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一) ... 2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二) ... 9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三) . 15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四) . 21 2018年佳木斯大学音乐学院710中外音乐史之西方音乐史简编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五) . 27

一、名词解释

1. 罗西尼

【答案】浪漫主义初期意大利歌剧作曲家。一生创作歌剧约40部,包括正歌剧《谭克雷蒂》《奥赛罗》,喜歌剧《塞维利亚的理发师》《灰姑娘》《意大利少女在阿尔及尔》和大歌剧《威廉·退尔》。

2. 普罗科菲耶夫

【答案】前苏联作曲家。早年在圣彼得堡音乐学院师从利亚多夫和里姆斯基一柯萨科夫,一战后旅居国外,创作与西方现代音乐广泛联系,返苏定居后,积极参与祖国音乐建设,音乐语言力求通俗明晰。创作丰富,代表作品有:歌剧《战争与和平》、《三桔之爱》,芭蕾舞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灰姑娘》,康塔塔《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交响童话《彼得与狼》及七部交响曲。

3. 《哈罗尔德在意大利》

【答案】法国作曲家柏辽兹创作的交响曲,受帕格尼尼之托写作,作品描写了贵族青年哈罗尔德游历的经历与感受,融人了作曲家本人漫游阿布鲁奇山的回忆。全曲四个乐章,由中提琴独奏的反复主题代表哈罗德尔的“固定乐思”。

4. 比良西科

【答案】比良西科(villanciso )是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的世俗歌曲体裁,产生于16世纪。代表人物:莫拉莱斯(Cristobal de Morales , 1500~1553)它在内容上,既涉及世俗内容,又涉及宗教内容:在织体风格上,以三或四个声部为主,与意大利的弗罗托拉类似,主旋律在高声部,其他声部以乐器伴奏形式出现,具有纯朴的民歌风格; 这类歌曲的价值不体现在歌唱声部,而在于它的伴奏部分。它的伴奏常常是一连串固定的和弦进行,这种形式后来演变成帕萨梅佐等器乐体裁形式中的低音主题。

5. 《塞维利亚的理发师》

【答案】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创作的两幕喜歌剧,根据法国作家博马舍的戏剧撰台本,剧情为阿尔马维瓦伯爵爱上了巴尔托洛医生监护之下的罗西娜,在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帮助下,他成功挫败了医生拆散他们的企图。歌剧充满智慧与情趣,大段使,“罗西尼渐强”式的咏唱,终场重唱将戏剧推向发展的高潮。这是意大利古典喜歌剧的一部力作。

6. 《天鹅湖》

【答案】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创作的四幕芭蕾舞剧,剧情取材于民间传说:公主奥杰塔在天鹅湖畔被恶魔变成了白天鹅,王子齐格弗里德誓言拯救奥杰塔,但又险些被伪装成奥杰塔的恶魔女儿所迷惑,最终王子杀死恶魔,奥杰塔恢复公主原形与王子偕好。舞剧用宏伟的交响音乐构思来构建,创造出“交响芭蕾音乐”的新体裁,为芭蕾舞剧音乐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力作。

7. 门德尔松

【答案】浪漫主义德国作曲家、指挥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交响音乐创作有《“苏格兰”交响曲》《“意大利”交响曲》《仲夏夜之梦》序曲、《e 小调小提琴协奏曲》等,始创浪漫主义钢琴小品新体裁“无词歌”,还写有清唱剧、艺术歌曲等。作为音乐教育家,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专业音乐学院—莱比锡音乐学院。

8. C.P.E. 巴赫

【答案】古典主义时期德国作曲家和羽管键琴家,J.S. 巴赫的次子。主要创作交响曲和键盘作品,奏鸣曲有200多首,如《普鲁士奏鸣曲》、《沃尔滕堡奏鸣曲》,他的作品精致洗练、趣味高雅,脱离了纯对位写作的旧有风格,发展了主调音乐的新风格,乐章间的调性对比和形象对比处理日趋成熟,并发展了奏鸣曲的戏剧性因素,是古典钢琴奏鸣曲的重要奠基者。

二、简答题

9. 清唱剧的简况。

【答案】(1)含义:

