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学校体育学(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隐性体育课程资源

【答案】根据体育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可把课程资源分为显形体育课程资源和隐形体育课程资源。隐性体育课程资源主要指经验、生活方式、学校体育传统与风气等。

2. 巩固提高原则

【答案】巩固提高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所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技术,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并逐步有所提高。

二、简答题

3. 学校体育科研选题有何依据?

【答案】学校体育科研选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依据;

(1)课题的价值

(2)课题的可行性

(3)个人选题的兴趣、爱好与特长

(4)当前有待解决的问题

(5)关键性的问题

(6)具有共性的问题

(7)占有一定的科研资料

4. 简述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关系

【答案】终身教育对学校体育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1)终身体育正在成为学校体育改革和发展的指导思想

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是指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的思想。这种思想主张在学校阶段培养学生终身从事体育学习和锻炼的观念和习惯,并使学生掌握终身体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立足长远与落实“健康第一”密切结合

终身教育的指导思想体现了“健康第一”的宗旨,而且较“健康第一”更加注重强调阶段效应与长远效应的有机结合,强调实现终身体育、保证终生健康必备的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3)确立大、中小学相衔接的体育目标、内容、组织形式体系

在学校体育目标上

a. 从“学生身心健康、运动技能水平、体育文化素养、终身体育要素”来拓宽未来学校体育的总目标。

b. 要明确的各学段的体育目标。

在学校体育内容上

a. 要从面向健康生活、终身受益的角度设计学校体育课程和教材,注意学校体育各阶段内容的衔接。

b. 把个体的、可控的、简便的、人们乐意长期坚持的体育活动界定为“终身体育项目”。

在学校体育组织形式上

终身教育思想确立“个性化、多样化、开放化、无形化”等原则,积极尝试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习惯和能力的各学段的体育组织形式。

(4)注重过程与结果、显性与隐性相结合的学生体育素养评价

终身体育思想把学生体育态度、兴趣、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纳入学生体育素养评价体系,在操作上将显性与隐性、过程与结果、起点与进步评价相结合,切实提高学校体育的效果。

5. 构建体育教学原则体系的依据及标准是什么?

【答案】(1)学生主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

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体育课程改革的需要。

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

(2)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人体具有生物性和社会性。

体育教学多功能的体现。

(3)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依据

体育学科的技能性特点。

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课教学与课外群体锻炼的区别。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依据

现代学习理论

影响学生学习的动力因素不仅指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在体育学习中应把体育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

终身体育要求

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

(5)为终身体育打基础原则的依据

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要求

要求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的意识。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要求

要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的教育,培养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技能与能力。

(6)全面效益原则的依据

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

体育学科的多功能性。

6. 在贯彻实施学段教学目标时,应考虑哪些问题?

【答案】设计体育教学目标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1)学校体育的主要功能

学校体育的功能影响着体育教学目标维度的确定。学校体育多向功能要求教学目标的维度要趋向多元化。

(2)学校体育总目标及每一目标层次的上位目标

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应以其上位目标,包括学校体育目标为依据。

(3)体育教学内容

通过对教学内容基本结构与特点的整体把握,分析其中的教育元素,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为建立教学目标奠定基础。

(4)学生的条件

设计教学目标要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的学习状态和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及学生对体育的兴趣、态度、需要、学习倾向性等个性因素。

(5)学校物质条件的制约

实际学目标要考虑到体育教学的场地、器材、设施等,以便使所设计的目标更符合实际,更具可行性。

7. 在学校体育科研中常见的科研方法是什么?

【答案】(1)获取文献资料与经验事实的方法,文献资料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量法。

(2)资料与事实的加工整理方法. 教学法,逻辑法,横段科学的方法。

8. 举例说明如何进行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和条件资源的开发。

【答案】(1)对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开发利用体育课程内容资源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改造现有的竞技运动项目改造的方法主要有:

a. 简化比赛规则。

b. 简化技战术。

c. 掉那些繁、难、偏、旧不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

d. 降低难度要求。

e. 改造场地和器材。

引进新兴运动项目

新兴运动项目具有娱乐性强、动作易学、场地器材简单等特点,适合作为体育课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