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吉林艺术学院艺术教育学院812音乐学基础(中、西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创世纪》
【答案】海顿创作的清唱剧作品,1798年首演于维也纳。歌词来自《圣经·创世纪》和英国诗人弥尔顿的长诗《失乐园》,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和第二部分叙述上帝创造天地日月、山河鸟兽的七天,第三部分叙述伊甸园中的亚当与夏娃。作曲家以栩栩如生的音乐描绘手法,形象化地沤歌了一切生物。全剧洋溢着欢乐与光明,是清唱剧历史上的不朽杰作。
2. 科普兰
【答案】美国作曲家、指挥家和评论家。运用美国地方语言写作的舞剧《阿巴拉契亚的春天》、《小伙子比利》、《牧场竞技》和配乐诵唱《林肯肖像》使之成为美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50年代后转向十二音技法作品的创作。同时他是美国现代音乐教育的倡导者,著有几本论著。
3. 《无主之锤》
【答案】法国作曲家布列兹为女中音和六位演奏者而作的室内乐曲,歌词选自法国超现实主义诗人夏尔的同名诗,包括9首乐曲,运用整体序列主义手法写作,并将印度尼西亚佳美兰乐队特有的音响、勋伯格的吟诵音调和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型相结合,是20世纪探索性风格的一部力作。
4. 斯美塔那
【答案】19世纪捷克民族乐派奠基人。创作有歌剧、管弦乐、室内乐和歌曲等。歌剧《被出卖的新嫁娘》《里布舍》是捷克民族歌剧的杰作:交响诗套曲《我的祖国》热烈讴歌了爱国主义情怀。
5. 《阿依达》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威尔第创作的埃及背景的法国大歌剧作品,剧情讲述埃塞俄比亚公主阿依达被掳至埃及后,她与埃及将军拉达梅斯的爱情与爱国利益间的冲突,最终二人共同殉情。歌剧有效运用“主导动机”对人物性格心理进行刻画,并有许多出色的唱段,如“圣洁的阿依达”“祝你凯旋归来”等。
6. 福雷
【答案】浪漫主义时期法国作曲家。创作以抒情小曲见长,写作有大量艺术歌曲和钢琴曲,
大型作品较著名的有《安魂曲》、戏剧配乐《佩利亚斯与梅丽桑德》等。25. 循环形式答:弗朗克在《d 小调交响曲》各乐章中反复使用的三个相互联系的动机:疑问动机一渴望动机一信念动机,以循环形式贯穿使用,以统一交响曲各乐章。
7. 旋律
【答案】旋律是指由一系列不同音高(也可以是相同的)的音以特定的高低关系和节奏关系联系起来的一种音的序列。旋律对于人的听觉感观来说相当于视觉感观中的线条的概念。旋律是体现音乐作品的思想感情的主要元素之一。在旋律进行中存在各种音乐表现因素,但构成旋律也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即曲调线(或称音高线)和节奏。
8. 斯托克豪森
【答案】德国作曲家。学于科隆高等音乐学校,后赴巴黎师事梅西安与米约,50年代起在科隆广播电台工作,制作了《电子音乐练习曲I&II}而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电子音乐作曲家。他积极探索20世纪后半叶的新音乐流派,为月个乐队而写作的《群》为空间音乐里程碑式的作品,《钢琴曲XI 》则异示出随机音乐的观念,此外还涉足整体序列音乐、音色音乐、世界音乐等。
9. 帕莱斯特里纳
【答案】16世纪伟大的教会音乐家,罗马乐派的代表人物。主要创作传统宗教音乐,有弥撒曲104首、经文歌250首及其他宗教作品。所作弥撒曲囊括了15~16世纪弥撒曲的所有类型,既有“定旋律弥撒”、“释义弥撒”,也有“模拟弥撒”和“自由弥撒”,著名的代表作为《马切鲁斯教皇弥撒曲》。他的音乐技法严格地遵循天主教复调音乐的创作原则,结构严谨、声部均衡、音响纯净,被视为16世纪“古式风格”的典型。
10.法国序曲
【答案】17世纪在歌剧、清唱剧和芭蕾舞剧之前演奏的器乐曲,由“慢—快—慢”三段组成,一般包括一个庄严缓慢的附点节奏段落,继以一个模仿风格的快速段落,最终以快速段结束。法国序曲由法国歌剧作曲家吕利创用。
11.吕利
【答案】巴洛克时期法籍意大利作曲家,1664年始与莫里哀合作一系列芭蕾戏剧,如《贵人迷》,70年代以后与台本作家基诺联合创作“抒情悲剧”,成为法国歌剧的创始人,他改变意式宣叙调,减弱咏叹调的作用,突出合唱队和芭蕾舞的地位,并创立慢一快一慢的法国歌剧序曲模式,代表作有《卡德莫斯与埃尔米奥纳》、《阿西斯与加拉蒂亚》等。
12.《舍赫拉查德》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创作的交响组曲。根据阿拉伯民间文学《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创作,但组曲的四个乐章仅描绘了其中四个场景,且乐章问故事没有关联。全曲有
两个贯穿始终的主题,一是象征残暴的苏丹王的主题,一是象征美丽的舍赫拉查德的主题。作品以富于异国情调的色彩性和绚丽超群的配器法著称。
二、简答题
13.简述西方音乐古典主义时期的时间划分及文化特质。
【答案】(1)时间范围界定:
①时间:将1750~1820年这七十年的历史阶段称为西方音乐的古典主义时期。
②概念的区分:在理解古典音乐的含义上要注意两种概念,一是泛指19世纪之前的传统音乐中为后世公认的优秀典范作品; 二是特指1750~1820年古典主义时期曼海姆乐派、柏林乐派和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创作成果。在西方音乐史上,古典音乐主要指后者。
(2)社会文化特质:
强调人性解放,崇尚英雄主义,追求人权平等。它反映了该时期“启蒙运动”和“狂飘突进运动”的思想实质:自由、平等、博爱,关注人的本性和情感。
14.简述塔蒂尼与“合成音”。
【答案】(1)人物简介:
塔蒂尼(G •Tartini , 1692~1770),巴罗克末期和古典主义前期的作曲家,小提琴家。他作有42首小提琴奏鸣曲135首小提琴协奏曲和50首三重奏等。
(2)艺术成就:
,①1714年发现“合成音”(resultant tones)当时被作曲家本人称为“第三音”(tsrzo suono)。
合成音又分“差音”(differential tone)与“合音”(summation tone)两种,前者由塔蒂尼发现,后者被黑尔姆霍茨(Hehnhohz )解释。差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差,合音的振动频率为两音之和。例如g 和c 以强音量发音,两音的差音为11;两音的合。差音与合音均以纯律为准,差音在小提琴和音为
管风琴上较容易听出来,合音则较难被辨认。
②小提琴奏鸣曲《魔鬼的颤音》开提琴技术艰深发展之先河。
15.古希腊时期主要乐器有哪些?
【答案】古希腊乐器主要有弦乐和管乐两类,其中弦乐器的代表是里拉(lyre ),管乐器的代表是阿夫洛斯管(aulos )。
(1)里拉:
手指拨弦而发声,最早由乌龟壳制成,有四根弦,后来在发展中形成很多样式,弦也增多,但以七弦为主,其中较重要的有基萨拉琴(kithara )。它们音色柔和,是为歌唱伴奏的乐器。里拉的使用常常与颂扬阿波罗有关。
(2)阿夫洛斯管:
也称竖笛,音色近似于现代双簧管,由两根管子组成,一长一短,各有数孔,可以同时发两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