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会计专业课笔试之管理会计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概念题
1. 经济订购批量
【答案】经济订购批量,是指使存货的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合计数达到最低时的订购批量。
2. 酌量性固定成本
【答案】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选择性固定成本或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
3. 经济附加值
【答案】经济附加值是指调整后的税后净营业利润(NOPA T )扣除企业全部资本经济价值的机会成本后的余额, 公式为C 为全部资本的经济价值其中,(包括权益
;RONA 为资产收益率;WACC 为企业加权平均资本成本。可见,企业可以通资本和债券资本)
过増加税后净营业利润、减少资本占用或是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率来提高EV A 。它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尺度来反映管理行为是否増加了股东财富,以及增加股东财富的数量。
4. 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
【答案】风险价值可计量假设,是指所有的不确定性决策都可以转化为风险性决策,不仅风险具有价值,而且风险价值可以计量。
5. 滚动预算
【答案】滚动预算也叫“永续预算”或“连续预算”,它的预算期一般也是一年,但是每执行完一个月后,就要将这个月的经营成果与预算数相对比,从中找出差异及原因,并据此对剩余11个月的预算进行调整,同时自动增加一个月的预算,使新的预算期仍旧保持为一年。
二、简答题
6. 你认为以经济增加值(EVA )为企业业绩评价指标有什么优缺点?
【答案】优点:
(1)EV A 从资本提供者角度出发,度量资本在一段时期内的净收益,而传统的企业利润衡量的是企业在一段时间内产出和消耗的差异,而不关注资本的投入规模、投入时间、投入成本和风险等因素。
(2)EV A 衡量的是资本的社会利润,而不是具体资本在个别环境中的个别利润,体现了企业对所有者的平等性。
(3)EV A 衡量的是超出正常利润的那部分利润,而不是通常的利润总额,这反映了资本追逐超额收益的天性。以EV A 作为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目的就是使经营者像企业所有者一样思考,使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趋于一致。对经营者的奖励是他为所有者创造的增量价值的一部分,这样,经营者的利益可以和所有者的利益挂钩,缓解了因委托一代理关系产生的道德风险,降低了管理成本。
缺点:
(1)资本成本确定方法纷繁众多,难以统一,企业在使用这些估计方法时要充分考虑方法的可比性和一致性,使EV A 绩效考核体系具有连贯性和客观性。
(2)在计算EV A 时要对税后净经营利润进行调整,此时要避免主观判断对信息可靠性和真实性的不良影响。
(3)对净经营利润的调整,降低了EV A 指标与股票市场的相关性,使EV A 无法解释企业内在的成长机会。
(4)经调整得到的EV A 可能会对管理者的各期业绩造成歪曲,影响管理者绩效评价结果的可靠性。
7. 说明在投资决策中应考虑的重要因素。
【答案】科学的投资决策应考虑以下因素:货币时间价值;现金流量;资本成本。
所谓货币时间价值,指的是货币经过一定时间的投资与再投资后,所増加的价值。
现金流量指的是在投资活动过程中,由于引进一个项目而引起的现金支出或现金收入増加的数量。投资决策涉及现金流出量、现金流入量和净现金流量。
资本成本也称资金成本,指的是企业资本结构中各种长期资金使用代价的综合。
8. 在制定标准成本时,可采取的标准有哪几种?
【答案】在制定标准成本时,根据所要求达到的效率的不同,所采取的标准有理想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和现实标准成本。
(1)理想标准成本是最佳工作状态下可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排除了一切失误、浪费、机器的闲置等因素,是根据理论上的耗用量、价格以及最高的生产能力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要求太高,通常会因达不到而影响工人的积极性,同时让管理层感到在任何时候都没有改进的余地。
(2)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正常生产经营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正常的耗用水平、正常的价格和正常的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通常反映了过去一段时期实际成本水平的平均值,反映该行业价格的平均水平、平均的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条件变动不大的情况下,它是一种可以较长时间采用的标准成本。
(3)现实标准成本是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应该达到的成本水平,它是根据现在所采用的价格水平、生产耗用量以及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而制定的标准成本。这种标准成本最接近实际成本,最切实可行,通常认为它能激励工人努力达到所制定的标准,并为管理层提供衡量的标准。在经
济形势变化无常的情况下,这种标准成本最为合适。与正常标准成本不同的是,它需要根据现实情况的变化不断进行修改,而正常标准成本则可以保持一段较长时间固定不变。
9. 成本无差别点分析法的运用方法及特点是什么?
【答案】成本无差别点法是指在各备选方案的相关收入均为零,相关的业务量为不确定因素时,通过判断处于不同水平上的业务量与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之间的关系,来作出互斥方案决策的一种方法。此方法要求各方案的业务量单位必须相同,方案之间的相关固定成本水平与单位变动成本水平恰好相互矛盾(如第一个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大于第二个方案的相关固定成本,而第一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又恰好小于第二方案的单位变动成本)否则无法应用该法。
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是指能使两方案总成本相等的业务量,又叫成本分界点。其基本公式为: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两方案相关固定成本之差/两方案单位变动成本之差 若令成本无差别点业务量为
为单位变动成本为且满足, A 方案固定成本为则有
时,则固定成本较高的A 方案优于B 方案;
时,则固定成本较低的B 方案优于A 方案;
时,则两方案的成本相等,效益无差别。 ,单位变动成本为;B 方案固定成本 根据该法作出决策的判断标准是: (1)若业务量大于成本无差别点(2)若业务量小于成本无差别点(3)若业务量恰好等于成本无差别点
成本无差别点法的特点:通常被应用于业务量不确定的零部件取得方式的决策和生产工艺技术方案的决策。
10.运用相对成本进行决策的基本思想是什么?
【答案】所谓相对成本,是指在一种设备上可以加工几种零部件时,以某一种零部件的单位
,将其他各种零部件的单位成本逐一与之相比而得到的系数(倍数)成本为基数(一般为1)。
一般而言,为保证企业在完成任务的同时降低成本,零部件应该交由相对成本较低的设备去加工。
11.简述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
【答案】管理会计和财务会计的区别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职能不同。管理会计是规划未来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对未来的预测、决策和规划,对现在的控制考核和评价,属于经营管理型会计;财务会计是反映过去的会计,其职能侧重于核算和监督,属于报账型会计。
(2)服务对象不同。管理会计主要为企业内部各管理层次提供有效经营和最优化决策所需的管理信息,属于对内报告会计;而财务会计主要向企业外部各利益关系人提供信息,属于对外报告会计。
(3)约束条件不同。管理会计不受会计准则、会计制度的制约,其处理方法可以根据企业管理实际的情况和需要确定,有很大的灵活性;而财务会计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必须接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