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目录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一) ... 2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二) . 15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三) . 27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四) . 38 2018年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707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管理导论考研核心题库(五) . 51

一、简答题

1. 在我国公共政策的执行中,经常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之道。

【答案】(1)“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现象的主要表现

①“添工加料”、附加条件的执行; ②象征性、“走过场”式的执行; ③改其实质、曲解其义的执行; ④表面一致、阳奉阴违的执行。

(2)原因剖析

执行是使既定的决策目标得以实现的动态过程。合理的执行机制是政策有效执行的必要条件。当前我国政府的执行机制缺陷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行为的关键原因,主要表现在:

①政策执行中某些具体环节的“偏差”导致政策执行力。政策执行环节中的任何失误或不周都会影响政策的正确执行。从现实表现来看,政策执行环节上的“偏差”经常反映在以下几方面:政策宣传的缺陷; 政策执行的信息沟通机制不健全; 指挥不力,缺乏协调; 政策执行的评估机制欠缺。

②政府执行力的弱化。政府执行力是一种“合力”,政府执行力各要素的优化组合是形成高效执行力的关键。执行力弱,就难以确保政令畅通,就会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政府执行力的弱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力一面:政策本身存在漏洞; 政策缺乏明晰性; 政策缺乏协调性; 政策缺乏稳定性和连续性。

③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和能力缺陷导致偏差:执行主体的利益需求产生行为偏差; 执行主体的认知缺陷; 执行主体素质不高。

④执行资源的匮乏。政策执行所需的资源是否充分具备,是政策执行是否顺畅的关键。执行资源包括政策资源、人力资源、财政资源、信息资源等。

a. 有些地方政府政策贯彻不到位,落实不彻底,白白浪费了政策这一宝贵的资源。有些地方政府在宣传政策时“缺斤少两’,,马虎应付,或发个文件,或召集个会议,就算完成任务,流于形式,浮在表面。

b. 人力资源。指高素质的政策执行人员。在我国,虽然行政机关人员臃肿的现象十分严重,但是优秀的高素质的公务员却很缺乏。

c. 财政资源。指政策执行者政策执行活动中保障政策执行的必要开支的各项经费。在我国处于政治、经济、文化欠发达的社会转型时期,执行经费的缺乏始终是阻碍公共政策执行的重要因素。

d 信息资源。由于我国政府机构的设置不合理,运转不规范、不协调等问题,加上政府机关办公设备不同程度的落后、陈旧,政策执行者的信息渠道不畅通,信息来源僵乏的现象在一邸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存在。这就使得政策执行者无法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也无法对政策执行过程实施必要的控制,从而造成政策执行中的失误或困难。

⑤执行文化的缺乏。目前,我国许多地方政府就缺少这种“迅速反应,马上行动”的执行文化,办事拖沓,互相推诿,对中央的政策执行不力,随意变通。此外还有监督不力等原因。

(3)解决之道

①加强政策执行中的思想文化建设。具体来说就要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首先承认追求个人合理利益的正当性,但同时要认识到利益是一个矛盾体,包含了个人利益和共同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个人利益的追求要以不损害公共利益为前提,在冲突的条件下,以公共利益为优先选择。

②完善权力制约体系。现阶段,完善权力制约机制首先要合理分权。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同级政府中不同部门之间的权力划分,使之法律化。在职责明确情况下,加强中央对地方政策执行的监督,改变地方政府执行政策随意变通的行为; 明确划分政府各部门之间权责范围,理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之间的关系,完善人大对行政执行权监督的实施细则。

③健全科学民主的决策制度。民主决策和科学政策评估是保证政策科学性的前提条件。民主化决策要求在政策制定过程中,既要把基层执行人员纳入决策议程,又要发挥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政策目标群体的聪明才智。

④完善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政策执行监控系统建设包括三个方面:监控主体建设、监控信息系统建设以及监控资源的增加。a. 完善监控主体地位,权力来源与配置; b.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政策执行的监控系统,收集处理政策执行的完整信息,建立信息控制系统; c. 加大对监控部门的资金、技术设备、人员编制方面的倾斜政策。

2. 如何通过公共管理本身落实责任?

【答案】通过公共管理本身落实责任,就需要依靠公共组织内部责任机制。从某种程度来看,公共组织本身就是一个责任机制。通过公共管理落实责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科层制

科层制本身便是一个责任机制,通过高度的专业化分工、明确的权责分配、完备的规则和程序、科层节制和健全的资料处理制度确保公共管理责任。作为落实责任的手段,其优势在于:①保证公共管理的专业水平和能力; ②规则和程序能起到控制的效果; ③不存在含糊不清的责任归属问题; ④促进组织的效率。

(2)行政监督

公共组织之中,上级对下级基于隶属关系具有控制的权力,以维持与下级之间的命令一服从关系,最终达到责任的目的。行政监督的方式包括:指挥; 指示或指导; 认可或核准; 备案或备查; 视察; 审核; 撤销、变更、废止; 奖惩; 争议解决; 行政立法与解释。

(3)行政监察

为了保证行政责任的实现,许多国家均在行政机关内部设立了专门的监察机关,监督行政机关以及公务员的行政行为。监察工作的重点在于反腐倡廉,维护政府的责任。

(4)审计

审计是指对公共部门各机关一切财务事项的记录、报告与验证。山专职机关作为系统的审查,以鉴定其收支事项的正确程度以及财务行为是否忠诚,并考核其绩效。审计作为维护行政责任的重要环节,其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从消极角度来看,它作为财务控制的手段,确保公共资金用于适当的地方,以发现不法行为; ②从积极角度来看,审计为公共管理者提供的信息可用于改进公共管理的效率,发现并杜绝公共财务制度的问题所在。

(5)行政复议

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的不法行为侵害了其合法权益时,请求该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或其上级行政机关审查该行政行为的合法性与适当性,以排除不法行政行为或补救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受损的合法权益的活动。

3. 简述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的限制。

【答案】目标管理在公共部门应用十分广泛,而且在提高政府生产力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目标管理在政府部门的采用,也遇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包括:

(1)目标管理在封闭体系的组织中较易管理,但对于变动而且难以顶测的动荡环境则不易使用。因为此时目标往往难以设定。

(2)目标管理存在信任问题。在传统行政组织中,目标往往是高层领导制定的,一般人员很少有参与机会,在执行过程中,一般人员也少有裁量权,目标管理要打破这种状况,也是不容易的。

(3)公共部门的目标往往比较模糊,不易量化,其结果也不容易衡量。

(4)公共目标的制定过程,并非是一个理性选择的过程,而是一个政治过程,往往充满了多元目标的冲突。

(5)目标管理的实施往往以一年为周期,这种强调短期目标的管理,可能忽视了组织长期目标发展的规划。

4. 简述非营利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案】非营利组织是指组织设立的目的不在于获取利润,且净盈余不得分配,由自愿人员组成的,实现自我管理的,具有独立、公共和民间性质的组织或团体。非营利组织的目标通常是支持或处理个人关心或者公众关注的议题或事件,涉及艺术、慈善、教育、政治、宗教、学术、环保等多个领域。具有以下特征:

(1)正式的组织。必须有某种程度的制度化,临时和非正式的民众集合并不是非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同时要得到国家法律的合法承认; 这种法人资格,才能为团体托付订定契约和保管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