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819公共政策学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公共政策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分析是指综合地运用各种知识和方法来研究政策系统和政策过程,探求公共政策的实质、原因和结果的学科,它的目的是提供政策相关知识,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其具有下列儿个基本特征:
①公共政策分析是一个跨学科的、应用性的研究领域;
②公共政策分析既是方法论,又是艺术;
③公共政策分析涉及从问题发现到问题解决的整个政策过程;
④公共政策分析不仅是描述的,而且也是规范的。
2. 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3. 标准差
【答案】标准差又称均方差,是各数据偏离平均数的距离的平均数,它是离均差平方和平均后的方根,用σ表示。标准差是方差的算术平方根。标准差能反映一个数据集的离散程度。平均数相同的,标准差未必相同。标准差又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如下:
标准差是一组数值自平均值分散开来的程度的一种测量观念。一个较大的标准差,代表大部
分的数值和其平均值之间的差异较大; 一个较小的标准差,代表这些数值较接近平均值。
4. 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答案】阿罗不可能性定理是指如果众多的社会成员具有不同的偏好,而社会又有多种备选方案,那么在民主的制度下不可能得到令所有的人都满意的结果。该定理是由1972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J. 阿罗提出的。阿罗对多数票规则往往导致投票悖论进行了研
究,意在证明是否存在一种政治机制或社会决策规则,能够消除这种投票悖论现象,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我们排除了人际效用的可比性,而且在一个相当广的范围内对任何个人偏好排序集合都有定义,那么把个人偏好总合为社会偏好的最理想的方法,要么是强加的,要么是独裁的。”即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成社会偏好。阿罗的这个结论后来被称为“阿罗不可能定理”,又称“阿罗悖论”。“阿罗不可能定理”的意义在于,它表明在集体行动中无论采用何种加总个体意见的方式都是存在缺陷的。作为该缺陷的一个结果,所有民主方式中的投票过程都潜在地具有被操纵的可能性。
5. 取舍理论
【答案】取舍理论来源于正统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家在分析经济政策或经济目标时,通常把现有资源假定为有限的和固定的,若他们面临多项政策或是多重目标的选择,那就必须要有所取舍,采取某项政策或是目标,就必须要舍弃其他选择。
6.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简答题
7. 应如何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政府工具)是指政府治理的手段和途径,是政策目标与结果之间的桥梁。政策工具可以分为市场化工具、工商管理技术和社会化手段三类。
(1)市场化工具。指政府利用市场这一资源有效配置手段,来达到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目的的具体方式。民营化、用者付费、管制与放松管制、合同外包、内部市场等都可以用来帮助政府达成政策日标。
(2)工商管理技术。指把企业的管理理念和方式借鉴到公共部门中来,吸取有效经验达成政府的政策目标,它包括战略管理技术、绩效管理技术、顾客导向技术、日标管理技术、全面质量管理技术、标杆管理技术和企业流程再造技术等。
(3)社会化手段。指政府更多地利用社会资源,在一种互动的基础上来实现政策日标,如社区治理、个人与家庭、志愿者组织、公私伙伴关系等。
8. 举例说明问题界定的方法。
【答案】界定问题的技术和方法有:
(1)边界分析。边界分析是问题界定的一个重要方法,它由以下三步构成:①饱和抽样; ②问题陈述的启发; ③边界估计。
(2)类别分析。类别分析是一种澄清概念—即那些用来界定和分类问题情景的概念—的技术。类别分析有两种基本程序—逻辑划分和逻辑归类。所谓的逻辑划分是指选择一个类,并将它分解成其构成因素; 相反的过程则是逻辑归类,即把许多情况、事物和人组成一个更大的团体或类别的过程。
(3)层次分析。层次分析是一种查明问题情境的可能原因的技术。层次分析帮助分析者分清三种原因:可能的原因、似真的原因和行动的原因。
(4)综摄法。综摄法是一种促进对类似问题认识的方法。综摄法表示对类似性的广泛研究,它帮助分析者在构造政策问题时创造性地运用类比方法。
(5)头脑风暴法。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产生某些有助于查明和概念化问题情景的思想、目标和战略的方法。它最初是山奥斯本设计用来加强创造性的一种手段,可以用来产生大量的有关问题的潜在解决办法的建议。
(6)多视角分析。多视角是一种系统地采取对问题情景的个人的、组织的和技术的视角,以获得关于问题及其解决办法的真知灼见的方法。作为一种取代在计划、政策分析、技术评估、社会效果评估及其他领域中被绝对强调了的所谓的理性技术途径的方法,多视角分析被明确地设计来处理结构不良的问题。
(7)假设分析。假设分析是‘种旨在取得有关政策问题的冲突着的创造性综合的1种技术。它是问题构造中一种最具有综合性的方法,因为它包含其他的程序(方法)的应用,并可以集中于团体、个人或同时集中于这两者。
(8)论证图示。假设分析的一个重要技术是应用图表展示,以构造政策争论因素的重要性和似真性的图画。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在两个序数标尺上评估这些因素—理山、支持和反驳。(9)问题文件法。问题文件法是由计划一规划一预算系统在州和地方财政项日的应用而形成的一种界定问题的综合性方法。它被奎德当作发起一项政策分析的基本方法。
9. 政策分析的基本构成因素有哪些?
【答案】政策分析主要包括以下七个基本因素:
(1)问题
问题是一般科学发现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政策分析的逻辑起点。政策分析中的问题是指政策问题,即政策分析者所要分析、研究或处理的对象。政策分析所要处理的问题是公共问题,而非私人问题。一般地说,那些影响全社会或相当部分社会成员的问题是公共问题。
(2)目标
目标或目的是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或达成的东西。其中一个困难是弄清楚决策者真正所要达成的日标。因为这些目标往往被决策者以抽象的语句或笼统的方式所陈述或隐含,以至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