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810国际类综合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什么是政治发展?
【答案】就广义上讲,政治发展是政治体系向更高级形态的变迁过程。从狭义角度讲,政治发展是指政治体系内部结构、体制、功能和运作的科学化、合理化。政治学研究的政治发展,主要集中在狭义的概念,即政治体系内部的政治发展。
作为政治现代化过程中的政治变迁,政治发展既是一个客观的过程,也是一种手段。一方面,政治发展客观反映了政治现代化进程中政治体系的实际变迁运动,揭示了政治结构、体制和政治体系运作的具体变化,是现代化的政治结果,这种结果既有积极的、正面的效应如政府能力的提高、民主法制的建设,也有消极的、负面的效应如政治衰败、政治不稳定。另一方面,政治发展被视为政治现代化的手段,通过政治发展建立一个适应和促进现代化发展的政治体系,支持社会和经济发展。因此,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角度讲,政治发展研究集中于合理的发展目标、发展的方式和道路。
2. 什么是政治现代化?
【答案】(1)亨廷顿认为政治现代化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①权威的理性化。
由单一的、世俗化的、全国性的政治权威,取代各种传统的、宗教的、家族的或种族的政治权威。因此,政治现代化意味着国家的整合,把权力集中于公认的公共机构手中。
②政治现代化包含着政治功能专门化。
各种专门职能部门,如立法、军事、行政和科学,都应由专门化的机关去执行,应从政治王国中分离出来。科层组织变得更精密、更复杂、更有纪律性。职位和权力的分配越来越以个人成就为标准。
③政治现代化包含着全社会各阶层广泛地参与政治。
在现代国家中,不管是动员性参与还是自主性参与,公民己直接置身于各种政府事务中,并直接受其影响。整个社会的各个阶层或团体在超于村镇层次上参与政治,以及创立能够组织这种参与的新的政治制度(如政党、政治社团),是政治现代化的最基本要素。
(2)亨廷顿认为,要达到政治现代化的三个标准,必须首先满足两个前提:一是国家适应能力增强,不断地推动社会的经济改革; 二是国家有能力将新生的社会力量纳入制度之内。
(3)衡量政治现代化的总的原则就是合法性政治、有限政府和民众的广泛参与。三者相辅相成,合法性政治依赖民众的广泛参与,只有合法性的政治,才能保障有限政府或宪政的正常运行,而有了宪政,民众的参与权才能得到保证。
3. 试述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联系与区别。
【答案】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是社会公共权力的两种基本作用方式。两者之间既有联系又存在着
重大差别。
(1)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的共同之处在于,二者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它们统一于国家的职能之中。可以说,政治统治就是国家的阶级职能,而政治管理即是国家的社会管理职能。对于国家来说,政治统治是国家政权的前提,政治管理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这两种行为都是维系国家生存的基本政治行为。归根结蒂,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都是利益实现的政治行为方式。在政治社会中,政治利益既以阶级利益的方式存在,又以社会利益的方式存在。这种情况,就决定了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两种政治行为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政治统治是政治管理的前提,正是出现了政治统治,社会特定的管理活动才有了政治性质。同时,政治管理又是政治统治的基础,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舍此,政治统治就难以存在下去。任何政治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统治,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现存的统治秩序。
(2)区别:政治管理的表现形式和行为方式与政治统治有很大差异:
①在行为主体力一面,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只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而且是以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暴力机关为主的。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则不然,除去国家政权之外,其他政治实体也可作为主体而存在。政治管理是在国家意志形成之后才出现的活动,凡是能够与国家意志贯彻相一致而起作用的权力主体,都可产生政治管理行为。政府是一种当然的和主要的政治管理主体; 参加政府或与政府合作的执政党或参政党及其领袖也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政治管理主体; 而各种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社团,当其行为与政府行为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就可作为准政治管理主体而存在。
②在行为客体方面,政治统治行为的客体可以是多数人,也可以是少数人。在资本主义及其以前的社会,政治统治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统治,在社会主义社会,政治统治是多数人对少数人的统治。而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则一定是社会的多数成员。政治管理在一切社会里都表现为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即便是在多数人对少数人统治的社会里,其表现形式也是同样如此。政治管理主体是由社会中具有管理才能和经验并经过一定程序而被置于管理岗位上的少数人所组成的。作为政治管理客体的人民群众是社会成员的大多数。这种状况是由社会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即政治时的特征所决定的。一旦社会上多数人都能直接从事政治管理,那政治管理也就不再是政治管理了。
③政治管理行为与政治统治行为的不同也表现在其原则要求上面。政治统治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它强调的是秩序与稳定。一旦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局面出现,统治者就要千方百计地使其稳固下来。政治管理强调的则是秩序与效率,它虽然也政治统治一样要求秩序,但它为更好地执行社会公共权力意志,需采取自上而下的科层管理。科层制的金字塔权力结构具有集的特性,便于政治管理的高效率和完善的权力能力。如果说在政统治行为中稳定是国家根本利益所要求的直接价值取向,那么,政治管理当中,效率则是国家根本利益所要求的直接价值取向。
④政治统治与政治管理的不同还表现于其目的与功能方面,政治统治是统治阶级意志的直接体现,它是统治阶级利益的直接体现,这种功能的表现非常明显。政治管理除了统治阶级利益的要之外,
它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它担负着维持社会正常运转的功能,在表面看来是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的。所以,政治管理的任务是; 维护现存的基本政治规范,维护现存政治权力的权生和合法性,缓解现实社会的利益矛后,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秩序,保证国家的各项政策法令得以顺利贯彻执行,促进人民的民主生活。显而易见,阶级利益在政治管理行为中就不如在统治行为中体现得那么直接。
4. 简要分析政党制度的含义。
【答案】(1)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治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
(2)政党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受到的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①在特定的生产关系基础上形成的社会利益结构
②各种不同的阶级力量和政治力量的发展成熟程度
③不同的国家政体
不同的国家政体规定着政党在不同的国家政治生活中有不同的作用、作用方式和程序。在议会共和政体中,政党制度与议会制紧密相关,政党主要活动场所在议会,其主要活动方式是竞争议席、控制议席,进而控制国家权力。
④不同的选举制度
对于选区的划分,议员的产生方法和得票数以及选举程序和计票方法等的规定,也会影响到政党制度的实际形态。
此外,影响政党制度的因素还有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结构、地域因素等。
(3)政党制度的特点
①政党制度是按照统治阶级的利益要求而设立的,其最大原则是有利于维护统治阶级的政治统治和利益实现。
②政党制度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③政党制度不仅规定着政党本身的地位、作用和活动方式,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国家政治制度、政治体制和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动方式。
5. 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性质和特征。
【答案】(1)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是执政党、政府和民众之间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有组织的利益群体主要是政治团体,它们不是完全独立于政党和国家政权机关之外的利益群体,从法律形式上说,它们是群众团体,从其地位、作用看,它又具有很强的政治性质。在一定意义上,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作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和政治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被规定的。
(2)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
①都具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比如,中华全国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职工自愿结合的群众组织,只要是工人阶级的成员,无论性别、民族、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都可以加入该组织,实际上,大部分职工都是会员。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