清唱剧(oratorio )又称神剧,是一种大型的声乐套曲,内容富干戏剧性和史诗性。它和歌剧一样,也包括合唱、重唱、咏叹调、宣叙调、序曲和间奏曲等,但因清唱剧是一种只唱不演的所谓“清唱”形式,无动作表演和布景,内容以《圣经》题材为主,所以与歌剧相区别。亨德尔的《弥赛亚》、海顿的《创世纪》是清唱剧中的经典作品。

(2)第一部清唱剧:

1600年在意大利产生,由卡瓦莱里创作的《灵与肉的体现》。

(3)两种形式:

清唱剧实际上分为两种:一是使用拉丁文的清唱剧,以《圣经》为题材,属于宗教音乐,称为“拉丁清唱剧”; 二是使用意大利文的清唱剧,面向公众,不局限于《圣经》题材,取材自由,因

此被称为“世俗清唱剧”。到17世纪下半叶,前者逐渐消失,后者继续发展,并影响到德国等国。

10.简述法国“六人团”及“三人团”的艺术成就。

【答案】(1)“六人团”(Les Six)的由来:

在1917年以后的法国,有六位青年音乐家经常以“新青年”的名义在一起举行音乐会,他们

希望法国的音乐走一条明快、活泼、简朴的新路。1920年法国音乐评论家亨利·科莱写了一篇题为《俄国的“五人团”与法国的“六人团”》的文章,其中“六人团”的提法引起了人们的共识,并由此流传开来,这六人分别是奥里克、迪雷、奥涅格、米约、普朗克和泰莱菲雷。这就是“六人团”的由来,不过他们作为一个团体的时间不长,由于志向和美学趣味上的差异,不到三年就分道扬镳了。

(2)“三人团”的由来:

“三人团”是在“六人团”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几年后,“六人团”的六人发展各不相同:迪雷不久就放弃了音乐,回到农村; 泰莱菲蕾也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作品再出现了; 奥里克的兴趣转向了电影创作。最后,留下米约、奥涅格和普朗克三人,他们成为20世纪法国音乐界的代表人物,史学中又把他们称为法国“三人团”。

(3)“六人团”人物简述:

①奥涅格(Arthur Honegger ,1892~1955),瑞士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生活一直没有割断与德国音乐的联系,曾提出以巴赫为伟大榜样; 他经常采用巴赫式的复调音乐进行创作,其作品带有德国音乐特点,同时从格里高利圣咏、爵士乐、十二音体系等多种音乐风格中吸取养料,音乐始终有调性,雄浑、热情,充满动力感; 正因如此,他被视为新古典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曲《太平洋231》, 清唱剧《火刑堆上的贞德》《大卫王》,《第三交响曲》(第一乐章很有新意)、《第五交响曲》等。

②米约(Darius Milhaud, 1892~1974),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他的音乐风格具有多样性,总体上倾向于抒情风格; 旋律常采用类似流行音乐的简单纯朴的音调; 节奏一般很规整,常常带有强烈的切分音,与南美民间音乐有关; 和声具有多重叠性; 多调性是他的音乐最显著特点之一。代表作品:管弦乐《屋顶上的公牛》《巴西的乡愁》,舞剧《世界的创造》等。

③普朗克(F.Poulenc ,1899~1963),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创作了大量的作品,音乐风格兼收并蓄,但仍有强烈的个人风格特征,主要以调性音乐为主,旋律性强,穿插了20世纪和声的不谐和因素,音乐中含有优美、诙谐和J 凋怅的情感表达。代表作品:舞剧《母鹿》,《小提琴奏鸣曲》等。

④迪雷(L.Durey , 1888~1979),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早期音乐含有新古典主义音乐因素,1945年后按照共产主义艺术观念进行创作。代表作品:木管曲《困扰》(1920),清唱剧《长征》(采用毛泽东诗词)等。

⑤泰莱菲雷(G.Tailfferre , 1892~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作品具有明显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代表作品:两架钢琴的《户外游戏》《第一钢琴协奏曲》《竖琴小协奏曲》《小提琴奏呜曲》等。

⑥乔治·奥里克(G.Aufic ,1899~1983),法国作曲家,1920年成为“六人团”成员。热衷于电影音乐,作有电影音乐《给我们自由》《凯撒与克莱奥帕特拉》,另有舞剧《水兵》《加马舍的婚礼》等作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