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工业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628管理学(含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政府预算的原则是什么?
【答案】政府预算的原则包括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与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具体内容如下:
(1)传统强调民主政治监督的预算原则
传统预算原则的基本精神在于强化民主议会对政府行政部门的控制,其内容包括:
①公开原则。即政府预算内容应公开,让所有国民皆能充分了解政府的收支状况、财务计划及施政内容。
②明确原则。政府预算的收入来源及支出用途、项目与分类皆应明确。
③事前决定原则。即政府预算应在年度开始前,经由议会审议通过。
④严密原则。预算应对各支出项目产生约束力,并力求与将来决算的一致。
⑤限定原则。预算的各个项目相互间应有明确的界限,禁止经费相互流用,同时限定须在同一年度支出。
⑥单一原则。国家的财政收支应纳入一个预算内作综合表示,不得另有独立的预算,即预算须单一,不得重复。
⑦完全原则。所有收入与支出完全列入预算中,亦即不得有任何预算外的收支,以维持国家则政的完整。
⑧不相属原则。任何财政收入与支出,不得有个别相属关系,如以特定收入支应特定支出。
(2)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
基于预算的经济稳定、资源配置及行政管理等功能,提升行政绩效的预算原则更注重政府行政责任与行政职能的加强。其内容包括:
①计划原则。即政府所有预算皆应按照计划来编制,预算反映政府计划,两者具有密切关系。 ②责任原则。行政首长对于预算的责任是使行政机关的计划符合立法部门所反映的民意,并以最低廉的成本来执行计划。
③根据报告原则。预算的编制、立法与执行,均应根据政府各机关的财务及业务报告,而非盲目地任意决定预算。
④具备适当权力原则。行政机关为有效执行预算,必须具备执行预算的权限及执行职权的必要人员。
⑤多元预算手续原则。政府预算的手续,可依行政活动、下作计划的不同而有差异,无需强
求一致。
⑥自由裁量原则。对于政府各支出项目及内容,不宜制定的过分详细并限制留用,在不违反施政方针或目标下,可授予各机关自由裁量的空间,以便更有效率的使用资源。
⑦预算时间弹性原则。为充分发挥预算的经济稳定功能,政府施政计划的实施及经费支出时期,可随总体经济状况作必要而有弹性的调整,例如多年期大规模公共建设的资本性支出,即有其时间弹性的必要。
⑧预算机关关联原则。中央预算机关与各机关执掌预算及计划的部门,应相互保持充分联系、协调与合作的关系。
总之,预算的原则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将随着预算的时代功能及制度的演进而改变。
2. 你是如何理解电子化政府的? 电子化政府有何意义?
【答案】(1)电子化政府的含义
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讯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电子化政府的意涵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在政府管理中的应用程度而不断变化和扩展的。
(2)电子化政府的意义
①提高政府的决策理性和公共政策的品质。政府信息化,可使政府运用所获取和掌握的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发展诸领域的准确的、可靠的信息,以制定正确的决策,做出理性的判断及采取必要的行动,进而提升政府决策和公共政策的水准和质量。
②促进信息流通利用和平等共享。在信息社会中,信息就是力量和财富。政府是最大的信息收集者一信息源,若能充分利用此资源,实现政府信息流通和共享,必有助十国家的整体发展。
③提高政府的反应能力和社会回应力,扩大公民的参与。
④促进政府重组,节约行政成本,提高政府效率。政府信息化,必将对政府组织结构和运作方式发生变革和冲击; 政府信息化,促使政府的程序和办事流程更加简明、畅通; 政府信息化,节约了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 政府信息化,提高了政府机关的办事效率,凡此种种,均对政府效率的提高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
⑤公开政府信息,实现开放政府。信息公开是民主政治的基础,也是开放政府的根本。
3.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答案】对于一个公共管理者而言,成为一个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重要的,但有效性很难得到界定,一般地,有效性是经济、效率、公平、效能等的综合体现。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应具备以下基本特质:
(1)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
公共管理可能在某些层次是有效的,但却未必在策略层次上有效; 同理,在策略层次上或许是有效的,但却未必在其他层次上有效。因此,自我评估的训练甚为重要,因为公共管理者借此可
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便在策略执行时能汰弱留强。
(2)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是不令人讨厌的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是绝对不会令人讨厌的,因其必须具备相当丰富的知识并乐于学习,同时愿意与他人分享知识,并有一些工作之外的生活乐趣。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创造力,而创造力可能源于与问题无关的理念,而这些想法与概念最后皆能运用于解决问题。假若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具有创造力,而这些创造力又是以渊博的知识为基础时,那么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就绝对不会令人讨厌和厌烦。
(3)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追求美好的意志与周全的政治感觉
公共管理者不应是所谓的“狂热家型的官僚”,因为这样的人在积极推动某项运动时,只支持他们自己的狭隘政策而阻止其他任何的发展,常常引起冲突和仇恨,而公共管理者应为“政治家型官僚”,因为他们具有清晰的个人与政策价值,并将其运用于公共管理上,使其拥有远大的目光和高瞻远瞩、开阔的胸怀; 在制定政策时,亦能够超越自我利益,甚至于组织利益,以整个社会或国家的利益为重点。
(4)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
由于公共部门策略的执行往往旷日费时,甚至于要耗费大笔的经费,这就需要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耐心并坚持到底。
(5)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
策略性的公共管理的推动必须由对机关业务有全盘了解的管理人员掌理。因此,有效的公共管理者最好具有在不同部门,甚至不同机关的工作经验,这样,就可以使其在管理中能够充分了解和掌握各个部门的工作性质,在决策中能够通盘考虑,通盘打算。
(6)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以民众为导向
有效的公共管理者不仅要能与民众和睦相处,还要能了解不同民众的各种需求,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这样才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开放的、具有民主参与意识的管理者。
(7)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善于分析和思考
分析并不等于量化,公共管理者最重要的是具有分析的技巧和能力,这就是说,公共管理者并不是只具有作业研究、推论统计、线性规划等技能,而是必须有逻辑运用与结构性思考的能力。因为,现代公共管理强调分析,尤其是价值、判断、直觉、经验间的分析思考与分析工具的整合。
4. 何谓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有哪些主要活动?
【答案】(1)绩效管理的内涵
绩效管理是指是指收集绩效信息,进行绩效衡量,设计与执行有效管理,推动绩效不断持续改进的整体活动和过程。在公共管理活动中,绩效管理是指对公共服务或计划目标进行设定与实现,并对实现结果进行系统评估的过程。
(2)绩效管理的主要活动
绩效管理过程一般包括三个最基本的功能活动:①绩效评估。是指一个组织试图达成某种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