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心理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刻板印象

【答案】刻板印象指对某个群体及其成员概括而固定的看法。这种印象在同一地域或文化背景中人的相似性被概括地反映到人们的认识中并固定化时产生。其特征为:①具有极高的稳定性,难以改变,即使遇到相反的事实出现,人们也倾向于坚持它,并以之去否定或“修改”事实。②一般含有真实的成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人们了解和应付环境,简化人们的认识过程,起执简驭繁之效。③会导致人们认识僵化,阻碍人们接受新事物、新经验,常会造成认识上的过度概括化。

二、简答题

2. 人际沟通有哪些基本特点?社会心理学从哪些方面研究了人际沟通?

【答案】人际沟通是指个体在共同活动中交流思想、感情、知识等信息的过程。沟通主要通过言语、表情、副言语(包括音量、节奏等辅助言语和叹息、笑等类语言)、手势、体态、社会距离等实现。人际沟通是发展人际关系的前提与条件,具有协调、形成和发展社会心理的功能。

(1)人际沟通的基本特点

①沟通双方有各自的动机、目的和立场,都设想和判定自己发出的信息会得到什么样的回答,都处于积极主动状态。

②作为信息交流结果的沟通影响,只有在发送者和接收者掌握统一的编码体系的情况下才能实践,这不仅指双方有相同的词汇和语法体系,而且要求双方对语义有相同的理解。

③沟通伙伴处于不断的相互作用之中,刺激与反应互为因果。

④可能产生完全特殊的沟通障碍,这与编码与译码的差错无关,是社会性与心理性障碍。 (2)社会心理学对人际沟通的研究

社会心理学从人际沟通的特点、沟通条件、不同的沟通方式等方面对人际沟通进行了研究。 ①实现人际沟通须具备的条件:

a. 信息源。即发出信息的人,没有信息源,就无法进行人际沟通。

b. 信息。这是沟通的内容,无此,人与人沟通的必要性就不存在。

c. 信息渠道。这是信息的载体,即信息通过何种方式、用何种工具从信息源传递给接收者。 d. 接收者。信息为接收者所接收,这是沟通的根本目的。

②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际沟通分为以下几类:

a. 从发出信息的人与接收者的地位是否互变,可分为单向沟通与双向沟通。

b. 按沟通与组织的关系,可分为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

c. 根据地位的高低,可分为上行沟通、下行沟通、平行沟通。

d. 按沟通者之间相互依靠、联系的情况,可分为假相倚沟通、非对称性相倚沟通、反应性相倚沟通、彼此相倚沟通。

e. 根据群体沟通网络,可分为轴型沟通、Y 型沟通、链型沟通、圆型沟通。

f. 根据通讯渠道,可分为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语言沟通又可分为书面沟通与口头沟通。

3. 简述自我知觉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案】自我知觉理论(self-perception theory )是贝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用于解释个人理解自己的特性、偏好等。其要点包括:

①个体对自己态度、感情和其它内在状态的认识,部分是根据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和该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观察而推断出来的。

②个体是通过对自己的外显行为及行为发生的环境进行功能分析来获得自我知觉的。由于内在的线索是微弱的、模糊的,因此个体就要站在外界观察者的位置上依据外部线索去推断个人的内在状态。如果个体未受外部环境的引诱和约束,自由地做出行为,那么该行为就能真实地表达个人的内在特性;反之就不能代表个体内在的状态、特性或态度。

③自我知觉理论反对费斯廷格的用假设性的个人内心状态去解释人类行为的认知失调理论。贝姆认为个体的认知调整不是态度改变,而是产生了一种新的自我知觉。

4. 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三个时期来看,本门学科与人类社会实践、科学进展有何关联?

