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南财经大学税收学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对劳动所得征税的替代效应
【答案】税收的替代效应是指由于征税改变了一种经济行为相对于另一种经济行为的机会成本, 从而对纳税人产生的影响。从替代效应看, 政府对个人的征税不仅使劳动者劳动收入减少, 而且提高了劳动相对于“闲暇”的“价格”, 或者说, 个人将以更高的代价才能获得与未征税时相同的劳动收入。
2. 税收的公平原则
【答案】税收公平原则是指税收负担公平地分配于各纳税人的原则, 即国家征税要使每个纳税
“公平”包括横向公人的负担与其经济状况相适当, 并使各纳税人之间的负担水平保持平衡的原则。
平和纵向公平两重含义。横向公平要求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相同数额的税收;纵向公平要求经济能力或纳税能力不同的人应缴纳数额不同的税收。关于以什么标准来衡量税收是否公平, 西方经济学界存在着两种主张:受益原则、支付能力原则。
二、简答题
3. 简述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
【答案】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 是当前深化税制改革、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税收制度的关键。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原则应包括四个方面:财政原则、公平原则、效率原则和法治原则。具体如下:
(1)集中财政收入是税收最基本的职能, 因此, 建立税收制度的首要原则就是财政原则。税收作为国家财政的重要支柱, 它的增长状况直接决定了财政收入的发展状况。财政原则包括两层含义:
①财政收入要足额、稳定
要完善税制结构, 増强我国税收收入増长的弹性, 在今后的税制改革中应适当加大直接税的比重。加强税收征管、减少税收流失是坚持财政原则的一项重要措施。
②财政收入要适度、合理
遵循适度、合理原则, 要求税收负担适中, 税收收入既能满足正常的财政支出需要, 又能与经济发展保持协调与同步, 并在此基础上, 使宏观税收负担尽量从轻。
(2)公平原则,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税收公平原则应具有两层内涵:
①税负公平是指纳税人的税收负担要与其收入相适应, 这既要求做到税收的横向公平, 又要求达到纵向公平。
要实现税负公平, 就要做到普遍征收、量能负担;还需统一税政、集中税权, 保证税法执行上
的严肃性和一致性。
②机会均等是基于竞争的原则, 通过税收杠杆的作用, 力求改善不平等的竞争环境, 鼓励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展开竞争, 以达到社会经济的有序发展。
要实现机会均等, 就必须贯彻国民待遇原则, 实现真正的公平竞争。“统一规范、平等竞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
(3)效率原则, 一方面要求提高税收的经济效率, 使税收对市场微观活动的效率损害达到最小化;另一方面要求提高税收的行政效率, 即税收的征管费用和执行费用最小化。由于其中的税务机关征管费用占很大比重, 所以提高征税效率关键在于强化税收的征收管理、节省征税费用。
(4)法治原则, 即依法治税, 是指政府征税, 包括税制的建立、税收政策的运用和整个税收管理, 应以法律为依据。法治是建立市场经济新税收体制的核心。法治原则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
①税收的程序规范原则, 要求税收程序(包括税收的立法程序、执法程序和司法程序)法定;
②征收内容明确原则, 要求征税内容法定。
4. 拉姆齐最优商品税理论具有实践价值吗?为什么?
【答案】(1)判断:拉姆齐最优商品税理论不具有实践价值。
(2)原因:拉姆齐规则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它们为寻找使税收额外负担最小化的路径提供了开创性的启示。但其结论是建立在非常严格的假定前提下的, 假定条件过于理想化, 与现实生活距离太远。因而拉姆齐最优商品税理论不具有实践价值。
①拉姆齐最优商品税理论的假定
a. —个没有对外贸易的完全竞争的封闭型经济体系, 不存在外部性问题, 仅考虑单一消费者或者把所有消费者看成是同一的情况, 即单人经济情况;
b. 货币的边际效用对所有消费者都是相同的, 即不考虑分配状况和收入状况, 从而可以仅仅关注效率问题。
c. 假定只有两种商品, 课税商品之间并不存在交叉价格效应, 因而每种商品的需求只取决于自身的价格和消费者工资率的高低。
②现实生活与假定距离太远
a. 社会中的消费者并不具有同一性, 个人的消费偏好很不相同。
b. 现实社会中由于存在收入差别, 货币的边际效用对不同收入水平的人是不同的情况。
c. 原有的经济由于存在外部性、垄断等市场失灵现象不是最优的。
d. 即使等比例规则是正确, 但实际上难以安排一套税率制度实现生产或消费数量的等比例减少。
5. 目前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潮流是什么?发达国家是否有采用新的主体税种或实行新的税制模式的可能性?
【答案】(1)目前世界各国税制改革的潮流是“简化税制, 扩大税基, 降低税率, 提高效率”。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改革趋向存在差异:
①发达国家税制改革的趋向:
a. 减少了税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
b. 以减税为中心, 将税收调节重点由需求转向供给;
c. 注重发挥流转税的作用。
②发展中国家税制改革的趋向:
a. 间接税仍是重要的改革领域;
b. 所得税比重有所下降。
(2)发达国家暂无采用新的主体税种或实行新的税制模式的可能性。原因在于:
在西方发达国家, 税法的根本性变化需要经过复杂的修改程序, 对设想中的税制新模式(如单一所得税、支出消费税)实行效果也没有确定的说法, 因此, 目前还没有迹象表明发达国家要普遍推行除所得税和流转税以外的新主体税种。
6. 简述税收预测的基本方法。
【答案】根据不同的标准, 可以将税收预测方法分为不同的种类。税收预测的基本方法包括: (1)定性预测
定性预测是依靠人们的观察和分析能力、经验判断能力和逻辑推断能力所进行的预测分析。 ①定性分析方法主要运用于对税收未来发展趋势的判断, 所预测的对象缺乏必要的数据或者存在某些不能用模型来模拟的税收问题。
, 又称“专家调查法”, 就是向专家征求意②典型的定性分析方法如“德尔菲法”(DelphiMethod )
见, 并把专家的意见集中起来, 对其进行综合整理, 做出最后的预测。
(2)定量预测
定量预测是指主要依靠历史统计数据, 在定性预测的基础上, 运用数学方法建立拟合的数学模型并进行税收预测的方法。
①定量预测要根据经济与税收的理论分析, 从税收与GDP 、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等关系中, 制定揭示因果关系的计量统计模型。
②定量预测常用的预测方法通常包括线性预测法(直线趋势预测法)和非线性预测法(非直线趋势预测法)。线性预测法又包括平均速度外推预测法、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法和多元线性回归法。
7. 房地产税为什么只能充当省级以下地方主体税?
【答案】从世界各国的实践来看, 房地产税一般是作为地方性税种而存在的, 而且是作为省或州以下基层地方政府的税种。房地产税不宜作为省一级的主体税种主要有以下几点原因。
(1)征收难度大, 管理成本高。
因为正规的财产税的税基以课税对象的市场价值为准。一个省内部各地发展往往不平衡, 房地产价格差别很大, 很难找到一个全省统一的评估标准。评估基准不一致, 就难以公平课税, 全省统一的房地产税就很难有效实施。硬要推行, 征收管理成本将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