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精灵”“仙魅”。抛却了诗歌教学,语文教学也就消减了其精神底蕴。新课改以来,高中语文教材中古典诗歌的比重大量增加,教学也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文关怀;高考诗歌鉴赏部分对学生的要求也逐步加深,然而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依然不高,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基于此,高中语文教学的名师在课堂教学、具体策略、课程分析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研究,但理论没有与实践充分融合,研究的方法、策略就有其局限。本文正是看到高中生在诗歌学习上的困境,基于诗歌教学的本质,通过对话品味古典情怀,分享作者于普通生活的感悟和人生体验,以文学的姿态阅读诗歌;通过诱思和问题探究来感受诗歌的美,赏析古诗章法,体味精准的言语表达,掌握诗歌的表达技巧,从而完成从欣赏到自我创作的过程。
同时,在对话理论和诱思探究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古典诗歌教学的目标而形成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的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对诗歌教学本身的理解,试图以文化解读的形式对诗歌常见意象进行系统探究,让学生了解中国诗歌审美观念,以便加深对诗歌情感、思想意蕴的深层次理解;试图改变原有的诗歌教学方式,熔铸诗歌的学习目标于具体的问题之中,在层式问题链接中研读诗歌,达成学习目标;试图真正从诗歌文本出发,以中国古典诗歌审美为底蕴,以常见创作方法为基点,回归诗歌文本的研究;试图回应高中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调动学生学习诗歌的热情,培养学生学习诗歌、阅读古典诗歌工具书、运用古典思维模式的能力。
全文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从诗歌教学的研究现状入手,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背景、研究内容、采用的研究方法,旨在综述现有教学理论,对高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的实践情况进行客观评述。第二部分,主要对横山中学高中部师生进行古典诗歌教学瓶颈、学习效果的调查与研究。第三部分,紧承第二部分所作的数据分析和结论,具体分析横山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与问题。第四部分与第五部分,将对话理论、文本研究和问题探究应用于古典诗歌教学,提出了个性化的问题探究式诗歌教学模式。最后,总结了论文的研究成果及其意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