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南林业大学国家高原湿地研究中心828人文地理学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拉采尔
【答案】拉采尔(1844~1904年)德国地理学家,人类学家,近代人文地理学奠基人之一。他致力于研究人类迁移、文化借鉴和人地关系,对人文地理学有系统论述。提出国家有机体说,创用生存空间一词,首次说明了文化景观概念。著有《人类地理学》、《人类史》、《政治地理学》、《地球与生命:比较地理学》等。他的主要成就在于:①他为人生地理学或他创名的人类地理学的比较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指导路线; ②他被认为是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的引入者,在其《人类地理学》、《政治地理学》等著作中,阐述了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国家等的支配作用,是人文地理学理论体系中完整和系统的早期思想。
2. 柯恩的多极世界模型
【答案】科恩的多级世界模型是柯恩在其1973年出版的《分裂世界中的地理与政治》一书中提出,反映了世界的地缘政治形势。他首先认为世界并不像陆心与陆缘理论那样存在战略空间的统一性,而实际存在的却是分裂的世界。他把世界分成两个等级的类型区。第一等级是世界性的,称之为地缘战略区; 第二等级是区域性的,称为地缘政治区。第一等级根据战略特点分为两个大区,一个是海洋贸易世界,另一个是欧亚大陆世界。它们分属于两个集团。第二等级是根据文化、经济和政治方面的相对一致性而分出其地缘政治区。
3. 消费者行为
【答案】在狭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仅仅指消费者的购买行为以及对消费资料的实际消费。在广义上消费者行为是指:消费者为索取,使用消费物品所采取的各种行动以及先于且决定这些行动的决策过程,甚至是包括消费收入的取得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
4. 乡土文化区
【答案】乡土文化区是居住于某一地区的居民的思想感情上有一种共同的区域自我意识。这种自我意识除在感情上有所反映外,有的还有一种符号作标志。具体指某一地方、区域的教育、科学、文艺等精神文化和某一地方、区域的历史遗迹、文化等。
5. 时空棱柱体
【答案】时空棱柱体是指如果当一个人在某个区位上所必须耗费的时间总量得以确定时,就能用时空棱柱体图来模拟其依靠某种交通方式所达到的最大行为空间。时空棱柱体的大小反映个人的工作、生活环境的状况,以及个人爱好、态度等多种多样的限制因素。
6. 等级规模法则
【答案】等级规模法则是指把一个国家或地区中许多大小不等的城市,按规模大小分成等级,就有一种普遍存在的规律性现象,即城市规模越大的等级,城市的数量越少,而规模越小的城市等级,城市数量越多。把这种城市数量随着规模等级而变动的关系用图表示出来,形成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金字塔的基础是大量的小城市,塔的顶端是一个或少数几个大城市。不同规模等级城市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每一规模等级城市数与其上一规模等级城市数相除的商(K 值)来表示,形成城市规模等级法则。
二、简答题
7. 人口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及解决措施。
【答案】(1)人口增长引起的资源环境问题
①人口对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a.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
土地是人类获取生物资源的基地,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环境因素。耕地的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不容低估的。
b. 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世界淡水的消耗量一直在稳步增长。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六位,但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均拥有水资源是世界人均水量最少的国家之一,我国人口众多,尤其是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水资源的供需矛盾也更加突出。
c. 人口对森林资源的压力
森林是保持人类生存的重要环境因素,也是地球上重要的生态系统,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分。但人口的增长使得人们对土地以及木材的需求量加大,越来越多的森林资源正在遭受破坏。我国森林的减少,使得木材和林副产品短缺,打破了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使得珍稀动物濒临灭绝。
d. 人口对能源的压力
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能源的利用带来了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首先是能源的耗竭。大多数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而且即使能被高效率的重复利用还会存在净损失; 其次是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在能源的采、选、冶过程中,排放了大量的废物,占用和破坏了不少土地,其中不少为良田或可以改造为良田的土地,严重破坏了环境。
(2)资源环境问题的解决措施
①控制人口数量
a. 必须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b. 加快教育、卫生、养老保障事业的发展,从而直接促进人口素质的提高,促进人口城市化和平安通过人口老龄化严重阶段。
②提高公民的资源环境素质
a. 深入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的资源环境意识。
b. 促使公众树立新的、符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
c. 加强媒体的作用
通过媒体的宣传使全体公民树立起生态文明的价值观、发展观,使人们自觉用环境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在全社会树立起保护环境的共同理念。
8. 简述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基本原则与发展重点。
【答案】(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2)循环经济的理论内涵
循环经济实质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产出为特征,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与绿色消费等融为一体,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
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要求在生产、流通、消费等过程中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主动地减少废物,实现节约资源和环境改善的双重目的。
(3)循环经济的基本原则
循环经济发端于传统经济,又是对传统经济的反思、否定和创新。它具有三个相互联系的基本原则,即“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
①减量化原则
以资源投入最小化为目标,旨在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物质和能源流量。
②再利用原则
尽可能延长产品使用周期,最大可能地增加产品的使用方式和次数,并在多种场合使用,有效延长产品的时间强度和服务的利用效率。
③再循环原则
以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目标,旨在通过回收和综合利用,把废物再次变成资源,既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4)循环经济的发展重点
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将清洁生产、绿色消费理念和三大基本原则贯穿于工业、农业和服务业三大产业体系,生产、消费和回收三大流程环节及企业、区域和社会三个重要层面中去,并且重点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和生态城市三大领域。
①依托清洁生产,建立生态工业产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