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河海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34社会学理论之西方社会学理论考研冲刺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法论整体主义

【答案】方法论的整体主义是指以整体作为研究的基点,通过群体行动的分析来说明学科的基本立场和基本内容的方法体系。西方社会学理论以功能主义为代表,坚持方法论的整体主义。他们以宏观社会为研究对象,侧重于对社会系统层次的问题的分析。但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学术环境的变迁,整体主义方法论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不足。

2. 失范型自杀

【答案】失范型自杀又称动乱型自杀,主要发生在社会控制瓦解之时,是指由社会规范过于松弛所导致的自杀。规范松弛意味着削弱了对个人欲望的限制,会导致欲望的膨胀,其结果是各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发展起来,致使人们处于一种永不满足的基本状态,人们的行动缺乏适当的规范以及由此引起的痛苦而导致的自杀行为。

涂尔干认为,社会道德规范的调节可以遏制人的欲望,打消不切实际的幻想,提供生活目的和人生意义,使个人的需要和满足需要的手段大体一致。而社会急剧变化时,原有规范的约束力骤减,社会控制的机制大打折扣,个人欲望和实现愿望的手段不再和谐,挫折感的增加和生活意义的丧失,导致一些人通过自杀以寻求解脱,自杀率随之上升。

3. 社会学方法论原则

【答案】在《社会学方法的规则》一书中,涂尔干集中论述了社会学方法论的一些基本原则:

(1)必须把社会事实看作“事物”,即客观性原则——把社会事实看成是一种独立的客观存在物;

(2)社会事实能够而且只能用其他社会事实加以解释,及解释性原则研究社会必须禁绝任何形式的还原论;

(3)不能把社会事实的起因与它所发挥的功能混为一谈,即分析性原则——因果分析和功能分析构成了社会学的两个不同但又必要的研究方法。

4. 方法论个体主义

【答案】方法论的个体主义又称个人主义方法论,是一种哲学的研究方法,将社会的发展看作是许多个人的聚集(整体上是个人主义的一种形式),以此解读和研究许多学科。个体主义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科学的方法论原则最早由韦伯提出,经过哲学家波普的论证,再由经济学家哈耶

克精辟的论述,现已成为社会科学中影响广泛的方法论原则。

二、简答题

5. 简述鲍曼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

【答案】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轮廓体现在:

(1)鲍曼以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和自我组装等概念为基础,勾勒了他关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纲领性轮廓。鲍曼指出,社会性、栖息地、自我建构、自我组装应当在后现代性的社会理论中占据一个中心位置,而在现代社会理论中,这个位置是为社会、规范群体(阶级或共同体)、社会化和控制等范畴保留着。

(2)鲍曼关注“行动者与结构”这一社会学理论的核心主题。他通过强调行动者主体所具有的自主性和系统所具有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凸显了行动者主体与系统之间双向互动的建构关系。与此同时,鲍曼强调了后现代的个体对身体的关注和各种专家的权威及明星的示范效应对自我建构与自我组装的影响。所不同的是,鲍曼并没有形成一个较为系统完整的分析,这一方面与他采用的后现代的叙事风格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他建构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初衷有关。

(3)这一初衷不仅体现在鲍曼发出了对问题进行争论的邀请上,而且也体现在他关于后现代情境下所拥有的现代关怀上,即体现在他对于后现代知识分子与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双重诠释上。

6. 如何理解“自反性现代化”?自反性现代化有什么后果?

