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10国际类综合考研冲刺模拟题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治是对于一种社会价值的追求,是一种规范性的道德。”试评述。

【答案】这种看法是片面的。

(1)这是人类政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些思想家、政治家对于政治的一种朴素看法。其代表主要有:中国儒家学说认为政治与道德是一体两面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形成了从道德到政治的内外统一逻辑。其对于政治的阐释寄托着对仁义礼智信的道德价值的追求。古希腊柏拉图认为,政治的本质问题在于“正义”,因此,他的理想国就是“正义”之国,提倡智慧、勇敢、节制、正义四种美德。亚里士多德则把政治等同于“最高而最广的善”,认为它是人们相互间的一种道德性结合。

(2)这种观点从道德和价值角度出发解释政治,强调了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价值取向,指出了人们对于政治的期望和价值要求,显示了对于社会政治生活目的的把握,体现了特定历史时期社会成员对于社会政治生活和活动的道德衡量标准。这种政治观在很大程度上蕴含着人们对于政治生活超越现实的追求和要求,是一种理想主义的政治观。

(3)但是,这种政治观是从应然的角度来解释政治,必然使得政治具有神秘和思辨的色彩,因而不能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政治生活,也不能深刻揭示政治价值背后的社会本质内容。

2. 政治权力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政治权力既是社会政治关系的核心内容,又是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政治关系、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作用。

(1)从政治关系来看:

①政治权力是实现其卞体成员利益要求的特定方式和凭借。政治权力主体的成员通过凝结成为特定的强制性力量,维护和满足自己的利益要求。

②政治权力是人们获得和实现法定政治权利的必要条件和力量后盾。政治权利的确认和实现都离小开政治权力的作用。

(2)从社会政治生活来看:

①人们的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展开。人们的一切政治斗争都是为了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 人们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是运用政治权力实现的; 人们的政治参与是通过特定方式对政治权力的影响和作用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要求。

②社会政治体系以政治权力为核心力量。国家是社会公共权力的组织和制度构成; 政党是执掌、影

响或谋求社会公共权力的阶级政治组织和制度构成; 而政治社团则是代表不同方面利益,以影响社会公共权力为中心任务的社会政治组织。

③社会政治文化以政治权力为中心内容和价值取向。社会政治文化反映着政治权力的本质、内容、特点、运行和发展状况; 政治文化依附于社会政治权力,特定的政治文化为特定的社会政治权力服务。

④社会政治权力的发展是社会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它显示着社会政治发展的规律和发展水平。

(3)从社会生活来看:

①政治权力以合法强制方式,实现并且分配共同利益,规定着社会成员的利益边界和实现规则,从而与每个社会成员有着切身联系,并且在利益意义和层次上深刻影响着社会成员的行为和生活; ②政治权力对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它能够极大地推动、阻碍乃至破坏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③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思想文化领域具有巨大影响力;

④政治权力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政治权力是凌驾于社会或特定组织之上的巨大力量,因此,它的特定性质、组织构成、运行力一式、规则规范不仅影响着社会各个力一面和各个领域,而且影响着每个社会成员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

3. 简述国家机构的特征及其设置原则。

【答案】(1)国家机构的特征

①阶级性。国家机构作为统治阶级形成和行使政治权力的组织途径和工具,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和统治意志组成和运行的。国家机构的人员也往往由统治阶级中的政治精英分子组成,以有效实现其利益。

②实体性。国家机构一般是作为组织实体存在的,它不仅有特定的物质形态。而且有特定的职位和人员构成。

③严密组织性。作为组织实体,国家机构的设置和运行都遵循着特定的组织原则和组织程序,各机构之间的分工和衔接都有程度不同的严密性。

④特定的职能性。从总体上看,国家机构执行着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全部职能。从不同的国家机构和部门来看,又履行着不同的政治职能。

(2)国家机构设置原则

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是指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从社会政治发展史来看,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主要有三类,具体为:

①集权原则。集权原则是奴隶制国家和封建制国家机构设置的通常原则。其基本内容是国家的最高立法、行政、司法、监督、军事、外交等大权集中于国王或皇帝一身,一切国家事务和决策均以他的意志为转移。国家根据国王或皇帝的旨意设立机构,这些机构全部向国王或皇帝负责,其主要官员均由国王或皇帝任命或撤换。

②分权制衡原则。分权制衡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有两层基本内容:

a. 按不同的功能把政治权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最早提出分权学说的资产阶级政治学家洛克把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联盟权,后来的法国启蒙思想家盂德斯坞把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三权。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进一步把政治权力划分为立法、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权。

b. 不同功能的权力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关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就提出过权力制约的思想,后来孟德斯鸿进一步提出了必须以权力制约权力的资本主义民主原则。在美国独立战争后制定的宪法中,最早正式采用了三权制衡的原则。

分权制衡原则在国家机构设置上的贯彻,常常体现为按不同的功能权力设置不同的权力机关,如立法机构、行政机构、司法机构等,同时这些机构之间具有相互监督、相互否决的权力,从而形成相互制约。

分权制衡是资产阶级设立不同的国家机构为自己阶级利益服务的原则。一方面,资产阶级不可能与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分权制衡;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形成的资产阶级内部不同利益集团可以通过影响不同功能的权力实现自己的利益,抑制他人利益,规约政府行为,以此来协调本阶级内部的利益矛盾,平衡各种集团的力量,维持资产阶级统治的稳定。本质上,分权制衡原则是维护资产阶级总体利益和根本利益的。

③民主集中制原则。民主集中制是社会主义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民主集中制本质上是人民内部不同利益之间的一种政治协调原则,它承认人民内部存在着利益的多样性,同时又确认人民利益根本上的一致性,这种多样性和一致性,奠定了在民主基础上集中的政治协调原则基础。在实施过程中,民主集中制的贯彻包括两个过程:一是方方面面利益和要求表达和协调的过程; 二是经过协调的各方面利益与人民的根本利益协调的过程。民主与集中正是这两个过程的统一。 在国家机关组织上,民主集中制原则体现在:

a.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由民主选举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b.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c. 中央和地方的国家机构职权的划分,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原则。

4. 试分析公民自治理论与中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

【答案】公民自治理论与中国村民自治实践的内在联系主要表现在:

(1)现代公民不同于传统社会臣民的最重要特征在于前者作为权利和义务主体的独立性,他们摆脱了中世纪式的人身依附关系,第一次成为自由独立的理性个体,他们对政治系统的支持不再是出于某种遥不可及的天国神旨,而是该系统所能带给他们的现世福利。与这种独立性相伴随的是公民日益增长的自治要求,而自治则意味着“人类自我思考、自我反省和自我决定的能力。它包括在私人和公共生活中思考、判断、选择和根据不同可能的行动路线行动的能力”。现代资本主义的客观发展要求不断完善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形式,不断扩大公民政治参与的权利,保障公民的自治要求,但形式上的平等参与的权利掩盖着实质上的不平等,公民的自治权利经常无法获得充足的实施手段。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