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天津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825管理科学综合之《运筹学教程》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证明题

1. 己知九个人v 1,v 2,…,v 9中v 1和两个人握过手,v 2和v 3各和四个人握过手,v 4,v 5,v 6,v 7各和五个人握过手,v 8,v 9各和六个人握过手,证明这九个人一定可以找出三人互相握过手。

【答案】该问题可表述为一个包含9个点(每个人代表一个点)的图的问题。依题意知

d (v l )=2,d (v 2)=d(v 3)=4,d (v 4)=d(v 5)=d(v 6)=d(v 7)=5,d (v 8)=d(v 9)=6 其中,边v i ,v j 〕代表v i 和v j 握过手。对于v 9,因为d (v 9)=6,所以v 4,v 5,v 6,v 7中至少有两个点与v 9之间 存在连线,设该两点为v 4和v 5。假设与v 4和与v 9相连的其他五点之间无边,

,与已知的 d (v 4)=5相矛盾,故假设不成立。即v 4与上述五点间必存在至少

两条边,设其中一点为v k ,则v k ,v 4,v 9两两相连,即存在三人之间互相握过手。

2. 设是正定二次函数。试证:若关于Q 共扼 分别在两条平行于方向P 的直线上的极小点,则方向p 与方向

【答案】因为

则有从而

又由于

则有 分别是f (x )在两条平行于方向P 的直线上的极小点, , 二、计算题

3. 某规划线性规划问题:

(1)写出其对偶问题;

(2)推导出原问题与对偶问题中目标函数之间的关系。

【答案】(1)其对偶问题为:

(2)若原问题及其对偶问题均具有可行解,则两者均具有最优解,且它们最优解的目标函数值相等。

证明:由于两者均有可行解,根据弱对偶性的推论,对原问题的目标函数值具有上界,对偶问题的

目标函数 值具有下界,因此两者均具有最优解。又知当原问题为最优解时,其对偶问题的解为可行解,且有z=w。由最优 性知,这时两者的解均为最优解。

4. 以下为目标规划问题,试求以下问题。

(l )用单纯形法求这问题的满意解;

(2)若目标函数变为而

有什么变化?

(3)若第一个目标约束的右端项改为120,这时原满意解又有什么变化?

【答案】(l )建立初始单纯形表,在表中将检验数列按优先因子个数排成三行,并采用单纯形法进行进一步迭代, 求解过程如表1所示。

1 ,问原满意解

由表可知,为该目标规划的满意解。

(2)将变化的优先等级直接反代入上表的最终单纯形表中,再计算各变量的检验数,如下表所示。

目标函数变化后,各检验数均为非负,所以满意解不变,仍为

(3)首先计算:

将△b’的值代入表1中最终单纯形表的b 列中,并进一步迭代,如下表所示。

该目标规划的满意解变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