行为体的观念画等号。实际上,当行为体宣示自己的意图时,他们所说出来的只是想说的话。“宣示”这种行为本身,亦有内在意图。从总体上来讲,研究事实的内在意义是一种主观活动,即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并基于研究者的“背景知识”进行判断。这种对于事实的理解与解释活动,可能是经由推论,也可能只是想象。
总之,国际关系事实既存在可以实证的一面,也存在不可以实证的一面。对于研究者来说,根据事实的属性选择适宜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以诊释的方法研究事实的可以观察的一面,以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