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苏州大学社会学概论(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社会学史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经验社会学
【答案】经验社会学是指,涉及社会消极的关系和所有社会病态现象的研究,是滕尼斯的专门社会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理性选择论
【答案】该理论早期曾经受到多数社会学家的批评,近年来随着经济学取得的成功,又受到社会学界的注意。理性选择论学者在努力克服其不足,开始向宏观理论靠拢。当代理性选择论者甚至尝试构建所谓博弈马克思主义。
3. 单维参数
【答案】异质性、不平等性参数是单维参数,它们描述一个社会的人口在某一方面的分布状况。
4. 人际互动
【答案】人际互动就是人际相互作用。人的相互作用可能是信息、情感等心理因素的交流,也可能是行为动作的交流。
5. 观察法
【答案】孔德认为,观察法是社会学的一种重要方法。社会学研究社会规律是建立在对社会事实进行观察的基础上。孔德把在实证理论指导下的观察称为“合理的观察”。没有理论的指导,观察者看不到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看到的只是一些孤立的事实。他从社会静力学和社会动力学的理论出发,把复杂的社会现象也划分为静态现象和动态现象两大类,与之相应的观察分别称为静态观察和动态观察。
6. 结构制约性
【答案】结构制约性是指,社会结构的既成状态,即各个结构要素之间的关系,产生了一种结构制约力量,它规定着一个社会的结构变异度即功能替代的可能范围,同时决定着对各替代项目的选择。人们不能仅仅根据“结构制约性”进行先验的推导,这一概念只是提供了指导经验研究的总原则,对具体社会的功能选择现象的解释必须依赖于细致的经验研究。
7. 反常分工
【答案】反常分工,是指并非仟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具有加强或更新社会团结的功能。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传统的机械团结的同时,没能创造出新的社会联结形式,就会引起社会动荡,那
么,这种分工就是反常分工。
8. 一般理论
【答案】一般理论是指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般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是“三层次论”的理论体系中的第一个层次。在苏联社会学的“等级结构”中,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一般社会学理论处于该体系的最高层,它决定和把握社会学的研究方向,体现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与西方资产阶级社会学的本质不同。
二、简答题
9. 怎样理解和评价默顿关于社会结构显功能与隐功能的论述?
【答案】(1)社会结构的显功能与隐功能
①含义
默顿把客观性结果区分为显性的功能和隐性的功能。显性功能论是社会行动者共同期望并明显表现出来的功能; 隐性功能论则是社会行动者预先没有预见并表现不明显的功能。
②实质
默顿关于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的显功能与隐功能的区分,实质上是从社会活动结果的分析提出了社会功能的隐蔽性和不可预见性问题。他认为,帕森斯等人讨论的结构功能都是明显的可预见的,他们忽视了对隐蔽的和不可预见的功能的研究。事实上,研究明显可预见功能不如研究隐蔽不可预见功能更有意义。因为社会学理论不能仅仅描述可见的经验事实,更重要的应当去揭不那些已经发生但尚未被人们认识的功能、作用和结果,以及根据直接源于经验事实的判断去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结果或功能。
(2)评价
①默顿提出了显功能和隐功能,实质上提出了社会功能的隐蔽性和不可顶见性问题。通过揭示事物的隐功能可以增加对社会进行功能分析的深度。
②默顿提出的对社会行动或社会结构等的隐功能的分析,往往可以得出同人们的一般性见解相反的结论,使人们对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够更全面一些。
③弥补了之前社会学家在分析功能时,对隐蔽的和不可预见的功能的研究的缺口。
10.试述西方社会学理论综合趋势的主要流派及其理论观点。
【答案】(1)新功能主义
杰弗里·C ·亚历山大为代表的新功能主义理论,一方面努力发掘和发展帕森斯的理论中的合理内核,另一方面又指出其不足,通过借鉴和引入其他理论的合理要素对帕森斯结构功能主义在一般理论层次和经验层次上进行重构。
(2)新马克思主义
新马克思主义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是西方社会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流派,其代表人物是哈贝马斯。他试图将与克思的解放全人类的思想同韦伯的理性化分析思想、米德的沟通理论、杜尔
克姆的社会整合思想、帕森斯的系统功能论、霍克海默尔和阿多诺等人的早期批判理论的思想,以及本土方法论、现象学、符号互动论等理论中的互动观通过改造综合在一起。
(3)结构化理论
该理论流派是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在对功能主义理论以及后帕森斯时代的多种理论传统进行批判的基础上,通过对之改造、融为一体而创建的一种理论流派。该理论强调“结构的二重性”,主张社会结构是由具有能动作用的人在互动中构建的,这种由互动构建的社会结构反过来又影响人们的社会互动。
(4)布迪厄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
作为当代法国最著名的社会学家,布迪厄善于将欧洲的社会学理论传统与法国特有的哲学传统尤其是其认识论传统结合起来,创立了自己独具特色的“建构论的结构主义”。从这个概念可以看出,布迪厄的理论主旨是要超越结构主义和建构主义的二元对立,或者说是要超越社会物理学与社会现象学的二元对立。另一方面,它又通过使用场域、资本和惯习等几个主要概念超越一元论的逻辑,而以其关系性的特征来展示复杂的社会实践逻辑。
(5)当代符号互动论
是指后布鲁默时代的符号互动论的一个相对松散的理论派别。为了克服传统符号互动论的局限性,试图构建一种更加综合的理论。当代符号互动论者广泛借鉴和引入了其他理论要素,既包括宏观的理论观点,也包括微观的理论成分。还有一些符号互动论者力图引入后现代主义、结构功能主义、女权主义、行为主义等理论的部分观点和内容。
(6)交换论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的新一代的交换论者认识到传统交换理论的不足,在引入其他宏观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一种更为综合的理论。如艾默生等人将传统的交换理论同网络理论结合形成的网络交换理论; 另外一些交换论者引入选择论和决策论思想; 还有一些理论家借鉴符号互动论、本土方法论的观点。
(7)冲突论
冲突论进行的综合,一方面表现为兰德尔·科林斯借鉴符号互动论思想吸收杜尔克姆,马林诺夫斯基和拉德克里夫一布朗等人的观点。20世纪80年代后的冲突理论者进行理论综合的尝试,首先表现在对冲突理论进行的扩大化的解释。其次在广泛的研究中又融进了其他理论派别的思想,丰富其冲突理论的内涵。
(8)本土方法论
本土方法论引入了符号互动论、交换论的理论观点,强调个体的互动观点,而且还试图融进强调结构的集体主义的观点。如在论述行动者的能动性与结构的关系时,他们作出了与吉登斯构造理论相同的综合努力。
(9)理性选择论
该理论早期曾经受到多数社会学家的批评,近年来随着经济学取得的成功,又受到社会学界的注意。理性选择论学者在努力克服其不足,开始向宏观理论靠拢。当代理性选择论者甚至尝试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