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吉林大学西方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考研复试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契约论国家起源说

【答案】西方的社会契约论,是对国家和政府的起源的一种比较流行的解释。洛克认为,人在自然状态下,自由、平等、财产都是人们的自然权利。但自然状态缺乏公共的裁判者,所以当它的成员受到损害时,得不到申诉和裁决。于是人们通过社会契约组成“公民社会”,借助法律来保护和约束人们的自由,保护人民的财产权利。政府就是应保护财产的需要而产生的。卢梭也持类似看法,著有《社会契约论》,专门讨论国家和政府的起源问题,但是社会契约论也不能科学地解释国家和政府的起源。

2. 选区

【答案】选区是由法律规定选举代表或议员时划分的基本单位。选区通常分为大选区和小选区两种,大选区指每一选区选出2名以上代表,小选区指每一选区选出1名代表。中国选举法规定,选区可以按居住状况划分,也可以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和工作单位划分,选区大小按每一选区选出1~3名代表划分。

3. 府际关系

【答案】府际关系是指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关系网络,它不仅包括中央与地方关系,而且包括地方政府间的纵向和横向关系,以及政府内部各部门间的权力分工关系。府际关系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架构,不同的府际关系模式将会导致不同的国家治理绩效。

二、简答题

4. 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有哪些作用?

【答案】人民代表大会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主要包括:

(1)人民代表大会是代表和反映民意的主要渠道

人民代表大会作为由各党派、各阶层、各地区、各民族、各行业的人员组成的代议机关,它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人大代表大多来自基层,他们平时和群众生活在一起,熟悉基层情况,了解群众心声。人民代表除在全体会议上反映民意外,还可以通过其它多种管道联系群众、反映民意。

(2)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主要途径

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在于议会政治。它通过议会将民意聚合、提炼并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并以此作为规范行政行为和司法行为的依据,尽管现代国家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民主化,如全民公决、新闻言论自由、地方和基层自治等,但议会仍然是实现民主和保障公民权利的最主要途径。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完善宪政民主,应该是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最为核心的内容。

(3)人民代表大会是政府权威合法化的源泉

在现代社会,政府权威的合法性来源主要有两种途径:一是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政府,政府对选民负责,政府存在以选民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选民授权为依托;二是由人民选举产生议会,再由议会产生政府,政府对议会负责,政府存在以议会信任为依据,政府权威以议会授权为依托。目前,中国各级政府还未能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而是由各级代议机关间接选举产生,人民代表大会也就成为政府合法性的基础和依托。

(4)人民代表大会是实现国家整合的有效组织形式

中国是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的多民族国家,为实现民族国家的有效整合. 它客观要求在政治制度上建立起一套既能体现人民民主权利,又能维护国家统一的有效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的组织形式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能够表达和整合各地域、个阶层、各职业、个民族人民的利益和要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和军队的代表组成,全国各少数民族不论人口多少,都至少有一人参加全国人大的工作,地方各级人大都有少数民族的代表参加。

(5)人民代表大会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机制

实践表明,议会政治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政治运行方式。议会具有多元包容性,各政党、各阶级、各阶层、各民族的精英人士及其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可以通过议会政治进行公开的政治辩论和竞争。比起政变、恐怖、暴力等非法斗争,议会斗争要文明得多;比起集会、游行、示威、罢工等群体行为,议会斗争要规范得多。人民代表大会为社会的多元利益诉求提供了表达管道,为沟通政府与社会联系、制定有效的公共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随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逐步完善,它将使政府有所约束、公民有所遵守、社会有所规范、国家有所秩序,为社会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5. 中国宪政建设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案】宪政建设的内容:

(1)经济建设。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升社会主义国家综合实力和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增强宪政建设的经济基础。推行改革,进行宪政建设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支撑和保障。

(2)法制建设。制定良法,维护宪法权威。宪法是宪政的基础,因此要推进宪政建设,制定良好的宪法是前提。这就要求无论宪法的制定必须具有正当性、科学性,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体现人民的主权。同时除了要有宪法的存在,还必须确立宪法的权威性。此外,积极推行具体法律的立法,使有法可依。

(3)执政党建设。加强和改善在宪政体制下党的领导。依法治国,要求推进党在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上进行转变。加强党的领导是依法治国、推进宪政的根本保证。

(4)政治制度建设。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度,政治协商制度,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建立社会主义人民民主。

(5)司法制度建设。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与建立违宪审査制度,完善宪法监督,使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能及时得到纠正。

(6)文化建设。推进公民教育,培养宪法意识,我国的宪政建设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天,宪政在还没完全实现,这与宪政在公民意识中较为陌生有很大关系。

总之,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宪政受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条件的影响和限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既不能因为当前宪政建设的条件不是很成熟而对我国的宪政建设失去信心,更不能借口条件不成熟实行“专制”。在我国宪政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尤其要警惕盲目冒进、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观点和作法,这不仅不能促进,反而会阻碍甚至断送中国宪政建设的美好前景。

6. 人民政协的性质和职能。

【答案】(1)人民政协的性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即人民政协或政协)就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进程中,结成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人民团体、少数民族人士和各界爱国人士参加的,由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组成的,包括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国外侨胞在内的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2)人民政协的职能:

①政治协商

政治协商是对国家和地方的大政方针以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在决策之前进行协商和就决策执行过程中的重要问题进行协商,它有两个方面的特点:

a. 它是由各方面采取各种形式进行事先协商,经过充分讨论,达到认识上大体的统一; b. 它不属于国家政治制度中的一种法律程序,对各种方案不进行简单的表决形式。

②民主监督

民主监督是对国家宪法、法律和法规的实施,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通过建议和批评进行监督。政协对国家事务与社会事务的监督,实质上是一种有组织地反映各方面意见和建议的准权力性监督

③参政议政

参政议政是各民主党派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以及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反映社情民意,通过报告、提案、建议等其他形式,向中国共产党和国家机关提出建议和意见,其主要体现在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等等。

7. 中国民主党派有哪些?

【答案】中国民主党派是一个特定的专有名词,它是指为了反对专制独裁,要求民主自由,联合国内力量,抵抗外来侵略,在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和抗H 战争时期形成的,并与执政党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一些政党组织的总称。

中国民主党派共有八个: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九三学社、台湾民主自治同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