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延安大学运动生理学(加试)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窦性心率
【答案】窦性心律是指以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活动。特殊传导系统中窦房结的自律细胞自律性最高,为正常心脏活动的起搏点,其他自律细胞正常情况下不表现其自身的节律性,只起着传导兴奋的作用,所以是潜在起搏点。
2. 灵敏
【答案】灵敏是运动者迅速改变体位、转换动作和随机应变的能力。它是运动员运动技能和各种运动能力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表现,其突出特点是当环境突然发生变化时,能够随机应变地完成动作,并能够创造出新的动作,以适应新的突变条件。灵敏可分为一般灵敏和专项灵敏。
3. 动脉血压与平均动脉压
【答案】(1)动脉血压是指血液对单位面积动脉管壁所产生的侧压力。动脉血压形成的条件有:
①有足够的血液充盈血管;
②心室射血和外周阻力的相互作用。
(2)平均动脉压是指整个心动周期内各瞬间动脉血压的总平均值,其数值较接近舒张压,约等于舒张压与
4. 外呼吸 脉压之和。
【答案】外呼吸是指外部环境与肺部气体的交换,即通过呼吸运动与血液循环,肺泡内的空气与毛细血管内的静脉血之间不断地进行气体交换,静脉血吸入氧,排出二氧化碳,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的过程。外呼吸包括肺通气(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两个部分。
5. 稳态
【答案】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动态平衡状态。内环境理化性质不是绝对静止不变的,而是各种物质在不断交换、转变中达到相对平衡状态,即动态平衡状态。稳态不是没有变动,而是通过调节机制能够消除不稳定变动而保持在目标值上。
6. 免疫防御
【答案】免疫防御是指机体防御外来病原微生物的抗感染免疫。在异常情况下若免疫反应过于强烈,可引起超敏反应。免疫功能过低或缺陷则表现为易受感染或免疫缺陷病。
7. 波尔效应
【答案】波尔效应是指氢离子浓度指数(酸碱值)以及二氧化碳分压对血红蛋白氧亲和力的影响效应,主要表现在:和血液中7农度增加,均可使氧离曲线右移,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减小;反之,则曲线左移,血红蛋白与氧气的亲和力增加。
8. 生长
【答案】生长是指生物体由小到大的过程即生长。多细胞生物体的生长,要从细胞分裂和细胞生长两方面来考虑。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增加,表现为组织、器官、身体各部以至全身的大小、长短和重量的增加以及身体成分的变化,为量的改变。单细胞生物的增殖也具有同样的关系。在细菌学的领域里,个体数的增加也称为生长
二、简答题
9. 何谓感觉的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各自特点及作用如何?
【答案】(1)特异性投射系统
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一类和第二类细胞群,其接受特定的感觉传入,发出纤维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区域,具有点对点的关系。功能是引起特定感觉并激发皮层发出传出冲动。
(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非特异性投射系统是指丘脑的第三类细胞群,其接受脑干网状结构上行激动系统的传入,经过多突触接替弥散地投射到大脑皮质的广泛区域,不具有点对点的关系。功能是维持和改变大脑皮质的兴奋状态。
10.简述肌肉力量的定义及其分类方法。
【答案】肌肉力量是指机体依靠肌肉收缩克服和对抗阻力来完成运动的能力。肌肉力量有多种表现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1)按肌肉收缩形式
根据肌肉收缩形式的不同,分为:
①静力性力量
静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等长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机体无明显的位移运动。
②动力性力量
动力性力量是指肌肉在动态收缩时所产生的力量,使机体产生明显的位移运动。它可进一步分为向心收缩力量、离心收缩力量、等速肌肉力量和超等长肌肉力量等。
(2)按表示方法不同划分
根据表示方法的不同,分为:
①绝对力量
绝对力量是指整体克服和对抗阻力时表现出来的最大肌肉力。
②相对力量
相对力量是指以体重、去脂体重、体表面积或肌肉横断面积等为单位,表示的最大肌肉力量。
(3)按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
根据表现形式和构成特点,分为:
①最大肌肉力量
最大肌肉力量是指肌肉进行最大随意收缩时表现出来的克服极限负荷阻力的能力。
②快速肌肉力量
快速肌肉力量是指肌肉在短时间内快速发挥力量的能力,爆发力是快速肌肉力量的常见表现形式。
③力量耐力
力量耐力是指肌肉长时间对抗最大阻力收缩的能力。
11.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防治。
【答案】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防治方法主要有:
(1)热疗
研究表明,热休克蛋白
痛和超微结构改变。
(2)静力牵张
在大负荷运动后,对参加工作的肌肉进行静力牵张,可有效地减轻肌肉的延迟性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关于静力牵张促进运动导致的延迟性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恢复作用的机理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按摩
大负荷运动后的肌肉按摩,可有效地促进肌肉酸痛和超微结构改变的恢复。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按摩产生的机械压力导致血流加快、肌肉张力减少和神经兴奋性改变。
(4)针刺
研究发现针刺和静力牵张能显著地促进离心运动导致的骨骼肌超微结构变化的恢复,其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12.比较真稳定状态和假稳定状态的区别。
【答案】(1)真稳定状态是在进行中小强度的长时间运动时,机体所需要的氧可以得到满足,吸氧量和需氧量保持动态平衡,能量供应以有氧代谢供能为主,很少产生乳酸和氧的亏欠,运动的持续时间较长。
(2)假稳定状态是在进行强度较大、持续时间较长的运动时,当进人工作状态阶段结束后,机体的摄氧量已达到并稳定在最大摄氧量水平上,但仍不能满足机体对氧的需求,运动过程中氧亏不断增多,无氧代谢供能占优势,乳酸水平升高,血液PH 值下降,运动时间不可能持久。
可对运动所造成的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在运动前(一般为24小时)对受试者进行高温预处理,可使肌肉中的热休克蛋白浓度增加,减轻骨豁肌延迟性酸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