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西方社会学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一般社会结构

【答案】在一个存在异质性或不平等性的社会里,人们有更多的机会遇到其他社会集团或不同社会地位的人,而小是自己所属的社会集团或阶层的人。布劳由此导出了两条定理:

一个社会的异质性增加该社会各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越大,该社会中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等级上的人们之间发生社会关系的可能性越大

2. 初级群体

【答案】初级群体,在库利看来,是人性的摇篮和个人社会化的主要场所。其特征是亲密地、面对面地交往与合作。它们在许多意义上都是初始的,但主要在于它们是形成个人社会性与社会理想的基础。初级群体不依赖于大社会,但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大社会的精神。

3. 城市化

【答案】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伴随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城市化亦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推动城市化的原因主要是:①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②农业生产工业化的趋势必将改变农村社区的固有特点,从而推动农村地区的城市化:③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地区传播,也是导致农村城市化的重要原因。

4. 社会子结构

【答案】整体社会结构是由各个子结构组成的,社会结构参数也是由社会人口在子结构内部及子结构之间的分布关系共同确定的。所谓子结构指的是社会中某一地区的人口在多维空间的地位分布。因此结构分析可以深入到子结构内部和各个子结构之间的结构参数的性质、变化及其对社会集团之间关系的影响。显然,在子结构内部,社会成员之间的接触机会大于子结构之间的接触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推出三条新定理:

如果一个社会的异质性更多地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的异质性而不是子结构之间的异质性,社会异质性就会更大地促进社会集团间的关系;

如果一个社会的不平等性更多地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的不平等性而不是子结构问的不平等性,社会不平等性就会更大地促进处于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的关系;

如果人们社会地位各轴线的重合性更多地来自这个社会子结构内部人们的地位共变性,而不

是来自子结构之间的地位共变性,这种地位重合性对社会集团间的关系阻碍就越小。

这二条定理表明,社会差别对社会交往的阻碍作用会随着社会子结构内部人们接触机会的增加而削弱。但是,如果各子结构内部人们的社会地位差别不大,而子结构之间社会差别很大,社会差别对社会交往的阻碍作用就会增强。

5. 价值合理性行动

【答案】价值合理性行动是德国社会学家韦伯在分析社会行动类型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它主要是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举止的一一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作任何其他阐释的取得成就的行动。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的行动。

6. 结构进化

【答案】结构的进化,是指社会组织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改变。以工业社会和原始社会为例:在结构简单的原始社会里,它的各部分基本相似,其中一部分很容易被另一部分所代替,社会内部缺少分化,因而具有较高的同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在复杂的工业社会里,其情形已有根本的不同。这时,先前简单社会的那种单一性和同质性特征已不复存在,社会组织呈现出分化和专门化的发展趋势。在这种社会里,一部分活动遭到破坏时,另一部分已无法取代它的活动来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行。

7. 社会利益

【答案】社会利益,在斯莫尔看来,是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他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归根结底是“发展、适应和满足利益的过程”。群体作为社会利益集聚的单位,应看做是有组织的利益的载体和社会进程的单位。

8. 分层研究

【答案】社会分层的研究,是沃纳和他的合作者对麻省小城镇纽伯里波特的详尽研究。沃纳的《扬基市系列》一书开创了对社会分层研究的方法。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应用于当代社会问题的探索,是沃纳在实地调查初期进行研究的主要特征之一。

二、简答题

9. 斯宾塞的社会有机体理论。

【答案】斯宾塞作为实证主义社会学的创始人之一,在社会有机体论方面比孔德的社会有机体论的思想更为深入全面。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斯宾塞依据生物有机体(生物)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他认为,整个世界是由以下几个部分或领域构成的:

①无机领域(物理学方面、化学方面);

②有机领域(生物学方面、心理学方面);

③超机领域(社会学方面)。

(2)斯宾塞在他的《社会学原理》第二卷的第二部分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著名论断。他首先指出,社会与有机体一样具有结构性、功能性和相互依赖性。紧接着斯宾塞将社会有机体与生物有机体进行比较,指出了彼此之间的不同。

①在有机整体和社会整体中,在要素的联系程度或构造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a. 生物有机体是一个由单元(细胞)紧密结合而构成的实在统一的有形体,并且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非常固定的;

b. 社会则是一个松散的,彼此结合不牢,由一些基本单元(个人)分散而自由构成的分离的统一的无形体,社会各组成部分的位置是相对固定的。

②在联系模式方面,有机系统和社会有机体之间存在着差异:

a. 生物系统是依靠有生命力的物质而存在,即依靠物理和化学的作用维持其生长;

b. 社会系统依赖符号而存在,即依靠情感、语言、文字、艺术和思想系统沟通与维持社会各部分与整体进行正常的社会生活和社会活动的。

③在意识层次上,在有机体和社会构成要素的意愿层次上存在着差异:

a. 生物体中只有一种单位才有意识,即神经系统,其他部位缺少感受能力;

b. 生物有机体的部分是为整体而存在,而社会有机体是整体存在于部分之中。只有合作,复杂的社会有机体才能走向一种多元性的和最复杂的、运动的均衡整体。

斯宾塞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进一步指出,社会有机体也存在着三个系统,即营养(生产)、分配循环(商业、交通、银行)、调节(管理机构、统治机构和政府)等系统。相应于这三个系统,社会中的人就必然分化为三个不同的阶级,即担负营养(生产)机能的劳动阶级(工人和农民),担负分配机能的商人阶级,调节生产分配以至整个社会的工业资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各有职司、缺一不可,少了一个,整个社会有机体就失去均衡,社会就不能存在。斯宾塞认为消火资产阶级,社会有机体就会遭到破坏。这种理论是为了论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阶级压迫服务的。

10.齐美尔是如何探讨与分析“社会互动的分离”的?

【答案】在齐美尔看来,互动的形式、事物的价值等至关重要的问题,都与人与人之间、人与事物之间的相对距离紧密相关,甚至可以说,是由相对距离所决定的。他在《货币哲学》中提出了一条关于事物价值的根本原则,即事物的价值是山其与行为者之间的距离确定的。一个事物如果与人的距离太近或太远,都将变得毫无价值。例如,如果一个人发现一个距我们一亿光年的完全由黄金构成的星球,由十其距离过于遥远,我们无法到达那个地方,因而,这个星球对我们毫无价值。从另外一个方面来看,空气是我们不可须臾离开的东西,但由于离我们太近,太容易获得,因而也没有什么价值。真正有价值的东西,是那些通过努力并且只有通过努力,才会得到并且能够得到的东西。

11.试析符号互动论的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1)这个理论的意义在于:

①它重视人的主观因素,强调人与动物不同,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而不是简单的被动体,这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