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公共管理学院923公共管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矫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策略有哪些?

【答案】矫正政府失灵与市场失灵的策略有:

(1)市场的自由化、促进化和活泼化

①市场的自山化。指政府对已经存在的市场管制予以解除,让更多的参与者加入,使其充分竞争,让市场的供需法则能够充分运作。市场自由化的方式有解除管制、民营化和合法化。

②市场的促进化。指原本的市场机制不存在或者失灵,即没有价格机制能够促进有效的交易,政府提供价格措施,使市场机制发挥作用。市场促进化的方式大致有两种:一是利用价格机制分配既有的财货,建立既有财货的财产权; 二是创造可以市场化的财货。

③市场的活泼化。指对财货的重新分配。原有的市场虽有供需双方,但市场机制运作不佳,政府因此采取措施激发市场的功能。

(2)诱因机制与政策

①供给面的赋税手段。指对于外部不经济的生产者征收产出税,如根据排污量征收排放费:对于进口货物征收关税。

②需求面的赋税手段。指对于外部不经济的财货课以货物税或消费税,如对酒、烟的征税; 对公共财使用者征收使用费,如高速公路的通行费等。

③供给面的补助手段。指对于外部经济的生产者给予相对的配合补助款; 此外减免赋税也是一种手段。

④需求面的补助。如发放代金券,让消费者到市场购买特定的财货或服务。

(3)政府管制

政府管制是指政府利用法规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期符合政府的要求。在自由市场体制下,产品的数量、价格均由市场机制来确定,当政府采取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措施时,政府便是通过“有形的手”来影响市场的利益分配。政府管制的目的在于维护公共财的正常运作,防止外部成本的产生,消除信息不对称,维护平衡与防止偏差行为。

(4)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

①非市场的供给机制与政策的情形

a. 民间不能办理的事,政府提供(如军事、外交);

b. 不宜由民间办理的事情,由政府提供(如公用工业);

c. 民间不愿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如社会救济、义务教育);

d. 不应由民间办理的事,由政府提供(如税收、制币等)。

②政府以非市场供给的方式

a. 政府直接供给。指由政府部门直接生产及分配公共产品。

b. 政府间接供给。指由政府设定独立的机构来负责产品与服务的提供或者通过外包的方式提供服务。

(5)社会保险及社会救助机制与政策

①社会保险的目的在于保障被保险人或受益人生活安定,使其在遇到事故、收入中断或收入减少时,不但可以获得补偿,而且能够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平。社会保险是一种强制保险制度。凡按法令规定应投保的国民一律参加,并无选择余地,就是讲,保险的对象为社会大多数人。

②社会救助以老弱残障孤苦无依无靠者为主要对象,传统上,社会救助以私人、慈善机构和地方政府为主,如今已成为各级政府的重要功能。社会救助范围包括生活救济、医疗补助、急难救助、灾害救助以及对无家可归的人的救助等。

2. 简述跨越功能的团队。

【答案】跨越功能团队的领导者具有完整的权力指挥其成员,团队内的事务主要山团队成员自己沟通协调,并没有正式的权威来统辖。跨越功能的团队其生命周期较短,当任务完成后,团队便解散,其成员则因新任务或新计划与其他专家组成新的团队,团队的成员可以随着任务的变化或需求而变动。

通常跨越功能团队领导者的来源包括:①由主管部门的高层人员担任; ②由受团队活动影响最深切的部门担任; ③由参与团队的各部门人员轮流担任; ④在功能性部门之外另聘请方案管理人担任。

跨越功能团队的领导者必须具备以下条件:①团队的领导者为组织中拥有较高声望者; ②团队的领导者拥有较高深的专业知识; ③团队的领导者对于计划方案的预算具有控制权; ④团队的领导者比其他成员拥有较多的资讯。

跨越功能的团队虽然能够使组织较迅速地回应环境的变化与顾客的要求,使决策的制定更能够接近顾客与掌握最多信息的人,但是,这势必会降低决策制定的专业性,影响对问题的宏观考虑,另外,团队用来决定跨单位事务与沟通协调的时间成本,以及不同单位所可能引发的冲突,也是在成立跨越功能的团队时必须考虑的。

团队的成立必然会减损管理者的正式权威并增加沟通与协调的需要,因此,组织在成立团队时,必须向组织成员灌输合作的信念,培养其自我管理的能力,并将管理者的角色转化为领导者,以影响力取代权威,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获得一个有效的团队组织。

3. 比较中国实行计划经济和现在实行市场经济不同时期的政府职能变化情况。

【答案】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我国政府职能也在逐步的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职能重心的转变

现代市场和政府共同对经济运行起作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事实。在市场与政府的互

动关系中,以市场为基点确定政府的职能,不仅是目前政府职能转变成败的关键,也是政府职能深化发展的长远之道。

(2)职能方式的转变

目前我国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宏观调控体系框架初步建立。计划、财政、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基本形成了计划、金融、财政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调控机制。国家计划突出了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大幅度削减了指令性计划指标,强调计划指标少而精,总体上是预测性和指导性的。

(3)职能关系的转变

转变涉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的分离,目的在于形成“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社会经济运行机制。通过进一步明晰政企之间的产权关系,政府将逐步退出社会经济的微观管理领域,形成国家与社会之间合理的权力界定。转变主要体现在:

①确定了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基本方略,提出建立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目标,并努力付诸实施。

②政府机构改革逐步深入。

③政府各部门解除了与所办经济实体和直属企业的行政隶属关系,不再直接管理企业。

4. 简述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限制因素和对策。

【答案】(1)公共部门运用战略管理的限制因素主要包括:

①政府任期的短期性行动取向。政府是有任期的,在2年~4年的政治任期之内很难发展长期战略。

②公共管理战略的许多方面都是立法者所确立的。也就是说,法律确定了政府机关在什么时候、什地点将如何做。战略管理的途径除了仔细研究执行的战略外,应该阐明立法意图。

③公共规则大部分是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而选民、媒介等要求参与,且参与过程虽可以改进普遍接受的程度,但冲淡了战略的焦点议题。

④可靠性分析通常是费力又费钱的,同时定量分析方法如成本一效益方法也不能抓住那些无形的东西。

⑤公共机构对问题解决的非正式群体过程不太熟悉,政府机构习惯于层级的、下达文件报告的过程。创造性、非正式性、弹性在公共组织文化中还不成熟。

⑥由于预算约束和短期观念,公共战略规划者的工作通常很难证明是合理的。

⑦与私部门相比,公共战略通常是通过组织设计、预算和财务控制、人事制度和政策来实现的。

(2)公共部门战略管理的对策主要包括:

①公共管理者必须树立长期观,打破短期主义的思考,发展前瞻性思考。

②政府部门必须打破职责的限制,克服“功能性短视”,打破部门主义的限制,发展一种全局观,强调整合的管理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