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专硕]之《新闻写作教程》考研内部复习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通讯感性素材采集的渠道有哪些?

【答案】一般来说,感性素材来源有以下三个渠道:

(1)记者的现场观察

现场材料很多来自记者的悉心观察和记录。是否及时地赶到事发现场,目睹新闻事件或等待新闻事件的发生,取决于记者的现场观察能力,更取决于记者的现场意识。

对于记者来说,对较重大突发性事件的现场采访,是可遇不可求的。能够在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赶到事发地点采访的概率是很低的。记者大多只能“闻风而至”。而对于大多数预知事件,如某种特殊天文现象的出现,某些重大活动,如运动会、大型会议等,记者完全有可能在事件发生之前做好充分准各,并及时赶到现场。

还有一种现场观察,是事件发生后的弥补性现场采访。这种采访一般不是预知的事件。记者闻风而至时,已时过境迁。但事件却为广大读者所关心。如果不报道现场情景,会令读者大失所望。例如,车祸发生后看现场; 凶杀惨案过后访惨案现场; 水灾过后再现被冲毁的家园等。对于这种有弥补性质的现场采访,如果注意观察、验证、捕捉事发当时的现场情景,事件过后的遗留痕迹以及及时采访当事人、见证者,同样可以起到“再现”现场的作用,使人产生触景生情、如临其境之感,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记者将科技手段运用到采访中,如用照相机拍摄现场帮助回忆、记忆; 用录音机记录采访对象谈话内容,记录眼见的画面和文字; 或利用摄像机拍下现场及事件过程,然后参照录下的画面写作。这些都使记者增添了观察能力和记录能力,掌握丰富的感性材料,有利于写作时“再现”现场,使作品的可读性增强。

(2)记者的体验式采访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体验式采访可以促使记者获得、加深理解和感受,增强记忆。有经验的记者,常常会千方百计地深入社会,接近采访对象,与采访对象共同生活,参与采访对象的工作,在现场访问中体验,在体验中观察记录,所得的不仅是详细的事实、材料,而且有记者因体验而获得的感受,因感受而引起情感的变化,又因情感的变化与事实的融合而达到对客观事物更深刻的认识和对细节材料的敏感捕捉。

(3)记者的访问

记者要得到生动的材料,如果己无现场可访的话,靠访问当事人来获取材料便是必走的途径了。访问不仅要求记者有较强的观察和现场捕捉能力,而且要求记者有较强的交往能力。

在访问中获取感性材料是一项艰巨任务。

①记者与很多人打交道,双方开始都有陌生感,与陌生人谈话很难放开,也难深入;

②访问对象在接受采访时,所做的事已经成为过去,激动的细节已时过境迁,而且很多人并非懂新闻规律,不懂得什么样的材料才是感人的、才是记者需要的。因此,许多采访对象在回答提问时,喜欢概述,泛泛介绍事J 清梗概,表明自己的态度,至于细节,当时说的话,当时谁在现场,是什么状态等,因为缺少回忆的情景气氛,很少在主动表述之列。而这些恰恰是最好的感性素材。

为了克服这个难点,有些记者常用的方法,就是“触景生情”,即把对象带到曾经历过的地方去采访。写什么事,最好在新闻发生地采访,如采访售票员最好在公共汽车的售票台边上,而采访体操运动员最好在鞍马旁。这在人物访问中特别重要。见证人到了现场,思维记忆都被周围场景激活,细节较容易回忆,情感较容易流露,睹物思人,睹物忆事。有时,一张照片、一幅图画、一个旧物品、一种景色、一个熟人的名字、一段旋律,都可以引起当事人或美好或痛苦或酸或涩的回忆。

2. 实现新闻报道的具体真实的要求有哪些?

