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大学法学院F1903综合考试(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之公共经济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拉弗曲线
【答案】拉弗曲线是指反映税收与税率之间关系的曲线,由供给学派主要代表之一的拉弗提出。拉弗认为,在增加生产的各种刺激中,最主要的是税收,税收的多少与税率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它可以用直角坐标曲线表示,即拉弗曲线。图的横轴代表税收收入,纵轴代表税率。
图 拉弗曲线
如图所示,O 点税率为0%,税收收入为零;B 点税率为100%, 税收收入也为零; 在此税率区间,税收变化量呈OAB 形,即为拉弗曲线。图中的阴影为课税“禁区”。“拉弗曲线”的中心意思是,税率存在一个最佳点,高于和低于最佳点都会减少税收收入。更应引起注意的是,税率过高将会扼杀税源的正常增长,因而更应尽量避免。由于拉弗曲线是在1974年12月的一次午餐会上,拉弗向福特政府的助手切尼讲述其减税理论时在餐桌上画出来的,所以又称之为“餐桌曲线”。
二、简答题
2. 试述科斯定理如何使外部效应内部化?
【答案】科斯定理是科斯在1960年提出的采用产权纠正外部性的办法。其内容是:在交易费用为零时,只要产权初始界定清晰,并允许经济当事人进行谈判交易,就可以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内部化是指特定团体或社会中的个体把该团体或社会的期望和要求吸收为指导自身行动的规范的过程。
(1)科斯定理理论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科斯定理强调只要假设条件成立,则外部影响就不可能导致资源配置无效,即市场会按照自身的规律运行,换言之,在所定条件满足的前提下,市场有足够强大的力量,总能够使外部性以
最最经济的办法来解决,从而达到帕累托最优。
西方一些学者根据科斯定理认为,外部性之所以导致资源配置失当是由于产权不明确。如果产权明确,且得到充分保障,有些外部性就不会发生。就是说,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一定要政府干预,只要产权明确,市场会自动解决外部性问题。
(2)科斯定理实践上实现外部效应内部化
如果产权界定是明确的,那么通过市场交易解决外部性问题是可行的。以Y 厂商向X 厂商就污染问题施加外在成本的情形为例。在产权可以自由买卖的条件下,如果法律界定X 厂商有权不受污染,那么Y 厂商为了能够生产就必须向X 厂商购买污染权。这时Y 厂商会增加一部分边际成本,而X 厂商则得到相应的收益。反之亦然。总之,市场交易本身使得污染问题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交易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进行的,因而结果是帕累托最优。
3. 为什么人们提出了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 它们之间有哪些联系和区别?
【答案】(1)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主要包括庇古模型、鲍温模型、维克塞尔一林达尔模型和萨缪尔森模型。人们提出不同的公共产品最优提供模型是因为他们关注的对象、研究问题的角度、使用的方法、假设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
(2)上述四个模型的联系在于它们都是建立在微观经济学“经济人的目标是追求效用最大化”这一基本理论之上,并都使用了微观经济学中关于效用函数、供给曲线、需求曲线等基本的分析框架,研究的都是公共产品如何实现最优提供的问题。
区别在于各个模型所研究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庇古模型给出了一个人对公共产品提供水平需求的决定条件,公共产品应该持续提供到最后一元钱所得到的正边际社会效用等于为最后一元公共产品而纳税的负边际效用。
鲍温模型通过局部均衡分析,比较了私人产品和纯公共产品提供之间的差异,私人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横向加总,而公共产品的市场需求曲线是个人需求曲线的纵向加总。
萨缪尔森模型通过一般均衡分析得到,消费上的边际替代率之和等于生产上的边际转换率。 维克塞尔一林达尔模型是一个局部均衡模型,提出的时间比萨缪尔森模型要早。它又不同于鲍温和庇古的模型,因为它考虑了政治因素。W.L 模型试图找出民主社会中公共产品产出的合理水平,以及在不同的人之间如何分摊公共产品的成本即税收负担问题。最佳条件是每个人所愿意承担的成本份额之和等于1。
4. 现实中,许多老年人拥有的收入和财富超过了年轻人,那么养老保障制度在收入分配上是否发生了逆向调节作用?
【答案】老年人拥有超过年轻人的收入和财富的毕竟只占老年群体中的较少部分,并不能因此认为养老保障制度在收入分配上发生了逆向调节作用。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对进一步完善养老保障制度的需求日益凸显。
(1)老年人面临需要支出的风险更大,在医疗保障体系尚不完备的中国,老人生一次病也许就会花光一生积蓄;
(2)许多人年轻时缺乏前瞻性,或者没有留有足够的养老储蓄,或者进行养老投资的时候因为风险的原因投资失败失去了养老积蓄,如果没有养老保障制度,这些人将晚景凄凉;
(3)如果实行现收现付制的养老保障制度,可能会在收入分配上发生逆向调节,如果是基金账户制的养老保障制度,则没有在收入分配上进行逆向调节。
5. 为什么中国目前仍然实行以商品税类为主的税收制度?
【答案】中国目前仍然实行以商品税类为主的税收制度,原因如下:
(1)中国目前由于纳税人纳税意识不强,以商品税类为主可以将税收隐于价格之中,不易引起纳税人关注。而所得税属于直接税,纳税人能直接体会到税收负担的轻重,现阶段实行起来不易。
(2)从财政收入的角度看,商品税的税基较广,只要有市场交易行为发生就要课税,不受或较少受生产经营成本的影响,因而可以较好地保证政府收入的稳定性。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很薄弱,但是财政支出的开销却很庞大,为了保证财政收入的充足和稳定较易实行以商品税类为主的税收制度。
(3)除增值税外,商品税类的税收征管相对简便。商品税主要是对生产经营的企业课征的。相对于对个人课征的所得税而言,商品税的计算是较为简单方便的。
三、论述题
6. 在20世纪80年代,假设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利改税能够成功吗?
【答案】(1)在20世纪80年代上半期,中国进行了“利改税”即以税代利的改革,试图改变财政原先以利润上缴集中企业利润的形式,代之以企业所得税形式。
从中国的改革过程来看,这一改革所希望的通过税收来规范国家与国有企业利润分配关系的目标,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利改税留下的正面影响,主要是冲破了不能对国有企业课税的禁区,使得政府有可能通过对国有企业的课税去调控其经济活动。利改税不能发挥有效作用的原因,一是过分夸大了税收的作用。征税体现的是政府的社会管理者职能,而国有企业的利润分配关系所要涵盖的还包括财产所有者职能,两者不能混为一谈。二是具体税制设计的不合理。利改税过程中税率设计的不合理,引进了调节税,更是加重了国有企业的负担,使得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出现了更多的矛盾,也使得国有企业与其他企业相比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
(2)在税利不分流的情况下利改税不可能成功。如果没有高估税收的作用和有着正确的税制设计,也许国有企业的负担没有那么重,可以缓解刚性的税制和灵活多变的市场体制之间的矛盾,也许可以像今天一样取得成功。
7. 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是不是带有偶然性?SARS 过后,中国增加了公共卫生支出,如果没有SARS ,那么相关支出就不会增加,这是偶然的吗?2003年“神舟五号”顺利升空,2007年“嫦娥1号”卫星发射升空,中国的航空航天支出是否会因此而大幅度增加?
【答案】(1)根据公共支出的时间模型,公共支出的变化趋势并不具有偶然性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