【答案】社会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大体经历了思辨期、经验描绘期和实验期。从社会心理学发展的这三个时期来看,它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1)在思辨期,也就是在哲学中出现并积累社会心理思想的阶段,正是人类社会的古代时期。人类社会一开始便伴随有许多的社会心理现象,如人们由于对自然的恐惧而形成宗教,而宗教又被用来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等等。在这个时期,社会生产力较为低下,人类社会实践水平较低,对自然和社会的哲学解释相对简单朴素,而社会心理学问题的最初提出则是来源于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先验论哲学观点。这个时期里,中外很多思想家都提出过许多著名的社会心理思想,虽然这些主张与论述有的颇为深刻甚至对后来社会心理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相对来说依然是较为零散和思辨性的。

(2)社会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发生在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的欧洲。这个时期也就是社会心理学发展的经验描绘期,是社会心理学孕育并产生形成最初学科形式的阶段。在这段时期里对社会心理学产生的有着极为重要影响的历史背景为:

①从17世纪的英国建立君主立宪政权,经过18世纪法国大革命,到19世纪德国资产阶级革命,这个时期为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生产力高速的发展,为社会心理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厚的社会基础。

②革命与生产力的解放,推动着技术革新与科学进步,如自然科学出现了三大发现:动植物细胞的发现、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的发现,以及达尔文进化论的出现,从而也推动着心理学和社会学的发展,也为社会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条件。

③资本主义的发展带来许多新的社会问题,如城市人口的骤增所引起的道德、犯罪与竞争等问题,工商业与贸易的发达所引起工人管理、了解消费者需求等问题,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起伏要求统治者了解舆论、群情和找到协调劳资关系和对付骚动的办法等。这样的社会现实也比较迫切的寻找合适的解决措施,从而使社会心理学的产生成为了必然。

(3)20世纪初期是社会心理学开始走向成熟并独立发展的时期。在这段时期里重要的历史背景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美国经济未受破坏而得到迅速发展,而另一方面也伴随出现经济危机和产生大量失业、罢工等社会问题,这样的现实情况为社会心理学开展问题研究提供了新的动力。

②行为主义与格式塔理论等心理学流派在这一时期兴起,特别是它们采用实验方法建立实证学科的设想很具吸引力,从而促使社会心理学家为克服方法论上的缺陷而展开实验研究的尝试,结果引起了这门学科的巨大变化与发展。

近几十年来,全球的社会心理学发展迅速,不仅研究成果累累,方法众多,课题广泛,且有许多发现,而且形成了众多新领域、新理论和学派。这也与人类社会实践水平大幅度提高、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有着紧密的联系。所以可以说社会心理学是伴着人类社会实践的进步以及科学的不断发展而发展的。

5. 沟通过程的倾向性与方式与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会有怎样的联系?

【答案】人际交往风格指人与人交往的倾向性行为方式和态度。沟通过程的倾向性与方式因人而异,可将其分为自我克制型、自我保护型、自我暴露型、自我交易型、自我实现型五种类型。它们与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呈现出对应的关系,具体体现在以下方面:

(1)自我克制型。他们常常孤立于别人之外、属于孤僻离群的人。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对待别人或接受别人的开放性偏低,反馈倾向也偏低。

(2)自我保护型。他们喜欢探究别人,评论别人。但是,他们进行反馈是用以防止自我暴露及遭致别人评论的防范措施。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给别人以反馈方面偏高,但是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方面的开放性偏低。

(3)自我暴露型。他们通过不断要求别人对他们的行为做出反应来迫使别人注意自己。而且,对于接收的反馈几乎没有实际想法。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在给予反馈方面偏低,而在对待别人及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很高。

(4)自我交易型。他们常常愿意给予反馈,而且当与之打交道的其他人持同样态度时是开放的,常把自己当作一个交易点或协商点。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给予反馈方面及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都属中等。

(5)自我实现型。他们能自发地提供有关自己的适量信息,寻求反馈,以建设性的和非防御性的态度提供反馈。持此种类型的沟通者的人际交往风格为:在给予反馈及在对待别人和接受别人的开放性方面都偏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