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共上海市委党校科社教研部812公共管理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模型方法

【答案】模型方法是指作为一种现代科学认识手段和思维方法,所提供的观念和印象,不仅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条件,而且是人们认知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模型方法是以研究模型来揭示原型的形态、特征和本质的方法,是逻辑方法的一种特有形式。模型舍去了原型的一些次要的细节、非本质的联系,以简化和理想化的形式再现原型的各种复杂结构、功能和联系,是连接理论和应用的桥梁。模型方法在满足政策系统整体性的要求下,力求抓住本质、化繁为简,为处理和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提供行之有效的工具。

2. 非官方参与者

【答案】非官方参与者是指除官方决策者之外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包括利益集团、政治党派、大众传媒、思想库和公民个人等,其作为体制外的力量,通过游说官方决策者,施加压力,从而影响公共政策过程。

3.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4. 政策工具

【答案】政策工具又称之为治理工具或政府工具,指政府将其实质目标转化为具体行动的路径和工具。政策工具是政府治理的核心,没有政策工具,便无法实现政府的目标。对于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提供,不论是山公共部门还是私部门,其方式有十种:

(1)政府部门直接提供; (2)委托政府其他部门; (3)契约外包; (4)经营特许权; (5)补助; (6)抵用券; (7)市场供给; (8)志愿服务; (9)自我协助; (10)政府贩售特定服务。政府政策工具的选择,视问题情势、政府主观偏好、资源拥有程度、目标的正确性、对市场的依赖程度、相对成本等综合因素决定。

5. 政策目标确定

【答案】政策口标确定是指在公共政策基本思想的指导下,选择好政策目标,确定政策制定和实施所要达到的社会效果的过程。政策目标确定面临的困难有:①价值因素:②政治因素; ③多目

标间的冲突。

6.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7. 非正式评价

【答案】非正式评估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不作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非正式评估具有方式灵活、简便易行的特点,评估形式多种多样。非正式评估的缺点是由于评价者掌握的信息有限,并且缺乏科学的程序和方法,因而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有失客观公正。

8. 政策的内部评估与外部评估

【答案】(1)政策的内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内部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分为由操作人员自己实施的评估和由专职评估人员实施的评估。

(2)外部评估是由行政机构外的评估者所完成的评估。它可以是由行政机构委托营利性或非营利性的研究机构、学术团体,专业性的咨询公司,大专院校进行的,也可以是由投资或立法机构组织的或由报纸、电视、民间团体等其他各种外部评估者自己组织的。

(3)内部评估最大的优点在于评估的主体本身就是公共部门内部的决策者、管理者和工作人员,但评估往往会附着一些自利行为,代表着某一部门的局部利益,这使内部评估容易走向片面性并带有浓厚的主观色彩。外部评估优点在于外部评估者更为客观,但是外部评估也存在获取资料困难等问题。可见内部评估和外部评估各有其利弊,在实践中,应把内、外评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

二、简答题

9. 如何看待市场经济中的政府管制,政府管制有哪些优点和缺点?

【答案】(1)政府管制的含义

政府管制(政府规制)是指政府部门利用国家强制权、依照一定的法规对微观经济主体进行经济十预,其目标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体制中,按照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路径不同,政府管制可分为经济性管制、社会性管制和法规性管制。①经济性管制是指对诸如自然垄断行业和金融业等特殊行业,由政府的相关机构通过有关进入、价格、许可、认可等法规对企业市场行为施加管制; ②社会性管制是指对企业行为造成了环境污染等外部性问

题,产品质量以及生产安全和卫生等内部性问题,由政府的相关机构通过有关价格、许可、标准、收费等法规对企业市场行为施加管制:③法规性管制是指由政府的司法机构通过一定的法律程序对企业的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进行管制。这三大管制是政府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能。

(2)政府管制的优点和缺点

①政府管制的优点

政府管制的优点主要体现在对市场失灵的纠正上,即通过分析市场失灵的程度来提出管制思路,形成一系列经济性管制的方法,如对进入壁垒的管制(如自然垄断和串谋)、对外部性的管制(如环境污染和排他行为)及对内部性的管制(如合约欺骗和纵向制约)等。主要表现在:

a. 政府可以组织一支专业化的队伍,通过分工,专精于某些行业的技术,以弥补信息不对称和信息不完全的缺陷。

b. 在合约不完善的情况下,管制可以发挥与合约类似的作用,可节约交易成本。

c. 有些涉及法律的问题,行政管制比通过法院解决有更高的效率。

d. 市场合约由于新技术、新市场的出现而过时,但合约的“刚性”使其通过市场机制本身难以及时调整,而政府管制机制可弥补这一不足。

②政府管制的缺点

政府管制能弥补市场失灵的命题,是建立在以下假设前提之上的:即管制者是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是大公无私的,仁慈的; 管制者是无所不知的,拥有完全信息; 管制者说话是算数的,管制政策具有公信力。但这些假设都不是完全可靠的,因此政府管制还存在着许多缺点,主要表现在:

a. 成本和收益的分离:过剩和成本提高。指维持政府活动的收入具有非价格来源,即政府税收。而政府活动本身又缺乏任何价格的指引,这就使得政府产生的价值同生产成本割裂。从而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b. 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低质的政策。指政府的公共政策并不能反映公共的利益,也不符合有效率的资源配置。

c. 政府机构内部性问题。具体表现为:预算增长; 大机构规模; 控制信息使之转化为有价值的产品或权力。

d. 政府组织的低效率。指由于缺乏竞争,政府管理部门以及管理者缺乏竞争的压力,政府官员也缺乏企业管理的理念,没有降低成本的动力,也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这样导致组织的低效率。

e. 另一种分配的不公平。指政府运用权力进行收入分配时,不仅使财富从富人手中转移到穷人手中,而且也可能使财富又从穷人手中转到政治力量强的阶层手中。由政府活动产生的分配不公平,通常不是集中在收入或财富上,而是集中在权力或特权上。

f. 寻租。指在某种政府保护的制度环境中个人寻求财富转移的活动,或者追求非生产性利润的活动。寻租行为的结果是导致社会资源的浪费。

g. 政策执行的无效率。指政府干预的公共政策能否达成预期日标,不仅取决于政策设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