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目录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一).... 2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二).. 13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三).. 25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四).. 35
2017年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728公共管理学之土地资源管理考研冲刺密押题(五).. 44
一、简述题
1. 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有哪些方法?
【答案】(1)遥感技术(RS )
由于遥感对地观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宏观性强、快速、多时相、信息丰富等优点,因而较普遍地应用于土地调查制图与nr 测中。
遥感技术有卫星遥感和航空遥感两种。卫星遥感资料上有空间的宏观性和时间的连续性等特点,其优势在于大面积的动态监测。主要可用于土壤沙化、草原退化、土壤侵蚀、沿第滩涂的开发利用,土地受灾面积等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的监测。航空遥感具有分辨率高、荷载量大、机动灵活的特点,用航空遥感作点状或带状的抽样调查或典型调查,是卫星遥感调查的必要手段。主
要可用于耕地增减变化和建设用地扩展的监测,农田防护林体系、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监测等等。
利用卫星遥感资料进行全国或全省土地利用监测,需要定期提供其辖区境界线内全面覆盖并具有行定时效性的遥感资料,这是开展土地利用监测工作的前提。
(2)土地调查技术
土地调查的方法主要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等。运用土地调查与统计可以对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土地等级变化等进行分析。一般在遥感资料的基础上,需要通过土地调查进行检查和补充。在遥感资料缺乏的地区或年份,也只有依靠土地调查来反映土地利用状况。
通过监测,一是摸清了城市规模扩展的特点和速率; 二是了解了郊区农业用地非农化的过程和规律; 三是初步分析了城市内部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情况和闲置土地的分布。这些成果为研究控制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保护耕地和挖掘存量土地潜力等项研究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3)土地信息系统(LIS )技术
国家建立全国土地管理信息系统,对土地利用状况进行动态监测。目前的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无论是采用遥感资料,还是土地详杳成果,都需要借助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对各种信息量进行处理,才能使土地利用监测快速、便捷、准确。
土地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为核心,以土地资源详查、土壤普查、规划、计划、各种遥感图像、地形图、控制网点等为信息源,对土地资源信息进行获取、输入、存贮、处理统计、分析、评价、输出、传输和应用的大型系统工程。土地信息系统的功能主要包括:存储、自动检索、更新、三维信息共享、再生、保密等。除上述方法外,还可以借助一些科学仪器和设备进行监测。如运用环
境、土壤质量的监测仪器可以对农田生态环境、土壤质量等进行测定和分析。
(4)动态监测预警技术
新的《土地管理法》规定,严格限制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就成为土地利用的战略目标。在实施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时,需要对耕地的利用与保护建立专项的动态监测网络,对耕地利用系统进行预警。
耕地利用系统动态监测预警的主要内容包括警义、警源、警兆和警度等。
(5)抽样调查技术
抽样调查与全面调查(普查)相比具有工作小,速度快,费用省,实施易,质量好的特点。抽样调查的基本做法可采用每年进行小样本调查,推断全国土地利用(或耕地或农用地)变动。每5~10年开展较大样本调查,推民全国与各省土地利用变动,同时,根据土地管理要求在5年内可增加1~2次全国性的专门针对非农占地变动的抽样调查,用于推断全国与各省的非农占地变动情况。根据我国情况,采用分层多级抽样,综合考虑精确度和费用,确定将县级单位(大中城市的区、小城市)作为初级抽样单位,以乡级单位作为二级抽样单位,在乡级单位内以村级单位作为末级抽样单位即基本的样本点,在其中进行土地测量以取得所需的调查数据。
2. 什么是土地利用动态监测? 它有哪些特点和作用?
【答案】(1)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是指运用遥感技术和土地调查等手段和计算机、监测仪等科学设备,以土地详查的数据和图件作为本底资料,对土地利用的时空动态变化进行全面系统地反映和分析的科学方法。
(2)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特点
①监测成果的多样性
为适应各级土地管理机构的需求,通过土地利用监测定期提供全国和各省、地、县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包括面积数据和反映土地利用空间分布的图面资料。同时,除开展按固定调查项目连续监测外,还需作固定项目的专题调查。
②监测体系的层次性
为保证监测任务的完成,各级土地管理部门都应有相应的监测机构,各级机构互为关联形成体系,体系包括国家、省、地、县若干层次,各层次组成有机整体,既要保证监测成果的统一性和可比性,又能开展本辖区的监测任务,提供本地区的监测成果。在体系中又分两个基本层次,一层是国家和省级的,重点提供全国和全省的土地利用宏观数字; 另一层是县、乡级的,提供本辖区的土地利用资料。
③技术要求的区域性
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区之间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程度和土地利用水平差异悬殊,故可将全国土地分成若干类型区和重点监测区,不同地区的监测周期、力一法手段和精度要求上应有所不同。
④技术手段的综合性
根据我国土地利用监测的任务和要求在技术手段上宜采用卫星遥感、航空遥感、抽样调查和
地面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发挥各自优势,求得总体功能满足各项需要。
(3)土地利用动态监测的作用
①保持土地利用有关数据的现势性,保证信息能不断得到更新;
②通过动态分析,揭示土地利用变化的规律,为宏观研究提供依据;
③能够反映规划实施状况,为规划信息系统及时反馈创造条件;
④对一些重点指标进行定时监控,设置预警界线,为政府制订有效政策与措施提供服务; ⑤及时发现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为土地监察提供目标和依据等等。
3. 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与抵押有哪些法律特征?
【答案】(1)国有土地使用权出租的法律特征
①出租的主体是国有土地的所有者和使用者
即可以是政府直接出租,也可以是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其他使用者的行为。政府直接出租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供地方式,即政府直接将土地使用权租赁给用地者使用,并由用地者按年或月支付租金。这是国有土地所有者出和土地使用权。另外一种土地使用权出租是享有土地使用权的使用者将土地使用权和赁给其他使用者的行为。
②政府出租的土地使用权,承租人必须按照出租合同规定的条件使用土地
在土地使用者出租的土地使用权中有两种土地使用权,一种是出让土地使用权,这种使用权的享有者必须按照出让合同的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开发任务后方可出租士地使用权。另外一种是划拨土地使用权,这种土地使用权的享有者需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补办出让手续或与政府签订有关文件后方可出租土地使用权。
③出和是有期限的
出租期满后承租人应按要求返还其承租的土地,包括地上建筑物与附着物。承租人在租赁期限内有权使用土地,但无权处分土地使用权,土地使用权中的处分权能仍归出租人享有。
(2)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的法律特征
①国有土地使用权抵押,债权人并不占有土地使用权,债务人保留对土地使用权的占有。 ②土地使用权担保的债务一经偿付,土地使用权在法律上的转让便立即失效。但如果抵押人到期未能履行债务或者在抵押合同期间宣告解散、破产的,抵押权人有权依照国家法律、法规和抵押合同的规定处分抵押财产,抵押权人对处分所得有优先受偿权。
③对于单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允许抵押,只在因为房屋抵押时才允许随房屋一起抵押,并且缴纳土地使用叔出让金是抵押权人实现划拨土地抵押权的先决条件。
④土地使用权抵押的实现是以土地使用权为抵押标的的抵押行为发生的过程。无论是抵押权的设定,还是抵押权的实现与消灭,都是通过土地使用权抵押合同的签订与实现而完成的。
4. 简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的评价方法
【答案】(1)直接比较法
直接测算土地利用投入与产出的情况,并进行比较,以求取土地利用经济效益。此法宜于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