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税收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答案】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是税务机关对未按规定限期履行税款缴纳等法定义务的税收管理相对人依法采取的强制性收缴措施。其目的是确保国家利益, 保证国家财政资金的正常安排使用。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 纳税担保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 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 逾期仍未缴纳的, 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税务机关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2. 资源税
【答案】资源税是指对自然资源征收的税种的总称。资源税主要是对矿产资源和土地资源的征税, 既有对资源级差收入的调节, 也有对资源绝对收益的征收。广义的资源概念实际上包括了构成社会生产力的三大要素, 即劳动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狭义的资源, 指的是土地、矿藏、水利、森林等现代人类正在开发利用的各种自然财富, 即自然存在的劳动对象。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开征的资源税, 都属于这种狭义的资源税。
二、简答题
3. 如何正确认识所得税稳定经济的作用?
【答案】经济稳定, 通常是指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所得税与经济稳定关系密切, 主要依靠税收政策中的所得税政策来达到“烫平”经济的目的。
(1)稳定经济的财税政策主要包括政府自决改变财政支出规模及方向的政策、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认识所得税稳定经济的作用也是从这三个方面着手:
①政府通过征税, 自决改变财政支出规模及方向的政策, 这种改变财政支出的政策更适宜于中长期的经济稳定。
②自动稳定器是指税收制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的稳定机制, 在政府不采取任何政策改变的前提下, 税收自动发挥稳定经济的作用。税收的自动稳定器的技术要求较高, 对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产生较大的影响。该税收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a. 所得税制的累进税率的内在稳定控制;
b. 社会保障税的“蓄水池”效果。
③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通常是采用减税或増税的措施, 根据不同经济形势用增税产生紧缩效应, 用减税刺激经济复苏, 相机抉择的税收政策技术性要求低, 对短期治理较为有效。
(2)所得税稳定经济的作用的发挥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的。
①是一种事后调节, 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经济波动, 但不能消除和避免经济波动。
②所得税自动稳定功能作用的发挥, 受税制结构主体税类差异的制约。
③稳定作用的发挥, 受制于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目标的选择。
4. 简述现代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
【答案】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 是指财政制度本身存在的一种会降低经济的波动幅度的机制, 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 无须借助外力而自动地发挥稳定作用。现代财政制度的“自动稳定器”作用主要表现在:
(1)税收的自动稳定效应。税收这一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所得税制的累进税率的内在稳定控制和社会保障税的“蓄水池”效果。
①在所得税制的累进税率的设计上。当经济繁荣阶段, 国民收入増加, 税收收入也随之増加, 且累进税率造成税收的增加幅度大于国民收入的增加幅度, 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的过分扩张;当经济衰退时, 国民收入减少, 税收也随之减少, 且累进税率造成税收减少的幅度大于国民收入减少的幅度, 从而抑制经济的进一步下滑。
②在社会保障税方面, 因为在经济繁荣时社会保障税收入的増长会超过支出的增长, 可以积累大量的社会保障基金;在经济衰退时, 支出的增长会超过收入的增长, 这时可以利用以前积累下来的基金弥补支出增长带来的资金缺口。这样, 社会保障税就具有了类似“蓄水池”的功能, 由此发挥自动稳定器来促进经济稳定的作用。
(2)公共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对个人的转移支付支出是普遍的“自动稳定器”。转移支付支出, 是指政府为维持居民的最低必要生活水平而提供的失业救济金和最低生活保障金等福利性支出。当国民经济出现衰退时, 就会有一大批居民享有失业救济金和低保收入, 从而可以使总需求不至于猛然下降;当经济繁荣来临时, 失业者可重新获得工作机会, 政府就可以停止失业救济和低保支出, 从而可以抑制总需求的过旺。
(3)政府维持农产品价格的政策。这实际上是以政府财政补贴这一政府转移支付形式, 保证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不低于一定水平。在经济繁荣阶段, 对农产品的需求増加, 农产品价格上升, 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 抛售库存的农产品, 吸收货币, 平抑农产品价格, 以减少农民和农场主的可支配收入;而在经济萧条阶段, 对农产品的需求减少, 农产品价格下降, 政府根据农产品价格维持方案, 增加政府采购农产品的数量, 向农民和农场主支付货币或价格补贴, 増加他们的可支配收入。
(4)个人和企业储蓄的自动变化。由于边际储蓄倾向是递增的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 所以, 在经济恢复及繁荣阶段, 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增加, 他们的储蓄増长的幅度会更大而消费需求增加得较少;相反, 在经济衰退和萧条阶段, 随着个人和企业的收入减少, 他们的储蓄也会减少得更多而消费减少得较少。
5. 分析说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选择。
【答案】个人所得税是国家对本国公民、居住在本国境内的个人的所得和境外个人来源于本国的所得征收的一种所得税。个人所得税采用超额累进税率和比例税率。
(1)超额累进税率的选择。
超额累进税率的累进结构设计包括累进的级次和最高边际税率的确定。降低最高税率和减少累进级次成为大势所趋。累进税率在贯彻税收公平尤其是纵向公平原则方面具有突出的优点, 还会产生自动稳定经济的机制。
(2)比例税率的选择。
分类所得税制的分类项目一般都采用比例税率, 通常是既采用累进税率又采用比例税率。比例税率与累进税率相比, 在体现公平原则方面的作用不够理想, 但比例税率也具有其优点, 表现在税务行政方面的便利性上, 也有利于进行源泉控制。
6. 简述税收风险的主要表现和特征。
【答案】(1)税收风险的表现:
①税收收入增长与国民经济増长不匹配
税收收入与国民经济关系密切, 税收收入的增长趋势应当与国民经济相匹配。税收的过慢增长和过快増长都是不健康的, 都意味着税收风险的存在。
②有些税收征管制度不够规范
a. 税收流失严重。由于地下经济的存在, 加上税收征管不力, 造成税收流失严重。
b. 税收虚收不容忽视。由于我国现行税收征管体制的某些制度安排, 也会导致税收虚收。 ③税制结构分散性指标过高与纳税人集中度过高并存
a. 税制结构分散性指标过高
分散性指标反映由多个小税种筹集的税收收入占税收总额的比重。小税种数量的增加不仅意味着税收成本的增加, 而且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因此, 有效税制在具备高集中性指标的同时, 还必须把只产生小额收入的小税种数量保持在最低限度。
b. 纳税人集中度过高
大企业税收集中度高, 同时, 大企业的税收管理也普遍具有经营范围广泛、涉税事项复杂、有良好遵从意愿但系统性风险大等特点, 对税收管理与服务的要求较高。
④我国政府收入形式不规范。
在我国, 大量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等非规范收入形式的存在, 加大了我国经济体制中的税收风险。
⑤税收政策风险
a. 在组织税收收入的过程中, 当政府试图利用税收政策调控经济时, 也可能会产生税收风险。 b. 税收政策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 由于政策制定的偏差、时机选择的失误、政策传导的时滞等因素, 都可能会对国民经济产生不利影响, 有时甚至会适得其反, 招致税收风险。
(2)税收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①从属性:税收风险是财政风险的一个重要方面, 具有明显的从属性。
②隐蔽性:税收依托国家政治强权, 因而其中蕴涵的风险往往容易被忽视。只有当这种危害性超过了国民经济的承受力时, 税收风险才会显现出来, 并进而演变成财政风险甚至财政危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