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跨文化交际学概论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人民日报》属于组织传播还是大众传播?

【答案】《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组织传播是在学校、公司、工厂、机关、军队、党派、群众团体等内部的传播。大众传播是职业化的传播机构利用机械化、电子化的技术手段向不特定的多数人传送信息的行为或过程。这包括报刊杂志、广播电视、因特网上的各种信息等。因此,《人民日报》属于大众传播的范畴。

2. “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有何异同?

【答案】就语言要素与文化的关系而言,与文化之间关系最密切反映最直接的是词汇。一种情况是AB 两种语言中的词汇概念意义相同,但它们的内涵意义不同。有时A 语言的内涵意义大于或小于B 语言,有时两种语言的内涵意义截然相反。

(1)“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同

bull 与汉语文化中的“牛”就属于这种情况。英语中与“牛”相对应的词有bull , cow , calf 和ox 等,这些“牛”与汉语文化中的“牛”有着相同的含义,也存在不同的语义。

(2)“牛”在汉语中的文化内涵与bull 在英语中的文化内涵的异

①汉语中的“牛”

a. 中国的牛文化,要追溯到原始社会末期。传说,战神蚩尤和神农均为牛首人身,又传大禹治水时还受一头神牛相助。因此,“牛”在古代总是与仙人、神灵有关。

b. “牛”在农耕文化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汉民族对“牛”十分崇尚。因此,与英语中的牛多含贬义成鲜明对照的是,汉语中的“牛”多充满了褒美之义。

c. 例如,“牛”性情“温顺”,是勤恳和忘我精神的象征,汉语中常用“老黄牛”比喻“踏实”“任劳任怨”等的优良品质。

d. 此外,汉语中的“牛”也含有“固执”“倔强”的喻义,相关的表达方式有“牛劲”“牛脾气”等。

e. 在汉文化里,“牛”还以愚忠闻名。人们常把“不智不肖的庸人”称为“蠢牛”。讥笑听不懂对方说话为“对牛弹琴”。

f. “牛”在十二生肖中体积最大,所以人们习惯以" 牛”喻“大”或“多”,如用“牛嘴”“牛眼”“牛脚”来形容人体某种部位粗大不雅;用“牛声马调”形容骂人声音粗野而难听;用“九牛一毛”言极多数目中的小部分。

②在英语中bull 是公牛的意思

a. “公牛”常指“体壮如牛的人”,同时还具有“桀骜不驯”“恃强凌弱”的国俗语义。

b.1712年,英国作家约翰阿布斯诺特(John Arbuthnot)在其讽刺小说《约翰牛的生平》(The History of John Bull)中塑造了主人公“约翰牛”(JohnBull ), 意在通过这个赳赳武夫的形象暗喻当年英国人的“专横跋扈”。

c. 随着岁月的流逝,JohnBull 一词的贬义已经逐渐消失,“约翰牛”现成了“英国人”的代名词。

3. 在语用规则方面你能否举例说明英语与汉语的某些差异?

【答案】英语与汉语在称谓方式有一定的灵活性,但有些是英美人不能接受,甚至引起反感的。例如:

在一项对于英语国家在华任教的教师的调査中发现,有的中国学生用姓作为对于一位女教师的称谓。她的全名是Marcia Vale ,学生理应称她为DrV ale 或Marcia ,但有的学生直呼她的姓,叫她V ale ,这引起了这位英国教师极大的不快。在汉语中“老张”、“小李”、“司徒”、“欧阳”作为称谓都是可接受的,但是在英语国家用姓作称谓只限于很少的几种情况,例如,在小学里教师对于学生,教练对于球员,监狱看守对于因犯等。难怪英国教师对于学生的称呼如此反感。

一、简答题

1. Guy 和Mattock 认为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你同意这种论断吗?

【答案】(1)同意,文化背景对于公司的特点以及谈判方式等具有很大的影响。

(2)Vincent Guy 和John Mattock 在他们合著的《国际工商管理》一书中对于文化与交易的关系作了形象的描述。他们把文化背景、公司特点、个人性格、谈判技巧、谈判时机、谈判方式由下向上像金字塔一样作了排列。

(3)在所有因素中文化背景是最根本的,文化背景决定了其他的方面。只有了解彼方的文化背景、公司特点和个人性格,才能决定谈判的技巧、时机和谈判方式,也才能取得交易的成功。日本近二三十年来在经济上的成功引起全世界的注意,人们发现日本的经营管理模式与他们的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4)文化对于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的各个方面都有直接的影响,例如,上下级关系、决策程序、对于时限的态度、对于劳动的态度、对待协议的态度、谈判的策略等等无一不打上文化的烙印。对于文化缺乏敏感的人往往把自己的文化模式套用于另一个国家,以为在自己国家行得通的做法在另一个国家和另一种文化中也能行得通,结果在经营管理和商贸谈判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挫折。

2. 价值观是如何形成的?试举例说明。

【答案】价值观是文化中最深层的部分。它是人们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渐获得的。首先是在家庭中受到父母的教育,之后在学校中受到正规的教育,同时邻居、朋友、兄弟姐妹也会给予各种影响。电视、电影、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也时时刻刻施与强大的影响。所有这些在一个人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都起着很大的作用。价值观一旦形成,它支配着人们的信念、态度、看法和行动,成为人们行动的指南。

3. 请你举3个例子说明文化对于汉语的影响。

【答案】语言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语言的产生和发展,人类文化才得以产生和传承。不存在没有语言的文化,也不存在没有文化的语言。

在我国个别地区的亲属称谓中,只有男性称谓,没有女性称谓,爸爸是爸, 妈妈也是爸,分别男女的办法只是在前面加“大”或“细”,爸爸是大爸,妈妈是细爸。哥哥叫哥哥,姐姐也叫哥哥,弟弟称老弟,妹妹也称老弟。叔叔是细爷,阿姨也是细爷。这种女性称谓用男性代替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