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831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城市性质
【答案】城市性质是城市在一定地区、国家以至更大范围内的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中所处的地位和所担负的主要职能,是城市在国家或地区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中所处的地位、作用及其发展方向。城市性质由城市主要职能所决定。
2. 普雷德行为矩阵
【答案】普雷德的行为矩阵是进行区位决策行为系统研究的一种矩阵模型,普雷德认为许多工厂并非建立在最佳区位上,这与企业家个人行为因素,掌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以及运用信息的能力有关。因此,普雷德把决策者的决策描述为某种情况下有关信息的数量与质量以及决策者处理这种信息的能力的函数,从而创立了行为矩阵模型。
3. 洪堡
【答案】亚历山大·冯·洪堡,德国科学家,洪堡的伟大功绩在于使地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洪堡创立了因果原则、综合原则、比较原则等研究的基本方法,使地理学从古典的对地理现象的描述和记述走向近代地理学的解释和探讨因果关系,他强调地表事物的整体研究,不仅包括地表各自然现象,还包括了人类社会活动。
4. 斯匹克曼
【答案】荷兰裔美国人,地缘战略学家,国际关系学者,被称为’,围堵政策之教父’,。他是美国外交政策的古典现实主义的发起者之一,将东欧政治思想带入美国。斯皮克曼出过两本谈外交政策的书,从斯皮克曼的地理学与外交著述看来,他支持地理决定论。
5. 埃拉托色尼
【答案】埃拉托色尼,古希腊著名的学者,被西方地理学家推崇为“地理学之父”。他首创了“地理学”(Geographe )这一名词,Geo 为地球,graphe 为描述,并用它作为《地理学概论》的书名。他的研究特色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家乡来研究,力图说明人类生活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
6. 第三产业
【答案】第三产业是指传统意义上的服务业,包括交通运输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等。它是随着第二产业的制造业而发展起来的,是为了满足生产活动的持续
进行。
7. 消费者行为
【答案】在狭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8. 同城效应
【答案】同城效应是指对在相邻地区或更大范围内发生重要的作用和联动效应。同城效应,意思与”同城化”相近,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新趋势,也是经济全球化发展局势下城市间互相交流合作发展的必然产物。
9. 城市体系
【答案】城市体系是指在一个相对完整的国家或区域中,由不同职能分工、不同等级规模、联系密切、互相依存的城镇的集合。它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相互关联、起各种职能作用的不同等级城镇的空间布局总况,是经济区的基本骨骼系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城市带动区域最有效的组织形式; 其结构包括职能结构、规模结构和地域结构(布局); 具有整体性、动态型、开放性、层次性、重叠型的特点; 它是衡量一个国家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
10.现代服务业
【答案】现代服务业大体相当于现代第三产业。国家统计局将第三产业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个层次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个层次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研事业,生活福利事业等:第四个层次是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11.逆城市化
【答案】逆城市化是指人口和工商业从中心城市向中小城镇转移,城市化地域不断扩大,城市化向农村地域推进,并以中小城镇的分散发展为主,形成城乡一体化。目前对逆城市化产生的原因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具有一定代表性的观点认为,人们为了脱离大城市的居住不舒适性,追求纯粹的田园式居住环境,交通和通讯技术的高度发达使工业选址的限制因素减少,工业企业为了追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低廉的土地价格,把企业布局在中小城镇。许多大企业分别在中小城镇开设子公司和分厂,形成新的企业布局空间。
12.第四产业
【答案】第四产业是指以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卫星技术为核心的信息通讯产业,即以计
算机和通讯设各行业为主体的IT 业。第四产业技术新,知识、智力、科学技术密集,行业多,领域宽,涉及面广,社会服务性和相关性强。劳动工具、劳动对象、劳动产品形态、劳动形式均不同,主要反应人类的脑力劳动,生产无形的信息产品,具有很高的附加价值。
二、简答题
13.什么是人地关系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两者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案】(1)人地关系
①人地关系概念
人地关系是指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人文地理学将人地关系解释为人类与自然环境之问互感互动的关系。
②人地关系基本内涵
a. 人地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
b. 人地关系是一种社会关系;
c. 人地关系是一种因果关系。
(2)人地关系地域系统
①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概念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指人与地在特定的地域中所形成的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系统。 ②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基本内涵
a.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关系系统;
b.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c.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是一个复杂开放的巨系统;
d. 人地关系系统由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系统两大部分组成,具有自然和社会两重属性。
14.运用人文地理学的社会性、区域性和综合性特点,分析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答案】(1)人文地理学的特点
①社会性
人文地理具有明显的社会性。人文现象分布是社会现象的空间形式,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活动,研究社会现象的地域结构是人文地理学的具体研究领域。
②区域性
任何人文现象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和特定的空间,如地理位置、分布范围、区域差异、空间结构、区域特性与规律等。区域性是人文地理学最基本的特性之一。
③综合性
人文地理学具有广泛的综合性,它不仅是地理科学整体中的一部分,而且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其他社会科学的进步密切相关。
(2)全球资源问题的主要表现及形成原因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