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民族大学919运动生理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心力储备
【答案】心力储备是指心排出量随机体代谢需要而増加的能力。心力储备是评价心泵功能的有效指标。心力储备包括心率储备和搏出量储备,后者又包括收缩期储备和舒张期储备。
2. 激素的协同作用
【答案】激素的协同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活动都有增强效应,如生长素和肾上腺素都使血糖升高。每种激素产生的效应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与其他激素的作用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这对于各种生理活动的稳态的维持具有重要的意义。
3. 等长收缩与等张收缩
【答案】(1)等长收缩是指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长度不变的收缩形式。等长收缩时负荷未发生位移,从物理学角度认识,肌肉没有做外功,但仍消耗很多能量。
(2)等张收缩是指肌肉的收缩只是长度的缩短而张力保持不变,这是在肌肉收缩时所承受的负荷小于肌肉收缩力的情况下产生的。可使物体产生位移,因此可以做功。
4. 应激性
【答案】应激性是指机体或一切活体组织对周围环境变化具有发生反应的能力或特性。应激性的结果是使生物适应环境,可见它是生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形式。
5. 听力残障
【答案】听力残障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耳不同程度的听力丧失,听不到或者听不清周围环境声音及言语声(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者)。听力残障的视觉代偿较为明显,听力残障主要依靠视觉来收集外界刺激信息,其视觉注意和运动视觉都优于一般健全人,在手语和唇语等学习和交流中,这种视觉代偿有很大的发展。
6. 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
【答案】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是指儿童少年各项素质随年龄增加而增长的现象。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増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男女之间各项身体素质在12岁以前的差别不大,13〜17岁之间身体素质的性别差异迅速加大,女子逐年増长的平均值约为男子的50%。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加速期,身体发育的速度快、幅度大。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开始减慢。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増长结束,若不
进行训练,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7. 有氧适能
【答案】有氧适能是指人体摄取、运输和利用氧的能力。它是实现有氧工作的基础,故又可称为有氧工作能力,有氧适能水平愈高,有氧工作能力愈强。有氧工作能力是人体最基本的工作能力,人们的日常活动、劳动都属于有氧工作,均与自身有氧适能密切相关,在耐力性运动中有氧适能更是起着决定性作用。这些都说明,有氧适能在提高人体的适应能力和健康水平中是非常重要的。
8. 前庭反应
【答案】前庭反应是指当人体前庭感受器受到过度刺激时,反射性的引起骨骼肌紧张性的改变、眼震颤以及自主功能反应,如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恶心呕吐、眩晕出冷汗等现象的一系列改变。前庭反应中最特殊的是躯体旋转运动时引起的一种眼球特殊运动,即眼震颤。
二、简答题
9. 运动训练对肌纤维类型组成有什么影响?
【答案】(1)关于运动训练能否导致肌纤维类型转变目前还有争论。分别是:
①一种观点认为,肌纤维类型组成是先天决定的,不能通过训练和其他方法得到改变。
②另一种观点认为,运动员长时间系统地从事某一专项运动训练,可使肌肉结构和机能产生适应性变化,通过训练可导致运动员肌纤维组成发生适应性改变。
(2)不论运动训练能否改变肌纤维类型,但运动训练能使肌纤维形态和代谢特征发生较大的变化。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①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耐力训练可引起慢肌纤维选择性肥大,速度、爆发力训练可引起快肌纤维选择性肥大。
②酶活性改变
肌纤维对训练的适应还表现为肌肉中有关酶活性的有选择性增强,耐力训练可使与氧化供能有密切关系的琥珀酸脱氢酶活性较高,而与糖酵解及磷酸化供能有关的乳酸脱氢酶及磷酸化酶则活性最低。
10.比较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答案】(1)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2)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人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 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11.为什么儿童有氧和无氧工作能力都比较差?
【答案】(1)儿童少年有氧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
儿童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体内代谢过程比成人旺盛,消耗的多,但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的含量都比成人少,心肺机能较弱,有氧代谢能力差,故在长时间的活动时,工作能力受到代谢机能的限制,工作不能持久。
(2)儿童少年无氧工作能力比较差的原因
儿童少年负氧债的能力较差,同时剧烈运动时,血乳酸含量也较少,说明无氧代谢的能源物质储备少,限制了儿童少年对无氧耐力的适应能力,所以,儿童少年无氧工作能力也比较差。
12.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哪些特点?
【答案】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有以下特点:
(1)身体素质的自然生长
儿童少年各项身体素质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长的现象,称为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在不同年龄阶段,各项身体素质的增长速度不同,即使在同一年龄阶段,不同身体素质的发育速度也不一样。男女之间各项身体素质在12岁以前的差别不大,13〜17岁之间身体素质的性别差异迅速加大,女子逐年增长的平均值约为男子的50%。青春期是身体发育的加速期,身体发育的速度快、幅度大。性成熟期结束时,身体素质的増长速度开始减慢。25岁以后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结束,若不进行训练,身体素质一般不再进一步提高。
(2)身体素质发展的阶段性
身体素质发育有一定的阶段性。各项身体素质的自然增长包括増长阶段和稳定阶段。增长阶段表现为身体素质随年龄增长而増长,包括快速增长和缓慢增长阶段。在增长阶段之后身体素质趋于稳定,称为身体素质发育的稳定阶段。稳定阶段表现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素质发展速度明显变慢或停滞,甚至有所下降。女生的身体素质发育在快速增长阶段和缓慢增长阶段之间可能出现数年停滞的现象,称之为身体素质发育的停滞阶段。儿童少年的各种身体素质的发展趋势由増长阶段过渡到稳定阶段的年龄界限不完全一致,男女之间也有差别。男女身体素质发育的稳定阶段基本能保持到25岁左右。
(3)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
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各项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把身体素质增长速度快的年龄阶段叫做身体素质増长敏感期。以年增长率的均值加一个标准差作为确定敏感期范围的标准。年增长率等于或大于标准值的年龄阶段为敏感期,小于标准值的为非敏感期。
(4)身体素质增长的顺序性
在身体素质増长过程中,由于各种素质增长的速度不同,即出现高峰的时间有早有晚,表现在增长的顺序有先有后。在不受训练等因素影响的自然増长的情况下,男子从儿童到青年的整个过程中,速度、速度耐力、腰腹肌力量增大领先;其次是下肢的爆发力;臂肌静力性力量、耐力较晚。女子各项素质增长顺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7〜12岁期间,与男子的增长一致;而在13〜17岁期间,速度、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增长领先;其次是腰腹肌力量;臂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