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西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29新闻与传播基础之新闻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答案】(1)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
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是在资产阶级的道德伦理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对资产阶级新闻实践的总结,概括出来的有关新闻从业人员履行新闻职守的行为准则。
把这些道德守则条目作一归纳,主要有如下一些基本内容:
①新闻自由。如《美国报纸主编协会新闻准则》第二条规定:“要把新闻自由作为人类的一种极端重要的权利来加以捍卫。”
②社会责任。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把社会责任作为一个重要的律条摆在十分显目的位置。在这些职业道德准则中,社会责任是围绕着两个主题进行表述的,一是尊重公众的“知晓权”,二是不能滥用新闻自由。
③真实准确。真实准确是新闻的生命,许多国家的新闻职业道德准则把报道真实新闻作新闻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④客观公正。新闻工作者必须站在公正、客观的立场上,成为公众的代表。在报道新闻时,不掺杂个人的感J 清偏爱,不发表有偏见的言论。
⑤廉洁诚实。为保证新闻工作者履行真实准确、客观公正地报道新闻的职责,行使新闻自由传播的权利,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制定新闻职业道德规范时,把廉洁诚实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最基本的职业道德品质来看待。
⑥遵守法制。这主要是规定记者要尊重公民的隐私权。报纸为吸引读者,迎合一部分人的低级趣味,热心报告某些人的私生活,这样常常引起纠纷。所以,保护私人秘密,不损害不应损害的人的声誉就成了新闻道德中的内容之一。
⑦作风正派。鉴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报刊、广播、电视黄色、暴力等不利于公众的新闻泛滥。新闻职业道德守则提倡记者应具备高尚的情趣,避免和反对低级趣味的报道。
⑧保护消息源。记者从不愿意公开姓名的人士得来的消息后,要保守信用和秘密,这是记者的最起码的职业道德。
⑨更正与答辩。报纸刊登虚假的消息,要及时更正,将错就错是对读者不负责任的表现。刊登批评意见,要允许被批评的人答辩,而且要给予同样的地位和条件,否则将被认为是不公正的。
(2)西方新闻职业道德的特点
①从理论的角度来看,西力一新闻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是围绕着“自由”和“责任”,即由“权利”和“义务”这两大主题而制定。
②从新闻实践的俑度来看,西方新闻职业道德规范,在报纸的商业化倾向日趋严重、黄色新闻泛滥、竞争和垄断日渐加速的背景下产生。
③西方新闻职业道德,是资本主义市场经济逐步走向成熟阶段后,资本主义的商业道德在新闻职业中的具体表现。
④西方新闻职业道德是资产阶级价值观,“人权”理论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
⑤西方新闻事业本质上的谋利性与新闻职业道德存在着深刻的矛盾,反映在资产阶级新闻职业道德规范的条文上。表现为概念含糊、抽象、自相矛盾、不容易操守。
③新闻事业有其内部的规律性,这些规律是共同的,既存在于社会主义的新闻事业中,也存在于资本主义新闻事业中。西方的新闻道德规范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们对新闻规律的认识。
2. 新闻媒介和舆论的关系是什么?
【答案】(1)舆论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舆论作为公众意见(公共意见)是社会评价的一种,是社会心理的反映,它以公众利益为基础,以公共事务为指向,具有:①公开性; ②公共性; ③急迫性; ④广泛性; ⑤评价性等特点。
(2)新闻媒介与舆论之间建立起一种天然的、密切的关系。
在舆论从产生到形成并作用于社会的每个环节中,几乎都能看到新闻媒介的影子。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新闻反映并代表舆论
新闻媒介履行的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大众传播,舆论形成的自始至终,都少不了新闻媒介这条最公开的渠道。在现代社会中,新闻媒介逐步从单纯的表达渠道变成为公众代言人,成为“广泛的、无名的社会舆论的工具”。它既是舆论的载体,又是舆论主体(公众)的影子。
②新闻引发舆论
舆论要形成,必须要有意见指向特定公共事务,即公众必须首先了解与自身利益相关的事务的信息,公众接受信息主要来自新闻媒介。新闻媒介设置的议题常常衍生为舆论的源头一公众关注的公共问题。这是新闻媒介长期潜在的作用,也是影响舆论的一个最重要手段之一。
③新闻引导舆论
这种引导的主要体现:新闻媒介通过持续不断的信息流,构筑现代信息环境,作用于人们的认识,引导舆论;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意见表达引导公众意见。
总之,新闻媒介与舆论紧密相关,它反映、代表舆论,引发舆论,必要时主动引导舆论的方向。
3. 简述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
【答案】鸦片战争前外国传教士在广州的办报活动包括:
(1)英文商业报刊在广州的出版
①1827年11月8日,中国境内第一份英文报纸《广州纪录与行情报》创刊。1828年,该报改名为《广州纪录报》。该报由英国鸦片商马地臣出资创办,美国商人伍德为第一任编辑,撰稿人有马礼逊、施赖德等。《广州纪录报》是一张商业性报纸,货价行情、航运消息占主要篇幅。《广州纪录报》上关于中国的新闻和材料占相当多的篇幅,曾竭力为鸦片贸易辩护,攻击中国官员对外国人傲慢无礼和无视外商利益,主张英国政府对中国采取强硬政策。
②《广州周报》创刊于1835年9月12日,周刊,每周六发行,为广州另一家颇有影响的英文报纸。该报为英国自由贸易派商人所办,在经济上受到当地洋行的支持,不断抨击东印度公司垄断对华贸易,并与亲东印度公司的《广州纪录报》展开过激烈争论。《广州周报》对中国问题非常关注,林则徐在禁烟运动期间组织翻译的“澳门新闻纸”,内容大多译自《广州周报》。
③美国人在广州创办的报刊,主要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中国丛报》等。《中国差报与广州钞报》是美国人在华创办的第一份报纸,于1831年7月28日创刊,由美国商人伍德创办并任编辑,1833年9月底停刊。英文月刊《中国丛报》第一期出版于1832年5月31日,由美国第一个来华的新教传教士裨治文创办并担任第一任主编。该刊大量、详尽地报道与评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地理、历史、风俗等各方面的情况,有关宗教的文章很少。
(2)在广州出版的宗教性中文报刊1833年8月1日,《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在广州创刊,每期约十二三页,楷书木刻,连史纸印,中国线装书本形式。创办人和主编是普鲁士传教士郭士立。他创办《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旨在宣扬西方文化的优越,征服中国人骄傲自大的排外心理。《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虽是一份宗教性报刊,但其所刊载的内容己包括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知识、新闻和杂姐等各个方面,宗教内容已在次要地位,这与它在中国境内出版有一定关系。1834年1月,《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发表《新闻纸略论》一文,全长331字,叙述了报纸的起源、新闻自由和当前西方一些国家的报纸出版情形。目前所见最后一期出于1838年7月。
4. 简述新媒体的基本特点。
【答案】(1)新媒体的定义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指继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之后发展起来的以手机为代表的新的媒介终端。它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有线网络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
(2)新媒体的特点
①即时。新媒体的即时性,首先与互联网在传播技术上的优势相关,但更重要的是,网民的积极参与,尤其是Web2.0时代下UGC (用户生成内容)的出现,进一步发挥了互联网在即时传播上的特色。比如,汉川地震时,在地震发生仅仅4分钟后,就有来自云南的新浪博友“说来话长,,发表了第一篇有关地震的博文—“地震了! ”。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