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社会学之外国社会学史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反常分工

【答案】反常分工,是指并非仟何形式的社会分工都具有加强或更新社会团结的功能。如果社会分工在破坏传统的机械团结的同时,没能创造出新的社会联结形式,就会引起社会动荡,那么,这种分工就是反常分工。

2. 纯粹社会学

【答案】纯粹社会学,即“概念论”,需要经验的证实与校正,它必须不断重新修正其概念,检验并核实其演绎。它会不断地想到经验,认为被批判地纯化了的经验是所有实际认识的唯一源泉。滕尼斯的纯粹社会学主要包括对“公社”和“社会”的展开研究,即在“公社”和“社会”两种基本类型基础巨,对社会本质、社会价值、社会规范、社会相关物的研究。

3. 功能接受者

【答案】功能接受者是指,某一项目产生后果时,受它影响的群体。在分析某一项目的某一特定后果时,要注意划清它在其中发生影响的系统范围和受它影响的群体界线。因为对不同群体或系统来说,同一后果可能有不同的功能性质。

4. 互助

【答案】互动,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交往和影响,通过它人们可以把自己的活动变成以追求报酬或逃避惩罚为目的的行动。

5. 剩遗物

【答案】剩遗物,是强调和表示情感中具有的稳定性和不易变化的部分。理解剩遗物要把握住两个要点:①剩遗物不是情绪或心智状态,而是我们没有能直接认识,或许也不能间接认识的情感及与其表现之间的中介; ②剩遗物与人的本能有关,但不包括所有的本能,主要是指能够导致推理的那些本能。

6. 越轨行为

【答案】越轨行为是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标签理论认为越轨行为是一种主观的东西,是应用规章、法律等对于一个‘冒犯者’标定的结果。

7. 形式社会学

【答案】形式社会学,在齐美尔看来,主要研究人们之间的交往形式。当人们之间的交往达到足够的频率和密度,以至于人们能够相互影响并组成群体时,社会便产生和存在了。因而社会

学需要研究人们交往的基本过程和形式以及社会组织类型。

8. 社会不平等

【答案】社会不平等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马克思主义认为,一切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就是人们社会活动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对社会不平等的考察,就是关注各种社会资源、生活机会在不同人群中分配方式的差异。考察社会不平等的第一对范畴是法律上的不平等与事实上的不平等,第二对范畴是稳定性不平等和暂时一性不平等。

二、简答题

9. 初级群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初级群体,又称直接群体或首属群体,是指其成员相互熟悉、了解,因而以感情为基础结成亲密关系的社会群体。其基本特点如下:

(1)成员有限。初级群体一般是指2人到30人的小群体。因为,只有在小的群体中,人们之间才可能进行比较深的交往,建立比较密切的感情联系。

(2)成员间有直接的、经常的面对面互动。在人数较少的初级群体中,人们可以直接地、面对面地交往,不需要什么中间环节。正是在直接交往中,成员对于彼此的言谈举止、音容笑貌都非常熟悉,从而增进了彼此间的感情联系。

(3)成员间相互扮演多重角色,表现了全部个性。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间并没有明确、严格的分工,不可能仅仅保持一种角色关系。一般说来,人们之间的关系由一种角色关系转变为多重角色关系,正是初级群体形成的一个标志。

(4)成员间的交往富于感情。在初级群体中,成员之间的交往不只停留在就事论事的表层关系上,而是富有“人情味”。每个成员都希望了解对方的内心,进行情感上的交流。成员间期望相互关心与安慰,有一种共同的心理维系。感情交流是成员间亲密关系的基础。

(5)成员难以替代。在初级群体中,成员问充满着富于感情色彩的多种角色关系,因而某个特定成员是不能随意由另外一个人来代替的。在这点上,初级群体中成员间的关系具有特殊性。群体中任何一个成员的缺失,都会给其他成员造成很大的心理震动。

(6)群体整合程度高。初级群体中,成员彼此熟悉,关系极为复杂而且密切,利益休戚相关,因而其群体意识很强,群体整合程度高,尤其是在维护和争取群体利益与荣誉方面,所有成员在行动上往往表现出高度的一致。个别成员的偏离、背叛,会招致严厉的制裁。

(7)群体控制依靠非正式手段。在初级群体中,一般没有明确、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法律。成员的行为、成员间的关系以及成员与群体的关系,主要靠习惯、风俗、伦理道德、群体意识等非正式的手段来控制、维持。

10.霍曼斯怎样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方法研究交换行为? 如何评价?

【答案】(1)霍曼斯用经济学的理性选择方法研究交换行为方式如下:

①成本和报酬是霍曼斯从古典经济学引来的两个概念,它们成为解释社会交换形式最基本的范畴。

a. 成本指人们在社会交换行为中为获得某种利益,或为实现某种日的而预先做出的支付。报酬是付出一定成本之后而得到的回报。像成本支付一样,获得的报酬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利益,也可以是声誉上的赞同,还可以是情感上的体验;

b.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每个人都试图以较小的成本获得较大的报酬。这就意味着人们在交换行为中支付成本和获取报酬都是有预期性的。并且为了达到最佳值,实现预期目标,人们又都要做出一定程度的选择,即通过某种途径、手段和方式来实现低成本、高报酬的预期目标。

②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来讨论群体凝聚力问题。

a. 如果成员在群体活动中所获得的报酬,小于成员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减弱:

b. 如果成员在群体中活动所获报酬大于他个人独立活动所能获得的报酬,或者在群体活动中所获报酬的成本小十他个人活动获同样报酬的成本,那么群体凝聚力将增强;

降低成本且增加报酬,甚至可以维持在某些方面对立的人们之间的交换行为。

③霍曼斯用成本与报酬的关系来解释社会交换权力的形成。

a. 在社会交换行为中,如果一个人在交换中付出的成本大于对方,而获得的报酬却小于对方,那么他在交换中将获得支配对方和控制交换行为的权力。霍曼斯称之为“利益最小原则”,即在社会交换行为中,谁获得的利益最小,谁就能获得控制交换的权力。

b. 霍曼斯用来解释获得交换权力的另一个原则是:“稀有资源原则”。在他看来,如果一个人在交换行为中提供给其他人的东西是很难得的资源,他就能获得较高的交换权力,尤其在他提供的资源具有普遍性的需求时,他获得的交换权力就更大。

(2)评价

①优点

a. 霍曼斯借用经济学、人类学以及心理学成果试图进行微观分析,‘改帕森斯、默顿等人宏观分析社会结构的传统。他从个体需要、心理动机叩人的理性出发得出社会交换的实质其实就是个人或者为获得报酬或者为减少惩罚而采取的理性行动。这对于重新恢复人的主体性、克服功能理论忽视人的因素具有积极的作用。

b. 霍曼斯所讲的报酬或奖励超越了传统经济学范围,正确地指出这种趋利避害还包括社会的、情感的以及价值的“利”与“害”,即包括声望、权力、情感等方面,从而拓宽了早期理性选择理论假设所包含的那种单一的经济理性假设,将经济理性、社会理性和价值理性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这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学理性选择的发展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

②不足

a. 霍曼斯忽视了社会因素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过分夸大了人际交往以及社会交换中个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