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西藏大学税收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产品

【答案】公共产品是指由以政府为代表的国家机构——公共部门, 供给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其基本特征是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前者是指公共产品或劳务不因为一部分人的使用, 而将其他人排除在外;后者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 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任何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或劳务的消费量, 换而言之, 增加一个消费者的边际成本等于零。

2. 税制改革

【答案】税制改革是指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増进社会福利的过程。税制改革可能有很多形式, 既有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的升降和税基的变化, 又有新税种的出台和旧税种的废弃, 还有税种搭配组合的变化。

二、简答题

3. 简述影响税收增长趋势的主要因素并对税收增长趋势做出自己的价值判断。

【答案】(1)影响税收増长趋势的因素包括:

①经济发展水平

一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社会剩余产品必然越丰富, 税基必然越雄厚, 整个社会对税收的承受能力也就越强。因此, 一般而言, 一国的税收收入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增长的。

②经济体制的选择

凡是实行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国家, 政府职能广泛, 对经济的干预力度较大, 相应需要较多的税收收入来保障这些政府职能的履行。反之, 在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 税负水平相对就低一些。

③经济效益的影响

经济效益是决定税收收入増长状况的重要因素之一。从理论上讲, 税收收入最终来源于社会总产品中剩余产品的数量。随着经济效益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单位产品提供的剩余价值増多, 税收收入水平就有了进一步提高的空间和可能。

④政府职能范围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政府的职能范围也在不断地优化。随着政府职能由大变小、由窄变宽, 必然要求税收收入不断增长。

⑤税收制度的选择

a. 以所得税为主的税制结构通常有利于税收收入增长;以流转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可能滞后于经济的增长。

b. 税制结构是否健全也会影响税收收入的増长。

⑥税收征管水平

税收征管水平也是影响税收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个税种的设置是否具有现实操作性、能否尽量减少甚至避免偷逃税情况的发生,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税务机关的征管能力。

(2)对税收增长趋势的评价:

一般来讲, 随着经济的发展, 税收收入呈不断增长的趋势。但是, 这种增长并不是没有限度的。

a. 税收规模过小固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而税收规模过大同样对经济发展是不利的;

b. 税收増长过缓无法满足政府对税收的需求, 而税收増长过快同样会抑制经济的增长潜力。

4. 为什么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的个人所得税?

【答案】中国现行的个人所得税严格意义上属于分类所得税。西方模式的个人所得税属于综合所得税制度。综合制个税所得税下, 纳税人的全部所得无论其来源和性质, 都纳入征税范围。综合制的最大优点就是能全面反映纳税人的负担能力, 符合纳税公平原则。一种简单普遍的观点认为, 中国个人所得税要按西方综合所得税进行改革。这一模式在中国现阶段不可行。具体原因分析如下:

①自觉纳税意识有待提高

要形成较高的自觉纳税意识需要大多数人具有较高文化素质, 法制健全以及政府活动包括财政活动在民主的有效制约下、执法公正、违法必究的社会环境。要形成这样的社会环境还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努力。没有这样的社会环境和由它决定的普遍自觉纳税意识的形成, 个人所得税的推行必然与严重的偷逃税相伴随。

②中国个人信息体系仍不完善

如果对纳税人的各种所得不能清楚地掌握和监控, 纳税人隐匿、少报或不报某些项目所得的现象大量存在, 那么综合所得税制度量能负担将只是一种理想化的设想。目前中国个人信息体系极不完善, 无法获得个人收入的整体情况, 经济生活中有大量的现金交易, 缺乏便利的个人收入核查手段, 这使得除工薪收入外, 个人的其他种类所得都处于难以掌握和监控的状态, 偷报、漏报某项所得的现象普遍存在, 造成中国目前个人所得税与个人负担能力相背离。

③缺乏有效的个人收入汇总工具。

综合所得税制是建立在纳税人申报纳税基础上的, 尽管各项收入在支付环节可以由支付人代扣代缴所得税, 但年终仍需要纳税人汇算清缴, 多退少补。自行申报、抽样稽查管理的方式在中国现阶段很难有效推行。

④中国个人所得有大量非货币化成分收入

由于体制的原因, 中国个人所得还有大量的非货币化成分的收入, 最典型的是在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就业的个人的福利待遇, 这部分收入在现阶段无法货币化或难以计入税基。

综上所述, 目前的中国不能照搬西方模式的个人所得税。

5. 试述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开征和暂停征收的原因。

【答案】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指国家对在我国境内进行固定资产投资的单位和个人, 就其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资金征收的一种税。凡在我国境内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各种资金, 均属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征税范围。

(1)开征原因:

①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我国的投资领域发生了较为明显的变化, 规模过度膨胀, 总需求扩张过快, 经济过热, 存在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 且投资不合理的问题。正是在这种经济背景下,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于1991年开征。

②其出发点是抑制通货膨胀、控制投资规模、引导投资方向、调整投资结构, 进而达到加强重点建设, 改善经济结构, 促进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目的。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的开征在当时确实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同时也为国家增加了一定的税收收入。

因此, 从历史的角度看, 当时开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是及时的、必要的, 具有积极的作用。

(2)暂停征收原因:

①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国在19%年经济成功实现“软着陆”以后, 经济形势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从过去的通货膨胀变为通货紧缩。那一时期, 我国面临的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特点表现为:

a. 有效需求不足;

b. 通货紧缩趋势继续蔓延;

c. 经济增长呈下滑趋势。

②所有这些经济形势的变化, 显然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出台时的情况不同, 此时, 若继续征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 则不仅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反而会加剧通货紧缩。因此,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暂停征收也就成为当时我国经济形势发展的现实要求。基于这样一个背景, 为了鼓励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根据国务院的规定, 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从2000年起暂停征收。

6. 试分析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开征环保税的原因。说说其理论依据。

【答案】环境保护税是指国家对破坏生态环境、破坏自然资源的生产和消费行为征收相应数量的税收, 或运用其他税收手段筹集环境保护资金, 并调节纳税人相应行为的有关税收的总称。

(1)目前世界各国纷纷开征环保税的原因如下:

①20世纪以后, 发达国家普遍完成了工业化和现代化。工业化的发展, 带来了大量的工业“三废”、噪音和生活废弃物。这些任意排放的生产和生活排泄物远远超出环境的容量和自净能力, 造成了一系列严重的环境问题。

②生态环境的恶化不仅破坏着人类社会进行经济活动的物质基础, 而且更威胁着人类社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各国政府纷纷采取措施:制定环境保护法、开展绿色和平运动、开征环境保护税, 以遏制污染行为, 保护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