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923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何谓公共服务的民营化? 公共服务民营化有哪些主要类型?
【答案】(1)公共服务的民营化的含义
公共服务的民营化是指由市场或民间部门参与公共服务的生产及输送的过程,即政府部门通过契约外包、业务分担、共同生产或解除管制等方式,将部分职能转由民间部门经营,政府只须承担财政筹措、业务监督,以及绩效成败的责任。
(2)公共服务民营化的类型
公共服务民营化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
①撤资。撤资是指把公营事业或资产移转到民间。这种移转型可经由出售、无偿移转及清理结算等策略进行。而出售及无偿移转的对象可以是事业机构现有的员工、产品的使用者或服务对象、社会大众,以及市场上现有的其他私人企业,或事业机构原有之所有。而对于经营绩效不佳的公营事业,则可通过削减预算、关闭工厂,以及出售资产等方式使之退出市场。
②委托。政府部门委托私营部门部分或全部财货与服务的生产活动,但政府继续承担监督的责任。政府委托外包的形式有:
a. 签约外包。即政府将部分货品或服务委托请民间提供办理。
b. 特许权。指由政府提供给私营部门,如水电、瓦斯及交通运输业者经营权,但政府保留“价格率之核准权”,而费用由使用者付费。如申请者超过一家,则可在竞标的情形下,由民众、政府共同决定核准权。
c. 补助。即由政府通过免税、低利贷款、直接补助等形式,以形成“诱因操作”
d. 抵用券。山政府核发给有资格使用的民众,以指定消费某类货品(如食物、房租)。通常社会福利救济就是通过此种方式来实施。
e. 强制。是由政府以命令的方式要求私营部门支付强制性的服务,如失业保险金,即是由私营部门为支付分担或共同承担若干社会安全责任。
③替代。替代是指政府所提供生产或服务不能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而由民间私营部门替代政府提供某种生产或服务,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替代的形式包括:
a. 功能不足之替代。如当社会治安日趋恶化,而警力又明显不足时,就可由民间保安公司替代。
b. 退离之替代。由于私人企业规模及市场占有的逐渐扩张,公共部门缩减规模及资源的投入,以利私人企业的发展。
c. 放松管制之替代。即经由法令的修订,允许私人企业,对原本由公有独占的市场环境进行
竞争和挑战。
2. 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有哪些主要的影响? 它是如何促进公共管理的变革的?
【答案】(1)信息技术对公共管理产生的主要影响
①公共管理环境的优化。公共管理的发展和公共组织的变革,常常由环境的变化而引起。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共管理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迁,从而引起公共管理系统的深刻变革。
②公共管理价值观的重塑。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民、尤其是普通民众参与政治决策和公共管理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机遇。信息的开放和透明度的增强,使公民对政治和公共管理事务的了解日渐增多,对传统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观发出挑战,取而代之的是公平正义与公共管理效率并重,这是信息社会公共管理发展的大势所趋。
③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对信息的提取、传递、储存和处理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速度提高。公共管理部门可以通过信息网络充分占有决策信息,整合社会利益要求。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公共管理处于一种网络组织的状态,公共管理决策者和执行者能够更好地与普通民众沟通。
(2)信息技术促进公共管理变革的方式
①公共管理组织结构的扁平化与网络化。信息社会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将对现有的金字塔型和科层制组织结构进行重造,并积极创造新型的组织。扁平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的联系、沟通与协作,支持与目标联系; 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的开发。扁平的公共管理组织结构适应信J 息技术的应用,适应动荡的、多变的和复杂的环境,适应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
②公共管理权力结构分散化。在信息技术革命的冲击下,传统的控制型权力结构分崩离析,被分散化的权力结构所替代。公共管理权力的分散与下移、决策权与执行权分离,有利于公共管理系统机动灵活地应付多元化、复杂化的公共管理环境与公共管理需求。此外,就公共管理民主化的实质而言,公共管理权力来源于人民,公共管理权力的扩散,有利于还权于人民,让人民直接参与公共事务的管理,这正是公共管理民主化所追求的终极目标。
③公共管理决策结构的交互式发展。在信息社会,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可以对高层的公共管理决策直接发表意见,公共管理部门之间也可以加强联系。网络也可将各部门的决策情况列在一起,让公众进行选择从而形成交互式的公共管理决策机制。同时,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公共管理决策的科学化与民主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与制度支持。
④公共管理主体的虚拟化。在信息社会,信息网络使公共管理行为的范围几乎不受限制,它把人的交往空问扩展到整个地球和结成网络的群体之间。在虚拟社区里,人们可以直接参政议政,民主的气氛更为浓厚,民主变得更为直接、更为真实。
3. 简述电子化政府的特质。
【答案】电子化政府是指政府有效利用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通过不同的信息服务设施(如电话、网络、公用电脑站等),对政府机关、企业、社会组织和公民,在其更方便的时间、地点
及方式下,提供自动化的信息及其他服务,从而建构一个有回应力、有效率、负责任、具有更高服务品质的政府。具有以下特质:
(1)倡导科技领先
政府要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并将其整合到政府管理中去,从而实现政府管理的目标。
(2)政府信息的公开和可获得性
政府信息化,意味着政府信息的公开化,政府有责任和义务以更便利的方式,以更易理解的语言,让民众能够容易地获得政府的信息,从而创造更高的附加值。
(3)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
政府信息化的目的在于建立起政府机关、企业与民众之间的互动机制,经此互动机制,公民可以获得政府的信息与服务,而政府亦可犷解民众的合理需求,从而促使政府更有回应力和责任感。
(4)更有效率
政府信息化的目标之一,在于通过信息化的过程,改变传统的政府组织形式,使行政程序简单化、统一化,政府业务电脑化、网络化,从而提高政府的效率。
4. 分析民主行政价值和科层价值的区别。
【答案】传统官僚组织(科层制)确实是一种进行管理的有效工具,但它与民主管理的理念却存在着一定的冲突。
(1)从民主发展的过程来看,政治科层化所造成的精英统治、权力集中,与民主多数统治的原则是相背离的。民主的政体必须坚持被统治者同意的理念,但作为行政权力核心的科层文官却非经选举任用,他们只对科层体系负责,小受选民控制。再者,科层组织的集权结构,更能有效组织力量和资源,而多元化的、分散的政治主人,确实难与其相抗。
(2)科层可以轻易地将所有的公众问题转换为行政技术予以处理,并以其理性中立的形象赢得民众的信任,从而展开与政治体系的对抗竞争。科层更能利用政务首长的专业知识限制,发挥其行政运作的战略地位,创造机关内部的“矮化政治”,借以谋取集团私利,而这种科层政治化的事实,外人是难以认识的。所以,科层政治化的结果,使科层的价值取向与民主行政的价值取向相背离。
(3)科层的价值取向与民主行政的价值取的具体区别
①民主行政的价值与科层价值的区别,如表1所示。
表l 民主行政的价值与科层制价值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