【答案】(1)自反性现代化

贝克指出,自反性现代化指这样的情形:工业社会的变化悄无声息地在未经计划的情况下紧随着正常的、自主的现代化过程而来,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完好无损,这种社会变化意味着现代性的激进化,这种激进化打破了工业社会的前提,并开辟了通向另一种现代性的道路。意味着由另一种现代性对工业社会形态首先进行抽离,接着进行重新嵌合。

①贝克指出,自反性这个概念并不是指反思,而是(首先)指自我对抗;

②自反性现代化阶段包含反思阶段,但反之则不然;

③自反性现代化理论是关于西方现代化的成功导致的工业社会的意外的、潜在的抽离和再嵌入的理论。从方法论上说,这意味着现代化对工业现代性的自我应用。自反性现代化并不以自我毁灭为目标,而是以工业现代化之基础的改变为目标。

(2)自反性现代化的后果

①个体化

个体化是指一种“制度化的个人主义”。这一制度化的个人主义的后果有:

a. 个体自身成为生活世界中的社会性的再生产单位,他们成为以市场为媒介、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和组织的行动者;

b. 制度的外表成为个体生涯的内在品质,个体的生涯和生活境况被从制度上加以塑造以及在政治上加以结构化了。更确切地说,同一个媒介(市场)同时带来了个体化和标准化。

②亚政治

a.“亚政治”是指外在于并超越于民族国家政治体制的代表性制度的政治。

它集中关注于(最终是全球的)政治的自组织的迹象,这一政治自组织倾向于将社会的所有领域纳入到行动中。亚政治又称直接政治,即特有的对政治决策的个人参与,它绕过代表性的意见形成的机构(政党、议会),甚至往往缺乏法律保护。重要的是,亚政治通过改变政治活动的规则和边界建立起政治自由,以至它对新的联合变得更为开放和敏感,与此同时,它们也能够被协商和重塑。

b.“政治的政治”或“政治的发明”

贝克指出,与工业社会主要受到来自上面的机构和制度的型塑不同,亚政治意味着激发了普遍社会成员的政治活力,但这有可能导致社会运行过程的普遍“瘫痪”。因此,在风险社会或自反性现代化中,有必要再造一种与新的社会情境相适应的新政治,即“政治的政治”或“政治的发明”。

c .“简单政治”与“自反性政治”

前一种政治运作于民族国家中的工业和福利国家的规则系统之中,而后者则是以改变游戏规则的政治为目标的,是一种“元政治”或“超级政治”。

③性别、家庭和就业体系

贝克指出,直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家庭和工作对现代人来说还是两种重要的保障形式,因为它们赋予了生活一种“内在的稳定感”。但在个体化浪潮的冲击下,作为工业社会基本要素的核心家庭和充分就业形式解体了。

a. 家庭变得个体化了;

b. 标准化的充分就业体系被灵活多元的、不充分就业体系所代替。

7. 为什么涂尔干主张社会学研究要坚持反还原论的原则?

【答案】涂尔干主张社会学研究要坚持反还原论的原则的原因:

(1)社会事实的一个首要特点是不可还原性,即社会事实不是个人事实,它不能用个人的行为和情感来说明和解释。涂尔干指出,社会事实虽然是通过个人的行为来构成的,但是当个人行为一旦相互作用地构成社会现象时,它们呈现出存在于个人意识之外的显著特性。

(2)涂尔干所说的社会事实有两类:社会比率和“集体表象”。社会比率是由个人行为或个别事实相互联系而构成的统计比例或计量关系,他说:“随着时间和地点的不同而强度不同的舆论潮流推动着某些群体,或者有更多的人结婚,或者有更多的人自杀,或者有更高的或更低的出生率等等。这种舆论潮流完全是社会的事实……统计学以把它们孤立起来的方式把它们提供给我们……由于这些数字中的每一个都无区别地包括了所有个人的情况,那么在现象产生中都占有一份个人情况就被中立化了,因此,个人情况不对现象起决定作用。”

(3)从这个十分清楚的论证可以看出,社会事实的不可还原性是在舆论和统计中经过认识过程形成的。在人们对相互联系的个别社会现象的认识中,那些个别人或个别事件的个别属性被抽象掉了,剩下的仅仅是表现一般性或普遍性的关系,如出生率、死亡率等等。涂尔干认为,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