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南昌大学人文学院619新闻传播史论(1)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冲刺班模拟题

  摘要

一、名称解释

1. 现场报道

【答案】现场报道,是指记者在新闻现场边采录音响(画面)、边采访、边解说报道的形式,包括直播和录播两种播出方式。现场报道是主持人在新闻事件现场手持话筒将新闻事件的发生、发展向观众做口头叙述,同时通过镜头展示现场动态和环境。现场报道的特征是:主客观音响的同步性和不可分割性(主述与背景); 地点的不可变性; 即时性; 直观性与描述性。其优势是:有利于发挥广播短、平、快的优势; 有利于发挥广播的音响优势,能产生很强的现场感。短处是:地域跨度较大或时间跨度大的新闻内容,不适宜采用这种方式; 现场报道受报道形式的局限,往往容易表象化。

2. 新闻事实

【答案】新闻事实,是指构成新闻报道内容所必需的各种具体材料的总和。新闻事实来自客观实际,是从采访过程中获得的大量素材中提炼出来、具有某种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同时又是新闻题材赖以形成的基础。完整的新闻事实,既需要具有时效性、真实性、重要性和公众关注程度等特殊素质,也要求具备时间、地点、人物、发生发展过程、原因等新闻要素。

3. 消息结尾

【答案】消息结尾是指为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消息的结尾方法有其特殊性。它的特点是以事实结尾,事实该讲到哪里,消息就在哪里结尾,戛然而止,无需再加。结尾对消息而言也是重要的,好的结尾可以使主题更鲜明,使文章有回味的余地,甚至也有审美价值,还可以带来妙趣。

4. 新闻采访

【答案】新闻采访是指以采集新闻事实、进行新闻报道为主要目的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是新闻记者的主要工作内容,也是新闻传播全过程的开端和整个传播活动的基础。新闻采访是新闻领域的专门活动,必须遵守新闻传播规律和基本要求。主要着眼于迅速及时的采集、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仅要求视野经常遍及现实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而且要力求持续注视重大事态的发展变化。它卞要通过观察和访问获取新闻时事。新闻采访可分为个别访问、现场观察采访、蹲点采访、交叉采访、巡回采访。

5. 可读性

【答案】可读性是指具有可感受性。就是说一篇报道拿到读者面前,报道中的白纸黑字中不仅向读者传达理性的逻辑信息,即有用的信息,而且可以触动读者的感官,使读者阅读报道后不仅仅是得知了信息,而且能够“感受”到报道中的事实。

二、简答题

6. 何谓新闻背景? 消息为什么要加背景?

【答案】(1)新闻背景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背景是指对人物和事件起作用的历史情况或现实环境; 狭义的新闻背景是指新闻事实之外,对新闻事实或新闻事实的某一部分进行解释、补充、烘托的材料。

(2)消息添加背景的原因

①交待新闻背景,是消息写作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

消息,尤其是动态消息,往往是一事一报,如果不交待必要的背景,只孤立地反映事实,有时很难说明问题。一篇新闻作品能否成功,一半取决于新闻背景交待得是否充分、其安排穿插是否巧妙。消息主体的任务在很大程度上要由背景材料协助完成。

②新闻背景在阐明新闻事实、传递信息、揭示新闻主题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①运用新闻背景说明、解释对象,令新闻通俗易懂。

②运用背景材料揭示事物的意义,唤起社会关注。

③用背景进行对比衬托,突出事物特点、显示变化过程。

④以背景语言暗示某种不便明言的观点。

⑤借背景为新闻注入知识性、趣味性内涵,增加可读性。

③用背景材料介绍新闻中的人物,满足读者好奇心、阐释人物行为的合理性。

⑦累加同类事实,开阔读者视野。

7. 新闻人物的分类有哪些?

【答案】新闻人物主要分为两类:

(1)与事件有关的新闻人物

如解放军战士徐洪刚在公共汽车上面对歹徒的利刃挺身而出保护乘客,身负重伤。成为闻名军内外的“见义勇为”英雄。

(2)精英人物

新闻价值的要素中有一个要素:显著性。采写精英人物的目的,常常不是通过事迹彰显其先进观念或精神境界,而是因其成就、机遇的不寻常而关注其成功的原因,如报道他们的现代理念、超人的气魄和胆略、出众的才华甚至是难得的机遇等人生带传奇色彩的一面,与表扬先进、激励社会的典型人物报道有较大差别。

8. 新闻背景材料运用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答案】新闻背景材料若运用得好,可以解释、烘托和深化报道卞题,使新闻所包含的内涵更为明白显豁; 有助于突出新闻的特点,提高新闻的价值; 能代替作者的议论从而使新闻显得客观; 还可

以传播知识,为新闻报道增添情趣,增强新闻报道的可读性。

从某种意义上看,新闻背景材料与主要新闻事实的关系,就好比是绿叶和红花的关系。“红花虽好,尚需绿叶扶持”。有了新闻背景的衬托,新闻事实中所蕴含的精彩内容格外清楚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但是凡事都有一个限度,“绿叶”太多了,或许会把红花掩盖掉。所以在运用新闻背景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新闻背景一定要紧扣报道主题或主要新闻事实,要尽可能少而精,防止喧宾夺主。 凡是与报道主题关系小太紧密的背景材料,一定要坚决删除,不能东拉西扯、枝蔓横生,令读者舍本逐末。有些尽人皆知的背景知识就不必再写入新闻稿中。

(2)运用背景材料要有明确的针对性,回答读者关心的问题。

写新闻报道要研究读者对象,懂得读者心理。不同的报纸有不同的读者对象,他们的接受能力、对外界的关心程度和了解程度往往有较大的差异,因而在为不同的报刊写稿时,对于新闻背景的详略情况是有不同的要求的。同样一条科技新闻,发给科技报的稿子中有关的背景材料可以简略一点,发给晚报的稿子则应该更通俗、周详一点。写作时,无论如何都要设身处地为广大读者想一想,看看他们想知道什么,还有什么不清楚、不理解的地方,需要利用背景材料作出说明、注释或解释。

(3)灵活穿插新闻背景材料。

新闻背景材料在消息中的位置是灵活的,它是新闻的从属部分,可以独立成段,也可以灵活穿插在新闻导语、新闻躯干或结尾之中。如何安排和穿插,完全根据此消息的内容和结构布局的需要而定。一般而言,穿插在导语中的往往是对比性材料; 穿插在新闻躯干和结尾中的,往往是注释说明性材料或分析解释性材料。凡是用于穿插的背景材料,一般只是一两句话,有时甚至只是一些简单的句子成分。

9. 怎样才能写好新闻背景?

【答案】能否写好背景,第一取决于材料,第二有赖于技巧。总体而言,背景写作应当遵循为主题服务、少而精的原则,文字也需力求简洁生动。

(1)要精选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与新闻事实有关,是可以用来为新闻事实服务的形形色色的实有之事。选择背景材料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明确目的,抓住重点

决定背景选材的主要因素是事实本身的“疑点”、读者兴趣、新闻主题。新闻背景在新闻作品中的任务与作用是多种多样的。即使在同一篇新闻中,有时也要调动各种不同的背景材料说明和烘托新闻事实。这样,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一定要明确目的,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以免出现漏洞。

②注意背景材料的广泛性、多样性

新闻的本源一一社会生活具有无限的丰富性,用来说明新闻事件的背景性材料也是如此。为把新闻写得多姿多彩,增强背景的帮衬效果,记者在选择背景材料时应当不拘一格,旁征博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