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课笔试之管理会计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标准成本法

【答案】标准成本法是指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将标准成本与实际成本进行比较获得成本差异,并对成本差异进行因素分析,据以加强成本控制的一种会计信息系统和成本控制系统。

2. 边际成本定价法

【答案】边际成本定价法是指利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入时利润最大的原理制定产品价格的方法。其中,边际成本是指每増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成本;边际收入是指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増加的总收入。边际收入与边际成本的差额,称为边际利润,表示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利润。

从数学角度看,边际成本是对总成本函数求一阶导数的结果,表示总成本线任何一点的斜率;边际收入则是对总收入函数求一阶导数的结果,表示总收入线任何一点的斜率。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斜率相等或接近时,意味着边际成本与边际收入相等或近似相等,边际利润等于零(连续函数)或接近于零(非连续函数)。此时,如果再増加产品销售量,由于边际收入小于边际成本,将不能再为企业提供新增利润,企业利润总额不会増加反而减少。因此,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时,企业利润总额最大。这时的价格和销售量即为最优价格和最优销售量。

3. 功能评价系数

【答案】功能评价系数是对产品或零件的功能的评价值,在产品功能成本决策的强制确定法中,组成产品的零件排列起来一对一地对比,凡功能相对重要的零件得1分,功能相对不重要的零件得零分,将各零件得分总计被全部零件得分总数除,即可得到零件的功能评价系数。

4. 直接处理法

【答案】直接处理法是指将本期发生的各种成本差异全部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由本期的销售产品负担,并全部从利润表的销售收入项下扣减,不再分配给期末在产品和期末库存产成品。这时,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只反映标准成本。随着产品的出售,应将本期已销产品的标准成本由“产成品”账户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而各个差异账户的余额,则应于期末直接转入“产品销售成本”账户。这种方法可以避免期末繁杂的成本差异分配工作,同时,本期发生的成本差异全部反映本期的利润,使利润指标能如实地反映本期生产经营工作和成本控制的全部成效,符合权责发生制的要求。但这种方法要求标准成本的制定要合理和切合实际,并且要不断进行修订,这样,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在产品和产成品项目反映的成本才能切合实际。

5. 管理会计

【答案】管理会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它运用一系列专门的方式方法,通过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制与解释传递等一系列工作,为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参与企业经营管理。

二、简答题

6. 试述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特点。

【答案】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期间的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与标准固定制造费用之间的差额。在一定的业务范围内,固定制造费用是不随业务量的变动而变动的。对固定制造费用的分析和控制通常是通过编制固定制造费用预算与实际发生数对比来进行的。由于固定制造费用是由各个部门的许多明细项目构成的,固定制造费用预算应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编制,实际固定制造费用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记录,因此,固定制造费用成本差异的分析和控制也应该就每个部门及明细项目分别进行。

7. 列举一些产生不利人工效率差异的可能原因。

【答案】工作环境是否良好、工人技术的熟练程度、设备完好程度、作业计划安排得当与否,等等。

8. 简述管理会计应遵循的工作程序。

【答案】管理会计在履行职能、完成管理会计工作中应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其程序如下:

(1)确认,即将企业的经济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作为适当的管理会计业务予以辨认和评价。

(2)计量,即以货币度量或其他度量单位对己发生的或有可能发生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进行数量的确定。

(3)归集,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按严格、一贯的方法进行记录和分类。 (4)分析,即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及其他经济事项发生的内外环境以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评价和确定。分析分为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定量分析通过对内外环境的了解和各影响因素之间内在关系的把握,建立数学模型,进行预测、决策、控制和考核;定性分析则主要应用管理者的经验,进行管理会计活动。

(5)编报与解释,即以适当的表格形式反映各信息需求者需要的信息。

(6)传递,即将相关信息提供给各级管理当局或其他信息需求者,以满足企业内部管理、外部管理和决策的需要。

9. 请从产生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并解释在当今会计制度框架下如何使用变动成本法。

【答案】(1)定义内涵

①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

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

②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

(2)适用范围

①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重视生产过程的企业,或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需要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划分清楚的生产企业。另外,由于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国税法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想要简化企业税后调整过程的企业,也可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

②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在短期决策中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会受到企业存货的影响,所以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来全面加强企业成本管理,那么变动成本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

(3)对企业的影响

①产品成本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

②存货成本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

③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这两种方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关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

10.考核评价指标从利润率到利率收益,直到EVA 的发展说明了什么?

【答案】利润率是基于利润的业绩考核与评价指标,由于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经营收入和经营成本、费用的差额,反映了当期经营活动中投入与产出对比的结果,但是由于利润是根据会计报表信息直接计算出来的,而会计报表的编制受到会计制度的约束,因而不能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和经营业绩。并且利润的计算没有扣除公司权益资本的成本,导致成本计算不完全,因此无法准确判断企业为股东创造的财富数量,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

而剩余收益评价指标是根据企业获得的利润,扣除其净资产占用额(或投资额)按照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是一个部门的营业利润超过其预期最低收益的部分。

EV A 评价指标也充分考虑到投入资本的机会成本,它可以提供一种可靠的尺度来反映管理行为是否増加了股东财富,以及增加股东财富的数量。企业EV A 持续地増长意味着公司市场价值的不断增加和股东财富的増加,从而实现股东财富最大化的财务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