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公共体育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可以划分为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体育志愿者队伍、运作管理队伍、科学技术保障队伍、人才培训队伍等五个部分。人力资源队伍是公共体育事业繁荣、发展的基础,创建一支规模强大、实力雄厚、综合素质高的人才队伍,是建设、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人力保障,是发展、繁荣公共体育事业的强大助力。
主要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访谈法、实地调查法等。
主要结论:1.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基本成就。(1)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制度及建设;各地纷纷从组织管理、人员培训、激励措施等方面对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进行了有益探究与实践;(2)志愿者队伍建设方面:加强了制度保障、加强了对志愿服务的培训、注重志愿服务者的权益保障;(3)运作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初步形成以体育院校为主体的公共体育服务运作管理人员培训体系;除高层次学历教育外,体育主管部门组织相关机构,开展诸如专题培训、高级研修、业务交流等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国家体育总局职业鉴定指导中心加强对职业体育管理人才和职业体育经纪人的培养,推行体育经纪人职业资格认证制度;(4)科学技术保障队伍建设方面:拓宽培养规模,提高业务水平和创新能力;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依托重大公共服务领域的科技攻关项目,发展体育科技领域优秀人才;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作用;(5)人才培训队伍建设方面:依托专业体育院系、依托于体育政府部门或体育健身培训机构的各类培训师队伍都得了长足发展。
2.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人力资源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1)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方面:志愿型社会体育指导员年龄结构不合理,以中老年为主;职业社会体育指导员存在供需矛盾;志愿型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管理依然偏弱;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工作还待改善;社会对社会体育指导员的认知程度较低;组织保障体系亟待完善;(2)志愿队伍建设方面:部分公共体育志愿服务参与者的功利性比较强;公共体育志愿服务参与大多是临时行为;公共体育志愿服务参与者的年龄结构不合理;(3)运作管理队伍建设方面:基层体育单位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导致专业人才分布不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体育健身服务产业实行“家族管理”,专业管理能力匮乏;自发性体育社会组织的公益性,难以吸引专业人才加盟;(4)科学技术保障队伍建设方面:产学研结合机制还未有效建设;科技推广与指导队伍建设亟待加强;体育科技研发队伍培养体系不健全;体育科技研发队伍的人才结构构建不合理(5)人才培训队伍建设方面:以体育院校为依托的师资队伍“实战”经验不足。
3.我国公共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对策建议。(1)实施促进公共体育人力资源队伍建设的公共服务政策;(2)完善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公共体育志愿者队伍的发展与管理制度,建立激励机制和经费投入机制;(3)加强基层体育社会组织运作管理人才培养;(4)完善公共体育服务人才培养机制;(5)创新人才吸纳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