【答案】新闻传播的真实性,是指新闻报道与所反映的客观现实的相符程度。对于真实性科学含义的理解,大致上有三个层次,事实真实,又称具体真实和细节真实是第一个层次的真实。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一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其中又包括:

(1)新闻报道中相关的新闻事件的主要新闻要素,即新闻写作中所说的“五个W ; ,诸如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缘故,都要引之有据,确凿可靠。

(2)不仅新闻事实的要素完全真实,而且对这些要素的细节描绘,也要有根有据,不允许有丝毫“合理想象”或“笔下生花”。比如写到人物,关于这个人物的姓名、性别、年龄、外貌、职业、语言、动作、内心世界的活动等等,都必须持有相关素材,令人信服。

(3)新闻报道中引用的一切资料,也要求有可靠的来源,如信件、日记、笔录、作品、录音、传真、电子邮件等必要时要有明确的交代。

事实真实是最起码、最基本的要求,这种真实要求遍及新闻传播的全部事实,事实的一切层面,每个层面的所有细节。因此,事实真实,也可称之为“细节真实”,这是确保新闻传播完全真实的基础。这一层次都做不到的话,就逞论下面层次的要求了。

二、材料题

3. 采写一篇消息。

【答案】示例如下:

外媒称谷歌否认将退出中国

(路透社上海1月17日电)谷歌公司同中国政府的紧张关系己经进入了第二周。有人曾猜测,出于对网络间谍的担忧,谷歌已经决定退出这个世界上最大的互联网市场。

但谷歌对此予以否认,并称自网络攻击事件发生以来,该公司仍然在对其内部网络进行检查。 谷歌还表示,它将在未来几周与中国政府进行对话。

谷歌事件很有可能成为影响中美关系的另一因素。两国关系己经因双方在人民币汇率、贸易

保护以及美国对台军售等问题上的争执而变得十分紧张。

瑞士银行分析师王津津(音)也认为,谷歌发出的这一威胁破坏了‘已同广告客户之间的关系,它的广告客户将会转而投入百度的怀抱。

(文章来源:《参考消息》)

4. 请你结合自身兴趣,任选角度,就最新发生的事件撰写一篇网络新闻,字数不限。

【答案】参考例文

发改委称二季度通胀将保持“温和”

[财新网](记者王晶16日发自北京)国家发改委认为,2010年二季度物价总水平出现大幅上涨的可能性较小。

4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11.9%,居民消费价格(CPI )同比上涨2.2%0

国家发改委在其官方网站发文称,一季度中国宏观经济继续回升向好,价格运行总体平稳。 对于二季度的通胀趋势,发改委的文章认为,二季度新涨价因素将有所减弱,但由于翘尾影响增加,CPI 累计涨幅会略高于一季度,初步预计上半年累计涨幅2.5%左右。

国家发改委预计,_季度工业消费品价格将稳中下降,这是因为工业消费品产能充足,市场竟争充分,有利于制约价格上涨。

国家发改委还强调,西南旱情对粮油价格影响有限,因为受灾地区不是粮食和油料作物主产省,加之粮食、油料库存充足,旱情对国内粮食和食用植物油价格影响较小。

对于水电油气等政府管理商品和服务价格调整对CPI 影响,发改委认为,这种政府管理价格调整的时机、节奏和力度是可控的,且其占CPI 权重较小,对“CPI 影响不大”。

不过,对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振荡走高,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表示担忧,认为这“加大了输入型通胀的压力”。

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较快,但CPI 上涨})昌度并不高,能否判断中国经济一季度出现过热? 瑞银证券中国经济学家汪涛认为,现在应该跳出按CPI 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传统方式,要吸取美国的教训,看实体经济是否有很强的需求。她预计,2010年中国GDP 可能增长10%,从二季度起,中国将开始加息并重启人民币升值。

5. 根据你对范长江先生生平或作品的了解,写一篇通讯稿。

【答案】(范文示例)

那年,中国的西北角

那年,也是这样冰冷一样的冬季,偶然的一个机会,在图书馆翻到了一本泛泛发黄的书,《中国的西北角》,也许是那年开始,对于旅行有了史深一层的淦释,‘懂得了游走不冉是单纯的漫无目的。

那是一个冬雨的季节,窗外的浙渐沥沥和阵阵的寒气,从破了的窗子里飘进,坐在磨得发旧的书桌前,一边冷的发抖,一边跟随范长江先生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三十年代,那个满目疮咦的贫瘾的土地,当年,正风华正茂的范长江来到了那个抗战初期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经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