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生态旅游学院828人文地理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持续农业

【答案】持续农业是一种“不造成环境退化、技术上适当、经济上可行、社会上能接受的”农业。它是经济、社会、技术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农业。持续农业的目标一是要增加食物生产,注意食物安全; 一是促进农村综合协调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消除贫困; 三是合理利用、保护、改善自然资源和环境。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农业的集约性、高效性、持续性和多样性,保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兼优,促进农业的持续发展。

2. 城市系统

【答案】城市系统指不同地区,不同等级的城市结合成为有固定关系和作用的有机整体。一定地区内性质不同、规模不等的城市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补充,形成一个统一的城市地域系统,在内部不断地进行物质流、能量流、人员流、信息流的交换。城市系统内,大小城市之间还有等级从属及职能联系的关系,它们是人、中、小有规律的排列与组合。

3. 和谐论

【答案】和谐论是在1980年国际地理大会中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地关系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人类应顺应自然规律,充分合理地利用地理环境:另一方面要对己经破坏的不协调的人地关系进行优化调控。人文地理学和谐论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认为协调的目标是一个由多元指标构成的综合性战略目标; ②要保持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和谐发展; ③合理利用资源,维护资源的永续利用,寻求经济发展的同时也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保护,使社会生产力和自然生产力保持和谐共生; ④整治生态环境,实现生态系统良险循环。

4. 文化整合

【答案】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的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文化整合过程是在矛后与斗争的反复交替中不断前进的。文化在经历了冲突、调整和适应之后,就达到了整合的趋向。文化整合的结果往往促进新文化的产生,给社会进步提供了巨大的动力。

5.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

水平的体现。城市化概念涉及四个方面的含义:①城市化是城市对乡村施加影响的过程; ②城市化是全社会人口接受城市文化的过程; ③城市化是人口集中的过程,包括集中点的增加和集中点的增大; ④城市化是城市人口比例占全社会人口比例增加的过程。

6. 消费者行为

【答案】在狭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二、简答题

7. 举例说明什么是文化的等级扩散。

【答案】等级扩散是指该文化现象的传播,或接受该文化现象的人,在空间上或人群等方面,存在等级现象。例如,在我国广西壮族自治区城市中,汉语普及程度高,在中小城镇上交往的场合也多用汉语,而在当地土著居民家庭,特别是妇女之间,汉语的使用就大为减少; 在乡村中,政府部门的干部及服务部门人员使用汉语,农民中则很少使用。即该地汉语的普及程度在聚落等级及人员对外交往程度上存在一种等级现象。

在美国,购物中心这种商业形式在传播上也呈等级现象。它首先于1949年出现在西部的西雅图。由于其设在交通便利的地区,加上停车免费,货物齐全,自由选择,价格便宜,购物方便,一出现就很有吸引力,为广大顾客所接受,发展十分迅速。在西雅图出现的前五年,除西部外,购物中心还出现在中西部、东北部,大多是出现在特大城市。到第二个五年结束时,几乎每个百万人口城市都出现了这种购物中心。到1970年,美国大多数城市都有购物中心。由此可见,购物

中心的传播主要受城市大小影响,与地理距离无关,按城市规模大小和人口数量的等级往下传播。

8. 什么是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有何影响?

【答案】(1)人口爆炸

人口爆炸是用来描述20世纪出现的世界人口急剧增长情况,反映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猛增的现象。地球上从生物诞生到人类出现,是弹指一挥间的事。但是,人类的发展使地球承受重负,资源、能源等正在不断被消耗掉。世界人口增长率的急剧上升和人口基数呈指数增长的现状。

(2)人口爆炸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a. 土地资源

人均土地拥有量大幅度下降,土地承受力越来越大; 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显著减少。 b. 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正在迅速减少,甚至趋于枯竭。

c. 水资源

水资源的需求量增大,对淡水的不合理利用及水体污染,导致淡水资源短缺。

d. 森林资源大面积毁坏导致水土流失加剧,土壤肥力下降,耕地面积的减少,土地沙化等问

题。

9. 简述我国农产品产业带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特征

【答案】(1)农产品产业带的概念

农产品产业带是指主要生产优质专用农产品,且自然资源优良、生产规模较大、产业基础较好、空间上相对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

(2)农业专业化的概念

农业专业化是指各个地区或农业企业由原来从事多种生产项目、生产多种产品转变为专门或主要从事某种或某几种生产项目或产品,甚至只从事农产品生产过程的某一个生产环节的生产活动。

(3)我国农产品产业带和农业专业化的发展特征

①区域化布局。我国正在重点发展黄淮海地区优质专用小麦产业带,东北及内蒙古东部玉米一大豆产业带,新疆棉花产业带,园艺产品产业带等,以利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技术优势和生态优势,确立地区支柱产业,强化地区产业结构优势,逐步形成区域化布局。

②专业化生产。按照农产品的不同种类、生产过程的不同环节,在地区之间或农业企业之间进行分工协作,向专门化、集中化的方向发展的过程。

③产业化经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逐步由初级加工为主向精深加工延伸,由劳动密集型为主向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型并重发展。农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品种和品质结构,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

10.用示意图表述旅游客源地、旅游目的地、旅游通道之间的关系。

【答案】(1)旅游通道与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关系

在旅游资源的开发中,交通建设是一项主要的开发内容。没有方便的交通把客源地和旅游目的地联结起来,旅游资源只是一种潜在的资源,并不具有现实意义。在旅游产品中,交通运输服务也是一项重要的服务内容,是旅游收人的重要组成部分。

(2)客源地和目的地的关系

①客源地和目的地相一致

这是以美国为代表的经济发达、同时旅游业也相应发达的国家,包括美国、日本、加拿大、英国、法国、德国、比利时、荷兰、挪威等国。这些国家一直是全球国际旅游构成的主体,既是主要的客源国,又是主要的接待国。

②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

地中海、加勒比海、东南亚的一些国家地理位置优越,旅游资源丰富独特,又与主要客源国相毗邻,形成客源地和目的地相对应的关系。如西欧对地中海、北美对加勒比海、东北亚对东南亚等。

③客源地与目的地的分散与集中

有的目的地的客源来自四面八方。如北京的游客来自全国乃至全世界各地。而有的客源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