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西师范大学915学校体育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结束姿势

【答案】结束姿势是指标练习结束时,身体及身体的各个部分所处的状态。在连续动作中,前一个动作的结束姿势也是后一个动作的开始姿势,直接影响下一个动作的完成。良好的结束姿势可以维护身体平衡稳定,防止犯规和受伤,提高动作质量效果。

2. 学校体育

【答案】学校体育是指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它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比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学校体育的主要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和能力,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二、简答题

3. 谈谈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及这类方法的基本要求。

【答案】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是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运动技能的教学方法。语言法是一种最重要的教学方法,语言不等于讲解,讲解不等于讲解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常用的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有讲解法、问答法和讨论法。

(1)讲解法

讲解法是指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体育知识、传授运动技能的方法。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精讲多练”,不能“只练不讲”。

(2)问答法

问答法也称谈话法,是指教师和学生以口头语言问答的互动方式传递教学信息、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方法。体育教学中问答法的特点有:

用简短的语言来进行。

不能有太长时间的讨论。

以伴随练习的思考为线索。

分散在练习和讲解之中,但在开始和结束部分更为重要。

(3)讨论法

讨论法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全班或小组为单位,围绕教材的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体育知识或辅助运动技能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

(4)基本要求

运用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时要遵循以下几点基本要求:

体育教师要在课前认真钻研教材,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做到系统性强、概念明确、条理清

楚、重点突出、难易适度等。

教师的语言要清晰、简练、准确、生动,并富有感染力

多用设问和解疑

适当结合黑板、挂图等进行讲授和讨论

4. 学校体育中如何进行课余体育管理?

【答案】在管理方式上,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学生的年龄特征、课余时间的长短等特点有所不同。

(1)大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大学的课余体育管理应以大学生的自觉性为中心,体育教师应通过协助制定课余体育活动计划,建议锻炼方式方法,提供必要的技术辅导和场地器材,以及组织形式多样的体育竞赛等途径实施间接地管理。

(2)中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中学的课余体育管理应采取半自主调控形式,既强调学生个体的主动性,又通过竞争性、娱乐性、集体性、时代感强的运动竞赛提高学生的锻炼兴趣与积极性。

(3)小学课余体育管理方式

在小学阶段,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制定计划,根据集体活动统一选择体育活动的内容和方法,管理中教师应起主要作用。

5. 什么是体育锻炼?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有何区别?

【答案】(1)课余体育锻炼是指学生在课余时间里,运用多种体育手段,以发展身体、增进健康、愉悦身心为目的的群众性体育活动。

(2)体育锻炼与体育教学的区别

主要目标或任务不同

体育教学的目标是完成大纲规定的体育知识、技能的学习合区掌握。课外体育锻炼侧重于复习体育课堂教学中学习的体育知识、技能。

要求不同

体育课中的必修课具有强制性,课外体育锻炼不具有强制性。

内容不同

体育课受体育教学大纲的限制,课外体育锻炼内容丰富多样,一般不受限制。

组织形式不同

体育课主要以课堂教学的形式,课外体育锻炼形式多样,一般不作形式上的要求。

承受的身心负荷不同

体育课中承受的负荷较为适中,课外体育锻炼负荷适中,具有较明显的个人和项目特点。

效果评价不同

体育课的评价方法和标准不因人而异,具有统一性。课外体育锻炼评价方法和标准灵活多样。

6. 短期集训队技术训练和符合安排应注意些什么?

【答案】短期集训队技术训练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集训开始应采用中小强度,练习单个或2〜3个连续动作,采用降器材重量、高度、缩短跑距等手段措施,一以利于改善神经系统和肌肉的协调性;集训中期,应驾轻就熟完整技术训练和攻防练习;临近比赛则多做有比赛气愤的全套和全程的练习

(2)负荷安排应注意第一周开始应采用小负荷,以叫嚣强度、较多数量的练习来恢复和改进动作技术,是非集体适应逐渐上升的符合;第二周要安排少量的最大强度的训练,并在次日能基本恢复;第三周要使负荷总量达到集训期间的高峰,可适当安排连续2〜3天进行比赛强度的训练,但要控制量少,密度小,避免极限疲劳;最后一周,负荷总量要降下来,是集体休息,消除疲劳,但仍应适当强度的训练,其中安排几次90〜95%强度的练习,保持良好竞技状态

7. 确定体育课的教学目标应注意那些问题?

【答案】确定体育课教学目标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更新体育教学观念

首先应在观念层面上改进和革新,并使之与学段教学目标所代表的教学理念相匹配。

(2)提高专业知识素养

教师不仅要有较高水平的体育专业知识和技能,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也应具备较深厚的底蕴和积淀。

(3)制定适切的下位目标

学年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是对学段目标的恰当、科学的分解,在目标表述上要尽可能地符合规范,充分发挥教学目标的指导性功能。

(4)改进相应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选择方法和手段时,应尽可能使方法、手段与目标相一致。

(5)及时反馈,适当调整

学段目标的制定者应定期与教学目标的实施者(教师)进行沟通与交流,根据反馈意见,对学段目标作适当的调整。

8. 体育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案】(1)体育教学环境的开放性

体育教学的主要形式是体育实践课,大多数中小学体育课主要在室外操场上进行,受到的干扰因素较多,这就必然给体育课的组织教学提出了不同于室内听课的特殊要求。

(2)运动技能学习的重复性

运动技能需要经过长期的反复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体育教师应严格遵循循序渐进原则,恰当安排练习形式和练习时间,通过反复多次的不同练习,达到掌握、提高运动技能的目的。

(3)承受身心负荷的双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